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基礎知識、練習、拓展
8.選文對范進因中舉而發瘋的描寫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特點?作者這樣寫用意是什么?(4分)
三、拓展閱讀 (15分)
回憶我的文學父親
①我的童年時代只知道兩位作家,一位是魯迅,另一位就是高爾基。我知道魯迅是中國人,而高爾基是外國人。在我幼稚的想象中,他們更像是兄弟一般,甚至相貌都不無神似之處:瘦削的四方臉,平頭短發,濃眉,犀利的眼神,尤其都有一撇一濃密的八字胡……但僅僅他們兩人,已經使我內心的殿堂足夠擁擠了。必須承認:他們那雙峰并秀的形象給了我的童年以極大的影響。
②魯迅的雜文與小說雖然深刻,但對于一個孩子的理解力而言,還是顯得壁壘森嚴。比較而言,高爾基的靈魂縱然遠在異國,但因為有其自傳體三部曲的娓娓述說,似乎更為親切。《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有多少中國孩子因之而了解到一位外國男孩成長的經歷。說起來不好意思,我最初讀的并非原書,而是一套黑白的同名連環畫——但這已足夠了,足夠使我把書中的主人公當作自己異國的伙伴來看待。高爾基的童年苦難而又傳奇:進鞋店當小伙計、給繪圖師做學徒、逃課、在伏爾加河輪船上做廚師的小工、借著燭光偷偷讀書……這是一些離我很遙遠的事情,但更容易使一位循規蹈矩的學童想入非非。通過那一系列樸素而又新鮮的畫面,我進入了別人的童年,而別人的童年又開始影響我。在我的心目中,高爾基既是一位巨人,又是平凡的孩子,跟我的同齡人一樣,伴隨我成長——并且不斷把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告訴我。他是一位能讓剮人分享其喜怒哀樂的偉大的孩子,他因之而成為我在這個世界上既不相識、而又最了解的一個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應該說我的童年,至少有那么一小部分生活在別人的童年里,生活在遙遠而陳舊的伏爾加河流域,跟一位流浪的俄羅斯小男孩共呼吸——這多多少少給我膽怯而平淡的童年增加了一點點冒險的樂趣……
③我永遠記得那個黃昏,工人們都下班了,只有一排排水泥樁靜靜地陪伴著我。我為生活的無情而感到無力,我為世界的空曠而感到空虛。鬼使神差,眼前仿佛又出現了高爾基的影子:年輕的流浪漢在伏爾加河畔一艘翻曬的舢舨底下過夜。我想,那至少是一種值得仿效的精神。于是,內心的悲哀演變成某種悲壯,自身面臨的困境也散發出淡淡的詩意。我要求自己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像高爾基描繪年輕時的落魄經歷一樣,回憶自己失敗的青春和這個失敗的黃昏——傷口總會結疤會像勛章一樣值得勝利者炫耀。就這樣假設著、假設著,血液里仿佛又灌輸了新的力量。
④我永遠不會否認:高爾基是我童年的偶像,而且在我成年之后,他也從精神上拯救過我,我為自己是他的忠實讀者而慶幸。我回憶著他,就像回憶自己精神上‘的父親 哪怕他在世人的眼里只是個凡人,但在兒子的心目中卻是永遠的英雄。
9.說說①段畫線句子中“擁擠”一詞在文中的含義。(2分)
10.從②段畫橫線的句子看,“我”小時候的閱讀條件是極為有限的,盡管如此,我仍然感到“足夠”了,這是為什么?請說明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