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現代詩歌二首
(3)在古典詩歌中,彩云、金柳、青荇、天上虹等意象具有怎樣的文化傳統?
“霽月難逢,彩云易散”是形容美麗而倔強的晴雯的;“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是描寫純潔善良的迎春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比犴橈h拂的荇菜用來比喻窈窕賢淑的女子!对賱e康橋》在傳情達意時總是有意無意地選擇那些色彩繽紛,靜謐柔美的意象來表達濃郁的女性情思,這或許是與詩人對母?禈蚯槿税愕陌V戀,慈母般的摯愛的情感有關,或許也與他置身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有關。
(4)在回憶往昔、揮別康橋的過程中,作者的感情經歷了怎樣的起伏波動呢?
開頭“輕輕的來”,奠定了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金柳”“青荇”兩節進一步表達了對康橋的無限依戀;拜倫潭里“沉淀著彩虹似的夢”,依稀可以想見當年的豪情壯志,而這些如今都已成幻夢,令人惆悵不已;“撐篙漫溯”“放歌星輝”是在想象,將對康橋生活的再一次重溫,也將詩人的感情提升到了最高點;但轉眼間回到現象,“忽然間想起這是一個分手的夜”,無限惆悵重回心中。而對康橋的依戀之情貫穿始終。
3.移情入境,讀出自己。
羅曼•羅蘭說:“從來就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遍喿x詩歌時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處的社會或自己正經歷的時代,進而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從這首《再別康橋》里,你讀到的是怎樣的自己?請說說本詩最打動你的地方。
舉例:“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灑脫;夕陽里再見金柳的羞澀和喜悅;理想破滅的傷感等等。
四、對比賞析與結構重組。
1.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離別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感傷,也充滿了依戀,更讓許多東西變得美好。離別也是文學創作永恒的主題;仡櫸覀儗W過的經典詩詞,你記憶中最難忘的離別詩篇是什么?《再別康橋》跟它們相比,有哪些不同?
學生背誦離別詩名句:
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這首詩里,(1)告別對象由人間轉向天空的云彩,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2)詩人為別離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3)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見機器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對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2.這首詩中,引用最多的詩句是“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我們學過的唐詩中,有沒有見過“揮手”?請把有“揮手”的唐詩背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