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悼( ) 炙( ) 絀( ) 貼( ) 即( )
答案:1、散文 朝花夕拾 周樹人 狂人日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wù dān zhuō zhì sǒng 瘡 孀 詰 霹
3、略
【合作探究】
6、認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7、課文對哪些內容詳寫?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教師點撥】
6、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最后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7、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長媽媽的外貌黃胖而矮,而且她還有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當堂訓練】
找出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課外練習】完成課后練習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了解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對她的懷念之情。
【合作探究】
1、寫叔祖的“疏懶”,別人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這同表現阿長有什么關系?
2、阿長為什么關心《山海經》?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點?
3、阿長買到《山海經》后表現得怎么樣?把原句摘錄出來。
4、“我”聽說阿長買到《山海經》后表現得怎么樣?(把原句摘錄出來)為什么會這樣?(聯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5、“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師點撥】
1、從側面襯托阿長。因為后文寫道“連阿長也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后來竟然買到作者渴望已久的這套書。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關心形成鮮明對比。
2、因為她發現作者非常喜愛這套書,而作者又是她最疼愛、最關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3、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4、“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因為他對《山海經》盼望已久,阿長能買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他原以為阿長沒有學問,問也無濟于事;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驚喜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
5、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表現了“我”對阿長的敬佩和愛戴。
【當堂訓練】
(一)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看完電視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漢打電話,直到9點,那端才響起兒子的聲音:“爸,什么事?”他連忙問:“昨晚的天氣預報看了沒有?寒流快到武漢了,厚衣服準備好了嗎?要不然,叫你媽給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