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精選4篇)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發布時間:2022-12-05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精選4篇)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篇1

  二. 重點、難點:

  《日出》

  1.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狀的變化進行景物描寫的特點。

  2. 過程與方法: 了解作者通過對日出景象的描繪所表達的獨特感受和看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日出的象征意義。 

  《泰山日出》

  1.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與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精讀課文,在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在文章里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詞彩的華燦及作者詩化靈動的文辭。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體驗作者于字里行間浸透的一種給人以新的,生機的,神秘的,美德的享受。 

  [新課講解]

  《日出》

  一、課文導讀

  (一)文題詮釋

  《日出》,大自然的壯美莫過于日出了,當一輪嶄新的太陽沖破黑色的束縛,噴薄而出,把光明灑向人間,無不引起人們對它的贊美。本文以“日出”為題,表明了本文所描寫的對象,揭示了作者歌頌自然,禮贊新生活的主旨。

  (二)謀篇立意

  本文選取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角度——描繪作者從國外出訪回來,在萬仞高空的飛機上目睹的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但作者并未直接寫飛機上觀日出,而是為寫飛機上觀日出蓄足了勢,接下來,作者細致地描繪了日出時的瑰麗景象。并將“光彩奪目的黎明”與“新中國瑰麗的景象”相比擬,以一幅氣勢磅礴、雄奇壯闊的日出圖,謳歌新生的、光明的社會主義祖國。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自己從書上了解到的看日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寫自己兩次錯過觀日出。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詳細描繪在飛機上所觀日出的景象。

  (四)結構圖解

  ①海涅高峰看日出。

  <一>從書上所知                       向往

  ②屠格涅夫原野看日出。

  ①印度的科摩林海角

  <二>兩次錯過看日出                   惋惜

  ②黃山的獅子林

  <三>歸國飛機上看日出                 驚異

  (五)寫作特點與寫作借鑒

  1. 寫作技法應用

  (1)運用層層烘托、步步蓄勢的手法來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文中有關日出的圖畫共五幅。前四幅全是鋪墊,全是曲寫,是“揚”前的“抑”,是欲揚先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終于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日出奇景。

  (2)細致、生動地描繪。作者寫飛機上看日出,采用了充分、細致,甚至是油畫般的描繪,把一幅壯麗的日出圖生動地刻畫出來了。作者抓住了它的色彩,它的形態,它的氣勢,以及它給人的思索與遐想,全方位展現出日出的美,筆墨不多卻令讀者無法忘懷。

  2. 語言欣賞

  絢麗、奔放,善于用準確、新鮮而又富于變化的文詞細致而完滿地表現形象,描寫細節和表達情感,是本篇散文在語言表達上的重要特色,如寫太陽初露時“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云了,像一片紅海了。”再如“突然從墨藍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這些句子,既有生動形象的描繪,又寫出了日出之時那噴薄的氣勢。作者觀察得細致,描寫也十分細膩。

  3. 寫作借鑒

  (1)襯托手法,本文的重點是寫飛機上觀日出。可作者并未只寫在飛機上所觀之景,而是用海涅的高峰觀日出與屠格涅夫的原野觀日出,以及自己的兩次不成功的觀日經歷來襯托。這種方法的使用,既突出了所重點描繪的景象,又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2)濃郁的詩情與深刻的哲理相交融,以造成一種深邃高遠的藝術境界。本文在細致描寫高空日出的奇景的基礎上,闡述“革命的哲學”,高唱“戰斗的詩歌”,詮釋著“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這一句詩那最優美、最深刻的含義,盛贊新生事物強大的生命力與無限光明的前景,從而大大加強了散文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感染力。

  二、課文重點難點易錯點導析

  (一)重難點句子導析

  1. 登高山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導析:本句為開篇之句。作者開門見山地指出渴望見到日出,特點是能在高處見到日出。這為后文寫飛機上觀到日出作鋪墊。“從幼小時起”突出了渴望之久,“富有魅力”強調了向往之切。

  2. 如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可是再好,總不免有蕭瑟之感。

  導析:本句所引詩句都是寫落日之景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王維的詩句,寫的是無邊無際的沙漠之上,一縷孤煙正筆直地升上天空。黃河的盡頭一輪圓圓的太陽正滾滾西沉。“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是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的句子。寫的是邊地傍晚行軍時的情景。落日西照,將旗獵獵,戰馬長鳴,朔風蕭蕭。這兩句詩都描繪了邊地的落日之景,透出的是一股蒼涼之氣。因此,作者說“不免有蕭瑟之感。”這里提到落日,是為后文寫日出作比,以突出日出的壯麗與偉大雄渾。

  3. 人們不難想象,那雄渾的天穹,蒼茫的大海,從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線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這該是何等壯觀。

  導析:本句是作者的想象之筆,他以站在海邊為立足點,想象到在海邊觀日出時的景象,突出了海邊日出壯觀的特點。作者先點出海邊日出所具有的廣闊背景:“雄渾的天穹,蒼茫的大海”,接著用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海上日出時的景象,另外,語句中飽含有歡悅的情調,這是本句的又一特點。

  (二)重點段落導析

  1.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為何要寫落日?

  導析:首段中作者強調指出,看日出是他從幼小時便向往的事。第②段中作者故意宕開一筆,引用古人的詩句點染落日的妙處,旨在與日出形成對比。落日雖美,但難免有“蕭瑟之感”,它遠不如朝陽,因為那是偉大的誕生,是火、熱、生命與光明的誕生。相比之下,日出之美要勝于落日之美。這樣一比,更突出了作者希望見到日出的急切之情。

  2. 第③—⑥自然段中寫海涅與屠格涅夫對日出的描繪有何不同?他們的描述有何作用?

  導析:海涅所描繪的日出是在高峰之上所見的情景。屠格涅夫所描繪的是原野之上的日出。海涅所寫的較簡單些,直接寫太陽的很少,而重點寫云海與山峰,以此來烘托日出的壯麗。屠格涅夫重點描繪了日出的過程,從初升之時一直寫到“一輪朝日”被擁出,中間突出了日出時不斷變化的情況,著重從色彩的變換上、云層的變化上寫日出。作者引用兩人對日出情景的描述,目的是為下文寫自己在飛機上所見日出作鋪墊。作者在飛機上要比海涅站得更高,所見也比屠格涅夫更廣闊。

  (三)易錯點導析

  作者是如何寫飛機上看日出的?這段描述與作者感情又是怎樣融匯在一起的?

  導析:寫飛機上觀日出是本文的重點。在第⑩段開頭,作者就盛贊其“雄偉、瑰麗”的特點,并用了“最”字極言該景的美妙。接下來,作者按時空順序寫日出的美景。抓住了顏色的變幻,突出了其動態上的美。其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修辭句。如:“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云了,像一片紅海了。”再如:“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這些比喻句形象而準確地描繪出了初升之日的特點,顏色鮮明,又富有動感與神韻。

  作者見景生情,由雄偉、瑰麗之景產生了喜悅之情,他在為那奇幻的景色而驚異,由此作者產生了聯想,進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深切感到這個光彩奪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國瑰麗的景象”。至此,作者已把日出的瑰麗景象與新中國的瑰麗景象融合在一起,并獲得了新的感受。偉大的祖國正如這初升的朝陽,她是那么地新鮮,又是那么地充滿生命力,作為祖國的兒女們,應該為祖國做些什么呢?“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一句的引用,已明白地表露出作者的豪情。

  《泰山日出》

  一、課文導讀

  (一)文題詮釋

  《泰山日出》,“日出”點明本文所描述的內容,“泰山”限定了觀看日出的地點。從題目上看,本文所要描述的是作者站在泰山之巔看日出的景象。

  (二)謀篇立意

  文章先交代了作者帶著好奇的心來觀泰山日出,接著對日出之前的云海進行了細致的描繪,作者由此產生了虛幻而奇特的想象,想象成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默默祈禱光明的到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云海活了,而且大放異彩,太陽終于躍出云層,把光明帶到了人間。作者為此高聲地贊美,表現出心中無比的喜悅。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13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寫日出之前的所見所想。

  第二部分(第9、10自然段):寫日出時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歌頌太陽所帶來的光明,表達了心中對日出的禮贊之情。

  (四)結構圖解

  所見→云海

  日出之前

  所想→巨人

  贊美之情

  云海的變幻

  日 出 時

  日出的景象

  (五)寫作特點與寫作借鑒

  1. 寫作技法應用

  (1)奇特的想象。本文寫日出主要是通過作者奇特的想象來展現的。黎明消納了長夜的幽悶,眠熟了的心漸漸蘇醒了。作者覺得自己變成一尊超逸的天神。巍巍泰山,竟渺若腳下的拳石。長風吹散著巨人的黑發,如一面烈烈的大黑旗。巨人平伸著雙臂,像要將眼前的云海擁入懷中,這是何等的氣魄,接下來的幻想愈顯神異了,無數蜿蜒的魚龍,爬進了蒼白色的云堆;光明的神駒,在熱奮地馳騁;云海獸形的濤瀾昂首搖尾地向著作者腳下的小島沖洗著,激起了浪花,震蕩著生命的浮礁。此刻,天邊染出一片瑰麗繁艷,雀屏似的金霞,純焰的圓顱,普照著靈光,映亮壯闊的丹霄。散發禱祝的巨人,終于迎來了普照的光明。總之,正是作者奇異的想象,構建出這篇精彩的寫景散文。

  (2)生動形象的描寫是作者的又一技法。這是篇寫景散文,而寫景是離不開生動細致的描摹。如寫云海,“宛似無量數厚毳長絨的綿羊,交頸接背地眠著,卷耳與彎角都依稀辨認得出”。作者如此一比,不但顯其形,而且還顯其神。彌漫的云氣所透出的安詳,讓作者如此一描,境界全出。寫云的色彩時,作者一連用了“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來形容,展現太陽初升時紅艷陸離的景象。此外,對巨人的描述也十分精彩,讀者從作者生動的描述中自然會想象出,那披著散發的禱祝的巨人,高歌著,長嘯著,暢詠著,俯仰于寥廓的天穹與蒼茫的原野之間,他的長發在霞光中飄卷,他的靈魂在云海里躍動。……總之,生動形象的描述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語言欣賞

  文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把茫茫的云海比作是交頸接背而眠的羊群,把自己腳下的玉皇頂比作是海中的小鳥。把色彩瑰麗的云霞比作是“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把云霞的變化比作是“魚龍”“神駒”“雀屏”,顯示其活躍與變幻莫測的動態過程。此外,把自己比作是長發的巨人,心懷虔誠地迎接光明的到來。這些比喻的使用,使得本文的語言生動、感情充沛,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3. 寫作借鑒

  (1)詩化的語言使文章大放異彩。徐志摩是詩人,他寫散文也采用了詩化的語言。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作者細致的經驗與感受的實寫,其中的貫通是作者的豪情。后半部分大量使用短句,節奏明顯加快,抒情的、幻想的,暗示的一起涌來,讓人目不暇接。

  (2)聯想與想象是本文成篇的重要手段。若僅限于對日出的描述,或許僅三言兩語即將其表述清楚。但作者沒有這樣做,而是從日出之前寫起,把著重點放在了云海上,再由此而展開奇妙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在那時那地那種情境之下,這樣的想象非常符合人們的心態。此外,文中大量的修辭句無不是作者展開聯想與想象的結果。這一點對我們的寫作也是一個重要的啟迪。

  二、課文重點難點易錯點導析

  (一)重難點句子導析

  1. 在航過海的人,看太陽從地平線下爬上來,本不是奇事;而且我個人是曾飽飫過紅海與印度洋無比的日彩的。

  導析:本文寫泰山日出,而這里提到海上日出,其目的是為了與下文寫泰山日出的雄奇作對比。海上觀日出,對作者來說“不是奇事”。“太陽從地平線下爬上來”,一個“爬”字表達出作者的態度。海上的日出雖有新鮮之感,但又使人感到沉重。“而且”之后的句子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實上述的看法。讓人感到真實可信。

  2. 但在高山頂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頂上,我無饜的好奇心,當然盼望一種特異的境界,與平原或海上不同的。

  導析:“但”字緊承上句進行轉折。由于看慣了海上的日出,故而對高山看日出便心生好奇,更何況泰山觀日歷來就是一大勝景。“特異”一詞是本文的文眼,下文就抓住此點進行詳細地描繪。

  3. 這巨人豎立在大地的頂尖上,仰面向著東方,平拓著一雙長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喚;在崇拜,在祈禱,在流淚——在流久慕未見而將見的悲喜交互的熱淚……

  導析:這句話是作者對他所幻想的巨人的描述。在這幅令人難忘的迎日圖中,作者對巨人張開雙臂,等待日出時的心理進行了細致的揣摩。連續用了八個帶“在”的短語,一氣呵成,氣勢磅礴。形象地表現了巨人迎接東方太陽升起來時迫不及待而又一往情深的復雜情感。

  4. 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大量的染工,在層累的云底工作,無數蜿蜒的魚龍,爬進了蒼白色的云堆。

  導析:作者一連用了五種東西來比喻日出的壯麗。這些事物形象而生動地形容出日出時色彩的濃郁、變幻的奇麗,把光的色彩表現得更加強烈而鮮明,更讓人產生更多的美的聯想。“魚龍”爬進了蒼白色的云堆,這一形象的比喻,更顯出日出時極其活躍,而又變幻莫測的動態過程,更好地描寫了日出時候景色的奇麗。

  (二)重點段落導析

  1. 第①自然段末尾,作者“發生了奇異的幻想”,作者的幻想是憑空產生的嗎?

  導析:作者的幻想不是憑空臆造的。前文中,作者對眼前的云海進行了形象的描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正站在一座“小島”之上,四周是彌漫的白茫茫的云氣。腳下是云,頭上是天,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使人心胸開闊,思緒飄飛呢?

  2. 第⑨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樣寫云海的?

  導析:本段主要寫云海的動態之美。一個“活”字,不僅有擬人化色彩,還點出了云海的動感。眠熟的獸形濤瀾昂頭搖尾地向作者腳下的“小島”沖洗過來,“浪花”飛濺,震蕩著生命,好像在向世人宣告著光明的到來,充滿著歡欣與激動。作者賦予了云海以情感,讀來讓人振奮。

  3. 第⑩自然段里是如何寫太陽升起的?

  導析:第一段中作者才對日出進行直接的細致的描繪。先是寫太陽沖破了種種阻礙,把“雀屏似的金霞”展示開來,接著寫它用力把“純焰的圓顱”,一探再探地躍出了地平線。“純焰”點出了太陽的顏色。“圓顱”寫出了太陽的形態。這樣的比喻既顯其色又顯其形。“探”字賦予了太陽以生命的動感,又顯得可愛而俏皮,最后,太陽終于跳上了云背,把光明灑向了人間。

  (三)易錯點導析

  本文第三部分中提到的“散發的禱祝的巨人”與作者和泰戈爾的關系。

  導析:這里所提的“散發的禱祝的巨人”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巨人,即作者的自我形象,隨著光明的到來,這些巨人便“消翳在普遍的歡欣里”了,作者的心便與初升的太陽交融在一起,響徹四方八隅的只有他雄渾的頌美的歌聲,給人留下的是無盡的想象和聯想。另外,這是篇應命之作,徐志摩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的文學創作和來華訪問,表達了他對泰戈爾的敬仰之情。文中的想象和構圖不同凡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通篇描寫的只是泰山看日出的情景和幻想。至于歡迎泰戈爾來華一事在原文的結尾處有體現,而本課在選文時刪去了,對此點同學們可作了解。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60分鐘)

  一. 基礎知識與運用

  1.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 魅力(mèi)   熾熱(zhì)   泛濫(làn)  緋紅(fēi)

  b. 迸裂(bèng)  瞬息(shùn)  曙光(shǔ)  彌漫(ní)

  c. 俯瞰(kàn)   蒼穹(qióng) 晨曦(xī)   瑰麗(guī)

  d. 簇擁(zù)      萬仞(rèn)   蒼莽(mǎng) 剎那(shà)

  2. 下列詞語的書面無誤的一組是(    )

  a. 酣睡    誕生    豐彩    恍然大悟

  b. 惋惜    睛朗    雄渾    歷歷可數

  c. 無羈    窒息    簫瑟    無與倫比

  d. 隙縫    奇幻    敏銳    一望無際

  3. 選擇用詞準確的一組(    ) 

  (1)但很長很長時間,我卻沒有機緣看日出,而只能從書本上去__________。

  (2)那緋紅的小球在天邊升起,一片冬意__________的光照擴展開了。

  (3)突然間從墨藍色云霞里_________一道細細的拋物線,……

  (4)我忘掉了為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興,而喜悅,我卻進入一種__________的思索。

  a. 鑒賞   朦朧   聳起  莊嚴  b. 欣賞   朦朧   矗起  莊嚴

  c. 欣賞   朦朧   聳起  嚴肅  d. 鑒賞   朦朧   矗起  嚴肅

  4. 指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辭。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2)(太陽)從一片狹長的云層后面隱隱地浮起來,露了露臉,然后就又躲進它周圍淡淡的紫霧里去了。

  (3)這時間,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云了,像一片紅海了。(   )

  (4)我在體會著“我們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這一句詩那最優美、最深刻的含義。(  )

  5. 判斷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表達方式。

  (1)可是,太陽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樣,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卻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遠,要要一種敏銳的視覺。(  )

  (2)突然間從墨藍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

  (3)我們從德里經孟買、海德拉巴、幫格羅、科欽,到翠泛頓,然后沿著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時汽車,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   )

  6.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組是(   )

  a. 飽飫(yù)     霧靄(ǎi)    祈禱(táo)

  b. 馳騁(chěng)  浮礁(qiáo)  無垠(yén)

  c. 橫亙(gèn)    層累(lěi)   醒豁(huò)

  d. 眠著(mín)    彌漫(mí)    平拓(tuò)

  7. 下列詞語的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 展露   四隅   崇拜   昂頭擺尾

  b. 濤瀾   呼嘯   普徹   莽莽蒼蒼

  c. 辯認   約略   奇異   交頸接背

  d. 山巒   摧促   異彩   悲喜交互

  8.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無誤的一項是(  )

  a. 馳聘(奔跑)          平拓(開拓,拓展)

  b. 溟濛(海)            神駒(千里馬)

  c. 消翳(遮蔽)          橫亙(空間上連續不斷)

  d. 厚毳(鳥獸的細毛)    彌漫(更加)

  9. 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權修辭。

  (1)在朝旭未露前,宛似無量數厚毳長絨的綿著,交頸接背地眠著,卷耳與彎角都依衡辨認得出。(   )

  (2)這巨人豎方在大地的頂尖上,仰面向著東方,平拓著一張長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喚;在崇拜,在祈禱,在流淚——在流久慕未見而將見的悲喜交互的熱淚……(  )

  (3)一方的異彩,揭去了滿天的睡意,喚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駒,在熱奮地馳騁。(  )

  (4)聽史,這普徹的歡聲,看呀,這普照的光明!(   )

  10.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破折號的作用。

  (1)果然,我們起初時,天還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鐵青,東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舊詞形容——一體莽莽蒼蒼的。(  )

  (2)等到留心回覽時,我不由得大聲地狂叫——因為眼前只是一個見所未見的境界。(    )

  (3)巨人的手,指向著東方——(   )

  二、整體感悟

  1. 《日出》共寫了五幅日出圖,歸納一下,指出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作用:

  2. 結合課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落日有落日的妙處”中“妙處”指什么?作者卻說“可是再好,總不免有蕭瑟之感”,前后矛盾嗎?

  (2)“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們的腳下,發出柔和音響,好像在為我們惋惜”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惋惜”什么?

  (3)“整個宇宙就像剛生過嬰兒的母親一樣溫柔、安靜,充滿清新、幸福之感”一句中的“嬰兒”指什么?你還能寫出個類似的比喻嗎?

  3. 整體把握課文,在空框內填上所寫的內容。

  朝陽未露前→(1         )

  日出時→(2             )

  日出之后→(3           )

  4. 結合課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1)文章開篇即寫“我們在泰山頂上看出太陽”,為何接下來寫海上看日出?

  (2)文中用“玫瑰汁、葡萄漿、紫荊液,瑪瑙精,霜楓葉”形容什么?你認為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體會文中抒情主人發現的歡呼“出現了,到了,在這里了”幾句的含義?

  三、課文精彩語段閱讀題

  (一)閱讀《日出》最后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 選段中首句“但是,我卻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2. 第二句所寫“在高山之巔”,“在大海之濱”看日出,跟下文所寫從飛機上看日出有什么關系?

  3. 從文中找出幾句使用了修辭的句子,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4. 本選段是作者所寫的景與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融匯在一起的?

  5. 你見過日出嗎?談談你對日出的感受。

  (二)閱讀《泰山日出》第1—8自然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題。

  1. 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樣寫云海的?

  2. 把“我”幻想成一個巨人,有什么好處?

  3. 文中用“魚龍”“神駒”等各種動物形象來比喻的好處是什么?

  4. 有人說“作者寫巨人是故意夸大自我”,你是否同意此點,談談你的看法?

  四、拓展閱讀題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您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么?①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了她的獨生子

  “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②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默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③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已被清華大學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志身跑到自己房里里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1)文章通過                       來展開故事情節;詳寫的人物是            ,略寫的人物是            。

  (2)你覺得文中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3)聯系上下文,分析文中三個畫線句子分別表出了母親怎樣的感受?(各用一個詞或短語回答)

  ①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                          

  ②回去路上,她流下淚。                                

  ③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                          

  (4)聽老師說兒子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媽媽為什么不著急,反而“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

  (5)下面兩句話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感情?

  ①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默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一下子舒展開來。

  ②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6)媽媽應該教育孩子誠實,可文中的媽媽一再對兒子說“謊”,你認為媽媽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五、作文

  請在下面兩個文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文題一:在班級里,你的成績也許并不起眼,然而,在操場上,你的球技卻能讓人大開眼界;在舞臺上,你的歌聲也許并不悠揚,然而,在宣傳櫥窗里,你的書法卻令人贊布絕口……生活中,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世界,自己的個性特長或愛好。請以“我的另一片天空”為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文題二:請以“我生活在                  中”為題寫一篇文章。

  【試題答案】

  一、1. c    2. d    3. b

  4. (1)對偶     (2)擬人   (3)比喻   (4)引用、比喻

  5. (1)議論     (2)描寫   (3)記敘

  6. c    7. b   8. c

  9. (1)比喻 (2)排比、夸張 (3)擬人、比喻 (4)對偶 

  10. (1)補充說明   (2)解釋說明 (3)提示下文

  二、

  1. ①高峰日出圖  ②原野日出圖  ③海邊日出圖  ④黃山日出圖  ⑤飛機上所見日出圖

  作用:前四幅圖全是鋪墊,是曲寫,為寫飛機上看日出作襯托。

  2. ①“妙處”指落日也含有美感。不矛盾,落日也是十分美的,不過落日雖美但卻是短暫的,悲壯的,它意味著黑夜的來臨,因而作者說它“不免有蕭瑟之感。”

  ②因云霧所遮,沒能看到海上日出的美景。

  ③“嬰兒”喻指太陽。比喻示例:整個宇宙像一位手握獎杯的運動健兒,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3. ①對云海及對想象中巨人的描述。

  ②云海的變幻及日出時的景象。

  ③贊美光明的到來。

  4. (1)作者故意提到海上日出,目的是為下文寫泰山日出作襯托,以顯其奇異之特點。

  (2)形容了日出時壯麗的景象。這些事物可形容出日出時色彩的濃郁、變幻的奇麗,把光的色彩表現得更加強烈而鮮明,更能引起人們對美的聯想。

  (3)這三個分句,一句比一句表達更強烈,體現了日出的動態變化,又反映了作者終于見到光明時激動的心情,而且作者的感情也在隨著太陽的升起而逐漸迸發出來。點撥:從句子描述的內容上,以及作者的情感上分析。

  三、

  (一)1. 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同時也是本段的中心句,此句統領下文。占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時,可從結構與內容兩方面考慮。

  2. 這里提到“在高山之巔”,“在大海之濱”看日出,對下文寫從飛機上看日出來說,是一種襯托,以顯出后者是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

  3. 比喻句,如,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擬人句,如:飛機好像唯恐驚醒人們的安眠,馬達聲特別輕柔,兩翼非常平穩。

  反復,如:這時一切都寧靜極了,寧靜極了。

  這些修辭句,特別是比喻句在本段中大量使用,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在飛機所見的日出奇景,為這些修辭句,特別是比喻句在本段中大量使用,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在飛機上所見的日出奇景,為我們充分展示了它的美。

  4. 作者見景生情,即由雄偉、瑰麗之景產生高興、喜悅之情,然后產生聯想,進入思考,將日出的瑰麗景象與新中國的瑰麗景象融合在一起,獲得了新的感受。

  (二)1. 先用一個“狂叫”,從主觀感受上夸贊云海的奇異。接著作者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對云海進行細致的描繪,再通過作者的幻想來展示云海的神奇。

  2. 通過這樣奇特的想象,運用夸張手法,化實為虛,更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泰山日出對“我”所產生的震憾,便于下文表達“我”對磅礴壯觀的日出的禮贊之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 用這些動物來比喻,顯示了一種極其活躍,而又變幻莫測的日出動態過程,更好地描寫了日出時候景色的奇麗。

  4. 不同意。從第2—8自然段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設此比喻的目的旨在讓人們聯想到光明即將到來時激動的情態。

  四、1. 一位母親開家長會的經歷    母親    孩子

  2. 文中的母親是一位懂得教育孩子,富有愛心,能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的人。

  她是用鼓勵和寬容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

  3. (1)難過    (2)痛苦    (3)驚喜

  4. 因為在教育和鼓勵下孩子有了信心,懂得了如何學習。只要有了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媽媽為孩子的進步而感到高興。

  5. 外貌描寫  表現了孩子當時意外的感受和激動的心情,同時是他對感激之情。

  語言描寫  表現了孩子內心對感激的心情。

  6. 做法是對的。她的謊言實際上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她用這種特殊的方法塑造了孩子的自信心,重新幫助孩子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此題言之成理即可)

  五、略。

  上一篇:北師大版《日出》教案合集(3篇)

  下一篇: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 《泰山日出》實錄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篇2

  《日出》(節選)教案

  【重點難點提示】

  1.了解并掌握有關戲劇文學的常識。

  2.學習并體會戲劇劇本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3.了解戲劇劇本用文字描繪畫面、表現視覺形象的特點。

  4.揣摩與體會人物富于個性化的語言,學習戲劇通過人物動作、表情描繪人物性格的手法。

  難點

  1.仔細揣摩并領會戲劇語言的潛臺詞。

  2.欣賞名篇中精彩段落的藝術特色。

  3.結合有關背景知識,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內容。

  4.培養并提高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關于戲劇

  一、戲劇和戲劇文學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把文學、表演、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綜合成為-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戲劇文學,即戲劇劇本,是舞臺演出的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戲劇文學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作為文學作品,除應當具備一般敘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題,以及結構的完整性等等外,還應當具有獨立的欣賞(閱讀)價值。另一方面,它作為戲劇演出的基礎,只有通過演出,才能體現出它的全部價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臺演出的制約,必須符合舞臺藝術的要求。

  二、戲劇劇本的構成

  戲劇劇本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臺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臺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臺詞,包括對話(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

  三、戲劇劇本的特點

  第一,劇本的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于舞臺條件和演出時間的限制,劇本篇幅不能過長,人物不能過多,場景變換不能過多,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必須在高度集中的場面和場景中展開。戲劇情節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

  第二,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戲劇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的,是通過表現矛盾沖突來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沖突作為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因此,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戲劇文學,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某種矛盾。戲劇沖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有它-定的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般說,劇本的情節結構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開端起著介紹人物關系和揭示矛盾沖突的作用;發展指矛盾沖突向前發展;高潮是矛盾沖突發展到了頂點,并出現急劇轉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劇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現;結局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矛盾沖突的解決。有的多幕劇在第一幕之前還有序幕,介紹時代背景、人物來歷和劇情發展的原因;結尾之后還有尾聲,對劇本的思想內容作些提示,引起人們的聯想和展望。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

  第三,劇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性格。在戲劇文學中,故事的發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劇作家對人物事件的評價和態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對話來完成。因此,戲劇的語言既要有高度的個性和充分的表現力,還要精練有力,簡潔清晰,便于激發人們的想像,同時還應生動,字字句句都能打動觀眾的心弦,引起共鳴。

  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括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四、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的關系

  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應該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矛盾沖突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明朗化,以顯示其個性的特點;另一方面,矛盾沖突又要以塑造人物個性、人物性格特征來表現和發展,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

  五、戲劇的語言

  戲劇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臺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六、戲劇的分類

  1.按照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話劇、詩劇、歌劇、舞劇、啞劇等。

  2.按照內容性質,可以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正劇,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思想變化的戲劇。)

  3.按照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

  4.按照篇幅規模,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

  5.按照演出場合,可分為舞臺劇、廣播劇、電視劇等。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囁嚅(niè rú) 蕭條(xiāo)   躊躇(chóu chú) 凄(qī)楚

  咳嗽(sòu) 周濟(jì)  親戚(qī) 獰(níng)笑

  爆發(bào) 豈有此理(qǐ)  半晌(shǎng) 存蓄(xù)

  懼怕(jù) 憤慨(fèn kǎi )  瞅(chǒu) 庶務(shù)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義字

  省 (shěng)省市 當 (dāng)應當 咽 (yè)哽咽

  (xǐng)反省 (dàng)典當 (yān)咽喉

  (yàn)吞咽

  行 (xíng)行李 分 (fēn)分開 難 (nán)困難

  (háng)排行 (fèn)分外 (nàn)難民

  便 (biàn)方便 還 (hái)還是 暈 (yūn)暈倒

  (pián)便宜 (huán)還錢 (yùn)黃暈

  累 (léi)果實累累 惡 (ě)惡心 著 (zhāo)著數

  (lěi)積累 (è)惡毒 (zháo)著涼

  (lèi)勞累 (wù)憎惡 (zhe)走著

  (zhuó)衣著

  重 (chóng)重生 作 (zuō)作坊 少 (shǎo)多少

  (zhòng)重量 (zuò)工作 (shào)少年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詞語積累

  囁嚅:口動,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蕭條:①寂寞冷落,草木凋零,沒有生氣。②經濟危機之后出現的生產停滯、物價低落、商業萎縮的不景氣景象。

  躊躇: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

  凄楚:凄慘痛楚;凄涼悲哀。

  周濟:對貧困的人在物質上給予幫助。

  世故:處世經驗;(處事待人)圓滑,不得罪人。

  呆若木雞: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

  庶務:舊時指機關團體內的雜項事務;舊時指辦理雜項事務的人。

  五、作者簡介

  曹禺(1910~1996),現、當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字個石,祖籍湖北潛江,生于天津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愛好文學和戲劇,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南開新劇團,演出中外劇作,顯示了表演才能,并廣泛涉獵新文學作品,開始寫作小說和新詩。1928年考入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廣泛接觸歐美文學作品,深為古希臘悲劇作家及莎士比亞、契訶夫等人的劇作所吸引,同時也陶醉于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醞釀,他于1933年創作了第一部成功的話劇《雷雨》。這部話劇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成為幾十年來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

  1933年大學畢業后,曹禺入清華研究院當研究生,專事戲劇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任教。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后輝映于劇壇,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的地位。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寫了他惟-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抗日戰爭爆發后,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并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發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并上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曹禺廣泛參加國內外的多種社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曾赴各地工廠、農村參觀訪問。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等職。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一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論創作》、《曹禺戲劇集》等。他的一些劇作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出版。

  六、關于《日出》

  話劇《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是繼《雷雨》之后的又-杰出的多幕劇。劇作以現代都市生活為背景,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的腐朽與墮落,并預告了這樣的社會必將走向滅亡,光明-定要到來的歷史命運。全劇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只以交際花陳白露和聚集在她周圍的各種人物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她的經歷來演出-個故事。劇情以陳白露的活動為主線展開,通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無情地批判了舊中國那種"損不足而奉有余"的極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展現了黑暗已到極點、曙光即將到來時的社會景象,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都市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的社會形態,暴露了其丑惡腐朽的本質,它稱得上是30年代中國都市社會的一面鏡子。全劇結構完整,人物性格鮮明,多采用象征手法,劇末以打夯工人的夯歌和日出作為對光明未來的召喚和預言。

  七、寫作背景

  在創作《日出》之前,作者曾冒著危險,忍受著屈辱深入到社會下層最污濁的角落觀察生活、搜集素材。在這個過程中,他為舊中國大都市的黑暗糜爛的生活所激憤。他說:"一件一件不公平的血腥的事實,利刃似地刺進了我的心,逼成我按捺不下的憤怒。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著一線陽光,我想太陽我多半不及見了,但我也愿望我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一聲巨雷,把這群盤據在地上的魑魅魍魎擊個糜爛,哪怕因而大陸便沉為海。"作者懷著這樣的激憤,創作了《日出》。在《日出》中,作者通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無情地批判了舊中國那種"損不足而奉有余"的極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展現了黑暗已到極點、曙光即將到來時的社會景象。

  八、文章主旨

  課文以本世紀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窮困潦倒的大豐銀行小職員黃省三和代表封建資本家的襄理助理李石清和經理潘月亭的種種糾葛以及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揭露了以李石清、潘月亭為代表的封建資本家腐朽、偽善、兇殘的階級本性,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

  九、結構分析

  課文是第二幕的節選。雖然只是截取了全劇的一個片段,但情節卻有著相對的完整性,主要出場人物有黃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和王福升。戲劇的沖突、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使我們能夠從中清楚地看到舊時代的影子。課文中的戲劇沖突是圍繞著小職員黃省三和銀行襄理李石清而展開的,矛盾從產生、發展、高潮到結局,脈絡十分清晰。

  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全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至"你看你這個麻煩勁兒,走就走得啦"),是故事的產生階段,人物間矛盾的產生是由于黃省三被銀行開除因而來找李石清求情,可是李石清卻對黃省三十分冷漠。人物剛一出場,對話僅僅幾句,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間的沖突就有所凸現。黃省三上場是"膽小地",說話是吞吞吐吐的,"無力的",只是一味地哀求,可以看出他性格是十分懦弱的。而李石清呢,則是"冷冷地"、"煩惡地"對黃省三進行斥責嘲諷,對黃省三的遭遇一點也沒有同情之心,從他的話語可見他的冷酷無情。由黃省三的臺詞中可以看出,銀行把他辭退之后,他已經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銀行現在不要我,等于不叫我活著。"他是因為"實在沒有路走"才來向李石清求情的。黃省三"在銀行沒做過一件錯事……一天干到晚",就連李石清都說黃省三是個"好人",是"安分守己的",他被銀行辭退不是工作原因,而是因為沒有后臺給撐腰。對黃省三這樣的老實人,李石清是十分看不起的,對他在銀行工作了幾年竟沒有任何積蓄,沒有想方設法去撈油水感到不解,認為他是傻子,并把他當成狗。面對李石清的蔑視,黃省三只是一味地苦苦哀求。人物間的矛盾一展開就讓人感覺到是那樣的不可協調。

  第二部分(從"長長地嘆-口氣"至"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是故事的發展階段。人物間矛盾的發展是李石清給走投無路的黃省三指出"三條出路":第一是"拉洋車",第二是去"到街上要(飯)",第三是去偷。為了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作者多次使用潛臺詞,這樣便產生了突出的戲劇效果。對于一個疾病纏身、體弱不堪的小職員,這哪里是什么"出路"?簡直就是把黃省三推上絕路。果然,當黃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說的三件事時,李石清竟然"憤慨地"說什么"你簡直就是個大廢物","這個世界不是替你這樣的人預備的"。這一大段臺詞,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陰險卑劣的思想性格。最后,他竟然"魔鬼般地獰笑著"讓黃省三去跳樓自殺。人物間的矛盾變得更加激化,李石清的性格塑造更趨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象。這個劇本的戲劇說明在語言使用上可以說是惜墨如金,但就是這寥寥數字卻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特別值得注意的。

  第三部分(從"左門大開"至"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矛盾的高潮是由潘月亭的上場而展開的。作為銀行的經理,潘月亭在這個場次出場的時間雖然不長,對話也很少,但在展開戲劇沖突上卻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從他一出場就可以看出:李石清只不過是他的一條走狗,完全是秉承他的旨意來辦事的。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在對待黃省三的態度上,潘月亭比李石清更加兇狠殘忍,毫無人性,他的話不多,但從他嘴里一次次罵出的"滾"字就可看出他殘忍暴戾的性格。作者對李石清和潘月亭這兩個人物的塑造可以說是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的。面對冷酷無情的潘李二人,黃省三由絕望而憤怒,在他看來自己反正只有死路一條了,不如拼死把長期積壓在自己心中的怨恨全都抒發出來。黃省三一反唯唯諾諾謹小慎微的性格,變得慷慨激昂起來,他的一大段臺詞把全劇推向了高潮。黃省三對潘李二人的控訴,可以說是作者借黃省三之口對萬惡的封建社會的控訴,處在社會底層的黃省三過的是怎么樣的生活呢?讓我們看看黃省三是怎么說的吧:"你們給我一個月不過十三塊來錢,可是你們左扣右扣的,一個月我實在領下的才十塊二毛五。"細算一下,竟有百分之二十的收入被克扣掉了!為了這可憐的十塊二毛五,"我整天地寫,整天給你們伏在書桌上寫;我抬不起頭,喘不出一口氣地寫;我從早到晚地寫;我背上出著冷汗,眼睛發著花,還在寫;刮風下雨,我跑到銀行也來寫!"這簡直是沒日沒夜、沒命地為銀行賣命。可他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五年的工夫"竟成了"幾根骨頭,一個快死的人"了,可為了孩子,他還要為銀行去賣命。但是就連這點要求,都被徹底地拒絕了。他在饑寒交迫痛苦不堪的生活中苦苦掙扎,卻被逼得連一點活路都沒有。再看看潘月亭過的是怎么樣的生活,大白天的,他不到銀行去上班,而是陪著一群有錢有閑的人在打麻將,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作者在這部劇作中想要告訴人們,黃省三的悲劇絕不是個人之間的恩怨造成的,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

  第四部分(從"這個混蛋,還不給我滾出去"至"福升把黃省三拖下去")是故事的結局。故事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在一個強權社會里,一個弱者的反抗顯得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當黃省三抓住潘月亭的衣服時,潘月亭只是一拳下去,黃省三立刻暈倒在地,被無情地當作一條狗拖了下去。

  十、寫作特色

  1.對話個性化

  人物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隨著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處理上,也都相應地有所變化。比如黃省三與李石清的對話,黃省三一上臺就是"膽小的",說話"無力的",吞吞吐吐,只知道一味地向李石清求情,即使在遭到李石清的諷刺、挖苦和嘲笑后也不敢反抗,仍然向殘忍惡毒的李石清苦苦乞求,"我求求您,您行行好"一類的話始終掛在嘴邊,"就是累死我,我也心甘情愿的。"這些話語與黃省三懦弱的性格是相吻合的。隨著劇情的進一步發展,潘月亭更加惡毒殘忍的對待黃省三使黃省三終于忍受不住屈辱,由原先的懦弱變得敢于反抗,"我現在不怕你們啦!我不怕你們啦!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此時的語言一改哀求的口吻,勇敢地進行反抗,用詞和語氣前后有很大的變化,把他當時的痛苦、憤恨、失望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充分顯示出代表封建資本家的李石清與潘月亭殘酷惡毒的階級本性。又如潘月亭一上場,"滾開!滾,滾,快滾!"一連串的"滾"字充分暴露了他殘忍、暴戾、惡毒的本性。

  2.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

  課文只是截取了全劇的一個片段,出場的人物并不多,但故事結構卻有著相對的完整性,緊湊集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白描的表現手法,把矛盾和現實交織起來,推動劇情的發展。黃省三的懦弱、李石清的殘酷、潘月亭的暴戾以及這些人物間復雜的關系使劇情緊湊,起伏跌宕,吸引讀者,同時具有深刻廣泛的社會意義。

  十一、探究活動

  《日出》是曹禺先生創作的優秀話劇劇本之一,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悲劇。在這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的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滅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試搜集曹禺先生的其他戲劇作品的相關資料并對現實主義悲劇作研究性學習。

  研究方法:

  (1)應從社會情況探究"現實主義悲劇"產生的原因。

  (2)應理清它產生、發展的過程。

  (3)應重點探究現實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品,簡述他們的創作情況。

  (4)在研究具體作家作品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現實主義悲劇的內容和藝術特點。

  十二、課后練習題解答提示

  (一)本題旨在引導大家通過對尖銳集中的戲劇沖突的分析,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現實和社會矛盾,理解作者對社會生活、社會矛盾的見解和態度,從而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課文寫了黃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間三次大的沖突:第一次是失業的黃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絕;第二次是李石清唆使失業、窮困潦倒的黃省三去拉洋車、上街要飯、去偷東西,最后竟讓他去自殺;第三次是潘月亭無情地拒絕黃省三的再三請求。在這幾次沖突中,黃省三由一開始的懦弱不堪逐漸變得有了反抗精神。

  (二)本題旨在引導大家通過對富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的分析,理解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社會意義。從李石清的幾段臺詞來看,可以看出他性格的陰險卑劣,對弱者冷酷無情。

  (三)本題意在引導大家認真研讀課文的重要段落,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使大家能對封建社會的黑暗丑惡腐朽的本質有所認識。這道題大家很容易簡單地從課文字面上理解為:是因為"身后沒有人撐腰"。這樣的回答是不夠全面的。應當從黃省三和李石清兩個人的對話中全面地看,黃省三在銀行沒有后臺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但還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黃省三五年來已經被銀行榨干了,現在體弱多病,再沒有油水可榨了,因此被銀行一腳踢開。在萬惡的舊社會,"人善被人欺",像黃省三這樣老實、本分、只知道傻干苦干,不知道溜須拍馬的老實人必將被偽善、腐朽、兇殘的封建資本家所欺凌,這是由黑暗社會封建資本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在那樣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中,黃省三是沒有別的出路的。

  (四)本題旨在讓大家了解戲劇中的潛臺詞的使用和破折號的用法。提示:1.那你可以到街上要--(飯)2.您說,要我去--(偷)3.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你)。從戲劇創作的角度來談,戲劇講究潛臺詞的使用和鋪墊,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從而使語言顯得耐人尋味。

  (五)本題旨在通過對重點臺詞的理解來把握人物的性格。這段臺詞是作者對黃省三性格塑造的一個重點。它表現出了黃省三內心的激憤,這是一種壓抑已久的突然迸發的激憤。

  (六)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目的是啟發大家的發散思維。答案可以豐富多彩,可以發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以向自己的生活實際延伸,開拓思維。

  教學探討與反思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篇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觀察日出所產生的不同感受。

  2.學習文章運用襯托、對比來表現日出的壯觀和瑰麗的寫法。

  3.引導學生用心靈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作者如何借助襯托、對比等寫法,表現壯觀和瑰麗的日出。

  難點:文章細述兩次未見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關于日出的描寫,對后文描寫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學時數

  3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去觀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寫性小作文。

  觀察前指導:

  ①用心靈去親近自然。不同的人觀察同一景物會有不同的體驗,受到個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響。寫出自己的獨特體驗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觀察要細致。可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觀察,如:天空的顏色,天上各種景物的特點和變化等。并用心體驗:這些景物景象讓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聯想和想象?

  ③描寫也要細致。可以采用多種修辭來幫助表達。

  批改時注意:①真實的個性化的感受。②生動細致的觀察與描寫。

  (二)安排本文的預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以講評上一課時的小作文引入。講評的著重點:能觀察和寫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個性化體驗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語言的生動性。

  現在我們來閱讀欣賞《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觀察和描寫日出的。

  (二)解題

  參見本教材八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注意介紹寫作時間與背景。

  (三)學習新課

  讓孩子挑選他們喜歡的段落來朗讀(可集體讀,也可分組或一個一個輪流),并談談為什么喜歡這個段落。

  1.朗讀指導:注意重音與節奏。如: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巖頭,面對著/彌漫的/云天,在一瞬時間內,觀察那/偉大誕生的景象,看火、熱、生命、光明怎樣一起/來到人間。

  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不知不覺,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我看見/飛機的翅膀/紅了,窗玻璃/紅了,機艙座里每一個酣睡者的面孔/紅了。

  (重音:“.” ;停頓:“/”)

  2.討論:作者的描寫跟剛才你們的描述是不是完全一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關于日出、特別是色彩方面的新詞句有哪些呢?

  引導學生注意本文細致的觀察和描寫,以及采用修辭產生的效果等。

  (1)細致寫出日出過程中隨著時間推移天空呈現的色彩變化。如:

  清冷的淡藍色   黑沉沉   紅帶   紅海   暗紅色的光  黑色無邊  磁藍色  墨藍色   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   紅得透亮,閃著金光   更紅更亮的小片  晶光耀眼  整個世界大放光明

  (2)采用比喻產生的表達效果。如:

  我們一言不語地觀看,那緋紅的小球在天邊升起,一片冬意朦朧的光照擴展開了,群山像是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濫的平原中間,只是這里或那里露出來一塊塊干的土壤。

  問:海涅的這組句子中,“一片白浪的海”“洪水泛濫”到底寫的是什么?

  ——寫的是云海和它的狀貌。作者實際是站在布羅肯高峰上,他說“群山像是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像是”,“使人以為”就是說并不是真的,“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山峰的大部是被云海所遮蔽,給人造成了錯覺。這里用了借喻的手法,寫出晨曦微明中從高峰遠望,云海茫茫給人的印象。

  提示:如果直接寫“云海”,因為常見,就很難給讀者新鮮的沖擊力,而作者這么一寫,就把他那份獨特的感受,細膩而生動地推到讀者眼前了。

  一眨眼工夫,我看見飛機的翅膀紅了,窗玻璃紅了,機艙座里每一上酣睡者的面孔紅了。這時一切一切都寧靜極了,整個宇宙就像剛誕生過嬰兒的母親一樣溫柔、安靜,充滿清新、幸福之感。

  問: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用“誕生過嬰兒的母親”來比喻整個宇宙?這個比喻與后面的議論有什么關系?

  ——與文章所表達的歌頌祖國的主旨相關,因而對后面以議論抒情的方式來歌頌新中國起到鋪墊的作用。寫作年代是1958年,新中國剛成立9年,全國正處于政治理想的激情中,作者亦同。

  提示:比喻是散文中一種較為常見的修辭手法,目的是使表達的事物生動形象。但是,用什么來比喻是有講究的。使用比喻,要注意在感情上,語言風格上的一致性。

  (三)布置作業:

  1.本文重點字詞練習:解釋詞義,完成加點的字的注音寫字。

  蕭瑟  緋紅  拂拂  無羈  簇擁  瑰麗  黛色

  2.背誦最后一段。

  第三課時

  (一)朗讀最后一段。

  (二)問:上節課我們好像在探討“怎么寫好景物”,誰能告訴我,到底要怎樣才能寫好景物呢?(板書)

  ——細致地觀察;細致準確生動地描寫;采用恰當的修辭;前后描寫的一致性和整體性等。(板書)

  (三)問:但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讓大家來幫我解決。你看:

  再向下看,云層像灰色急流,在滾滾流開,好讓光線投到大地上去,使整個世界大放光明。

  作者采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把云層形容為主動讓開的“急流”,這是云層的實際狀態,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呢?

  還有:瞧!那跳躍的光柱又向前移動了,帶著一種肅穆的歡悅,向上飛似的擁出一輪朝日。

  “肅穆的歡悅”是太陽自身的狀態,還是作者主觀的感受?

  ——事實上,本文許多句子都是這樣。要寫好景物,除了準確細致地觀察和描寫以外,一定還要有本人心靈的加入。才能夠寫出與眾不同的那份感受,才能讓文字活起來。(板書)

  古人說:“以情觀山,則情滿于山”, 不論觀什么,都應如此。我們今天講的,可以說是“以情觀天,則情滿于天”吧。

  (四)問1:老師還有問題,本文不是寫日出嗎?可是你們翻翻,全文作者直接寫日出的感受的篇幅有多大?

  ——才五分之二!另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是引用別人文章,還有五分之二左右是寫自己在印度和黃山兩個地方沒看成日出。(板書)

  問2:把這么多的文字花在這些方面是不是跑題了?

  ——不是跑題。這樣寫使文章的表達豐富了。用別人所經歷的日出來烘托自己經歷的日出,用自己兩次特意等待日出卻終竟失望,來蓄勢反襯出這次飛機上看到的日出,顯出此次觀賞的彌足珍貴。

  這樣的寫法也是散文常見的寫法,我們常說的“形散神不散”。

  (五)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寫文章時不要為了“形散”,而沒有主題地隨意亂侃,或雖有主題,卻沒有按照主題來選擇和組織材料,那樣都會使文章雜亂無章,不知所云。

  (六)總結:如果說,上節課我們完成探討的是“怎樣寫好景物”,那么本節課我們探討的是——“怎樣寫好寫景的文章”。(板書)

  1.記住無論描寫什么,都要把自己的心放進去,有自己心靈參與,文章才可能活起來。

  2.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和增加文章內容情感的豐富性,謀篇布局可以采用烘托對比的寫法。

  (七)現在我們就牛刀小試一下。

  當堂完成小作文修改:將小作文發給大家,上邊已經有老師對一些需要修改的語句畫出的批改線條。要求大家根據所學的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小作文,然后謄抄在作文本上,作為正式作業。

  (八)作業:

  1.完成課后“詞句品味與積累”。

  2.默寫最后一段。

  〔附〕板書設計

  日  出

  怎么寫好景物:                   怎樣寫好寫景的文章:

  細致地觀察

  細致準確生動地描寫           + 心靈的參與(主觀感受)

  采用恰當的修辭                                            文章表達的豐富性

  前后描寫的一致性和整體性 —— +烘托、對比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 篇4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戲劇的一些基本知識。

  2、體會劇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矛盾沖突推動情節發展。

  2、難點:朗讀臺詞體會人物內心感受。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曹禺,劇作家、戲劇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時的所見所聞對他反帝愛國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創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劇作在中國話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發表,是中國話劇創作藝術成熟的標志。他的劇作戲劇沖突尖銳復雜,結構嚴謹;人物性格鮮明獨特,富有典型意義;戲劇語言個性化,且具動作性和抒情性,這些都是劇作成熟的標志。他促進了話劇從“案頭劇”向“劇場劇”的發展,曹禺以前,多數劇本主要以閱讀欣賞為主。曹禺的《日出》等劇作,具有極好的舞臺效果。《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大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話劇。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爛面,控訴了“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社會,一方面是剝削者、“有余者”貪得無厭,醉生夢死;另一方面是被損害者,“不足者”備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描寫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描寫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強的性格。

  二、詞語解釋。

  囁嚅:口動,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處事經驗。

  凄楚;凄慘痛苦。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的小聲說話的聲音。

  獰笑;兇惡地笑。

  蕭條:經濟衰微。

  三、聽錄音后,學生分角色朗讀

  四、了解戲劇藝術知識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他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戲劇種類:a、 按藝術形式不同分成話劇,歌劇,舞劇等;b.按劇情繁簡和結構不同,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c、按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d、按照矛盾沖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不同,還可分為正劇、喜劇和悲劇等。

  劇本的特點:(它是演出的依據和基礎。)

  第一,劇本必須適應舞臺演出,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過多,場景不能過多地變換。

  第二,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戲劇沖突發展變化;過程構成劇本的情節結構,情節結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

  第三,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必須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點。

  舞臺說明:

  寫在每一幕的開頭、結尾和對話中間的說明性文字,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

  五、《日出》簡介

  劇作選取了一個豪華大飯店和一個三等*院作為強烈對比的場景,前者圍繞一個交際花陳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圍的銀行經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開了上層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則環繞著*女翠喜以及一個被賣到寶和下處的女孩“小東西”的命運,揭示了人間地獄般的黑暗。曹禺通過這種對比鞭撻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社會制度。

  《日出》中李石清、黃省三雖出場不多,但都刻劃得入木三分。

  六、請幾十同學口述課文故事梗概,互相補充和糾正,從而正確了解課文內容。

  明確;課文《日出》第二幕的節選。寫大豐銀行的小職員黃省三哀求銀行襄理李石清能讓他再回來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熱諷一番并被經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七、探究

  l、課文戲劇的矛盾沖突是什么?是怎樣發展的?

  2、從這幾次沖突可以看出黃省三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明確。

  1、這出戲圍繞黃省三想復職的問題展開矛盾沖突。課文的開頭寫黃省三非常卑怯地向李石清求情,理由有:一個月只花銀行十三塊錢,孩子餓得直叫,銀行還在蓋大樓,銀行還添了新人,讓我回來,再累一點也心甘情愿。這些遭到了李石清的反駁:沒飯吃,這不是粥廠,銀行可以辭人,你講良心,怪不得你現在這么可憐,誰叫你一大堆一大堆地養孩子。見求情無望,黃省三只好淚汪汪地告辭,看似矛盾沖突已經不存在了、可是剛走兩步,黃省三忽然跑回來,因為他無路可走,無處可去,為了饑俄的三個孩子,他只有再次乞求李石清,別無他法。因此受到了李石清的無情羞辱,給他指出了去偷去拉洋車,最后竟唆使他去跳樓自殺。聽了李玉清的一番冷酷無情的話黃省三“忽然爆發地悲聲”“幫幫我,我不能死,為看我的孩子們,活得再苦我也死不得”、到這里黃省三與李石清發生了一場大沖突。一個殘忍冷酷,毫無人性,一個卑怯,懦弱;一個冷言冷語將人往絕路上逼,一個苦苦哀求,呼天嗆地。矛盾此時無從化解。接著潘月亭上場,黃有三的下跪求情惹惱了他,厲聲地讓黃滾開。這時黃省三內心積壓已久的怨恨突然暴發出來,他“瘋狂似的又哭又笑地抽咽起來”“兩手捶胸”“尖銳的聲音,不顧一切地”“憤恨地”指責“你們真是沒有良心,你們是賊,是強盜, 是鬼啊!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這下完全激怒了潘月婷.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當潘月婷狠狠給了李石清當胸一拳時,矛盾沖突才得以解決。

  2、從以上矛盾沖實可以看出黃省三有如下性格特點:

  他非常的卑怯,懦弱。從他的神態動作可以看出.他與李石清的對話顯然非常“膽小”;他只會“苦笑”、“他凄涼地”“又卷弄他的圍巾”“囁嚅地”,不斷地“乞求”。被愚弄了,竟還會燃起了一線希望”“臉紅、不安”“嘴唇自動”“懼怕地”。但為了他的孩子,為了那每月的十三塊錢發出憤怒的吼叫。“我現在不怕你們啦!我不怕你們啦!(抓住潘經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可以看出他也有反抗、剛強的一面,但只是被逼無奈所為。

  八、以上我們對課文白了較深一層的理解,下面我們另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九、小結

  這場戲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卻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結構嚴謹完整。簡潔緊湊得就像一出獨幕劇一樣。人物個性鮮明。作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劃人物性格,隨著情節的推移,人物的思想也在變化,這是這場或描繪人物性格的特點,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十、作業

  1.完成課后統習一。

  2.課外閱讀《日出》。

  3.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排演這出戲,下節課在班上表演。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

  1、理解這篇戲劇的語言特色。

  (1)劇中人物語言不僅要表達人物的意圖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處的特定環境。讀一讀劇中李石清的幾段臺同,說說他的個性特點。重點朗讀黃省三控訴潘李二人的臺詞,體會并讀出黃省三的內心感受。

  (2)試補出破折號所省略的話,并說說劇本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學生討論明確:

  (1)再讀課文黃省三的臺詞,可以看出黃省三的性格的發展,他原本膽小、懦弱、萬般無奈、畏畏縮縮、苦苦哀求。可是他走投無路,哀號、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瘋狂地發

  出悲聲“我不能死”,他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時終于開口痛罵;潘月亭的當胸一拳打昏在地。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黃省三,從逆來順受到無力的抗爭,絕望的抗爭、從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們發善心,到認清“你們是賊。是強盜,是鬼啊!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自發的反抗意識開始萌發,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絕望,這是他以后走上自盡之路的原因。

  劇中李石清的刻劃入木三分,他以他個人的所謂經驗,無情嘲笑黃省三,“這時候你還講良心!”他“魔鬼般地獰笑著”告訴黃省三:“你一層一層地爬上去,到了頂高的一層,就可以邁過欄桿,站在邊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時候你也許有點心跳,但是只要過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憐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這段話說起來是那樣的輕松自在,那么的冷靜理智,真是個毫無人性的冷血的動物。

  但是李石清的性格也有他復雜的一面,他訓斥黃省三“你這個傻子!這時候你還講良心!怪不得你現在這么可憐了”;“有錢人的錢可以從人家手里大把地搶,你沒有膽子,你怎么不能偷?”“你滿肚子的天地良心,仁義道德,你只想憑著老實安份、養活你的妻兒老小,可是連自己一個老婆都養不住,你簡直是個大廢物,你還能養一大堆孩子!我告訴你,這個世界不是替你這樣的人預備的。”這些話也摻雜了“憤世嫉俗”的情緒在里面,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在劇本第四幕中,升為銀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無情地解雇了,成了又一個“黃省三”,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2)文中有三處破折號用得特別好: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話說完,想試探一下黃省三,看他有什么反應,他看到了黃省三臉紅不安的樣子,似乎有些幸災樂禍。

  ②您說,要我去——

  對黃省三這樣一個膽小怕事的讀書人來說,他不敢說出,也羞于說出這個“偷”字來,他沒有這個膽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

  黃省三被逼急了,發出絕望的吼叫“我非要殺了你”。但是面對潘月亭的怒喝“什么!”被嚇住了不敢說出“你”。對黃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說他要殺他自己——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動手害人的”。

  3.學生上臺表演,互相評析,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三、小結

  通過這個劇本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戲劇的一些基本常識,劇本描繪了“不足”者的備受欺凌,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正是通過對下層人物的描寫,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半殖民地中國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社會,表達了控訴“損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會的主題。

  四、作業:

  課后練習五、六。

北師大版《日出》《泰山日出》教案及練習(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北師大版《綠》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綠》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領略朱自清筆下的梅雨潭充滿生命力、洋溢著勃勃生機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摯充沛的情感。2、學習作者是如何選用恰當的動詞來點染感情的波瀾,從而達到情隨景生,移情于景的。...

  • 北師大版三上《意大利的愛國少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了解熱那亞少年身在異國他鄉,窮困潦倒卻不忘維護祖國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懂得應時時刻刻把祖國的尊嚴放在第一位,并受到感染與教育。2.在理解熱那亞少年當時的處境和心情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北師大版2年級語文4冊第14單元《一件好事》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1、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2、理解課文內容。。3、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感受到快樂。。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教學難點: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快樂的意義。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 北師大版《春風》教案(通用15篇)

    閱讀課兩課時2006年3月16-17第三周一、組織教學二、提出要求1、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文章摘抄下來。2、在周記無話可說的時候,可以寫成讀后感,把摘抄的內容作為些讀后感的材料。...

  • 北師大版《長城贊》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學設計和同步練習(通用15篇)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案及練習二.教學目標(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1.生字平庸yōnɡ蹣跚pánshān嵌入qiàn馮驥才jì消耗hào廢墟xū海鷗ōu一縷lǚ餅干屑xiè涵義hán捻成niǎn戳破chuō憐憫mǐn嗅著xiù2.形似字3.詞語無聊:無事可...

  • 北師大版《濫竽充數》課堂實錄(通用13篇)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1、激趣: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有趣的動畫。(播放動畫片《濫竽充數》)2、感知大意:動畫片看完了,能說說這個故事講了件什么事嗎?能用上濫竽充數這個成語嗎?3、揭題:這個故事就是我們...

  • 北師大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案《古詩二首》(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 《草帽計》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草帽計》是“智謀”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述的是賀龍在革命戰爭時期,用智謀指揮部隊,迷惑敵軍,不發一槍一彈,讓敵軍自相殘殺,取得戰斗勝利的故事。這篇課文脈絡清楚,對事情過程描寫得生動形象。...

  • 《數一數》教學設計|北師大版(通用12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P27—29的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數學教案(精選6篇)

    設計說明鑒于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方面: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體育世界》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與圖相對應的20個體育活動名稱,認讀6個必寫字,學寫1個字;閱讀59頁奧林匹克旗幟的內容,了解57頁光榮榜上的內容;培養學生識字、寫字能力及初步的搜集信息檢索信息的能力。...

  • 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案(精選6篇)

    第一課時一、描一描,寫一寫1、認讀:“坐、直、先、落”。2、這四個字是什么結構?3、觀察它們在格中的位置。想: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4、描一瞄、寫一寫。二、讀一讀,抄寫音節,組詞語。...

  • 北師大版《示兒》教案(通用15篇)

    示兒教學目標 l 借助注釋學懂〈示兒) 的詩意 , 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2. 體會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 陶冶愛美情趣。3 、感受〈示兒) 詩中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 , 通過自主學習 ,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 北師大版《父母的心》《養母》教案及練習(精選15篇)

    二. 教學目標(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1. 生字函館hán 瀨戶lài 襤褸lǎnlǚ 酬謝chóu不妥tuǒ 禁不住jīn 拮據jié 剜wān摻菜 chān 庇護bì 禱告dǎo 熬煎jiān2. 多音字3. 形似字4. 詞語襤褸:衣服破爛。...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1024手机在线国产你懂的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99国产百盛 | 日本一区二区小视频 |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美女视频免费看 | 特级丰满少妇一级aaaa爱毛片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夜色 | 亚州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 8x成人影院 | 把护士强奷到舒服的动态图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成人A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1 | 日韩中文字 | 久久综合伊人一区二区三 | 中国少妇内射XXXXⅩ | 麻豆视频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成人av片免费看最爱 | 大青草网站 | 成年动漫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四区蜜桃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一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 国产a毛片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 精品久久伊人99热超碰 | 99久久国产免费 | 欧美老熟妇乱子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播放 | 一本大道大臿蕉香蕉网站 | FREE性玩弄少妇HD性老妇 | 调教花穴 | 亚洲中文字幕aⅴ无码天堂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