短文兩篇教學案及答案
3)具有閑情逸致,興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壯志難酬,一貶再貶,可見他的無奈與悲涼,他何嘗要做一個閑人呢?賞月只不過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罷了
三(一)1.想,考慮;于是,就;原來是;只。 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賞月散步的時間、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對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觸。 4.既有欣喜愉悅,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這是因為蘇軾政治上失意,內(nèi)心苦悶,才縱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悶;另一方面大自然給了作者無窮的愉悅,令作者陶醉,遠離人間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難以得到的滿足和自慰。
5.把全文劃為三層,并寫出各層大意。
( 1)點明夜游的起因、時間、同游的人及游覽的地點。
(2)運用比喻描繪庭院月色(3)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情感。
7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借景抒情。表達和張懷民的深厚友情8.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被貶時的失落,悲傷,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