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兩首》(通用12篇)

《古詩兩首》

發布時間:2023-08-19

《古詩兩首》(通用12篇)

《古詩兩首》 篇1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     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古詩兩首》 篇2

  一、教學內容:

  這兩首古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但《天門山》主要寫所見,抒發了贊美之情;《體西林壁》側重講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課時)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其中一首。

  三、教學重點、難點:

  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熟讀、簡析、體情、自主學習。

  五、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六、使用媒體:掛圖、投影、幻燈。

  七、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歡。最近的課外時間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能怎樣來學習?

  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歸納出臺下順序(如果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沒有這樣的練習,有可能總結不出來,教師可以進行引導):

  3、解古詩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大體了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情誦讀。

  二、學習古詩。

  第一步:

  1、根據搜集到的資料,談談你對作者李白的了解。

  2、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組合作,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的插圖(投影出示插圖)自學古詩,互相交流。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天門、楚江、中斷(中間斷開)、開(通)、至此回(在這里拐彎),通過理解這些重點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意圖:運用小組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詩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

  3、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直解決。

  4、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簡單畫出來,在交流時結合畫面敘述。(建議教師在交流中尊重學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強求學生敘述得太一致,將大概詩意敘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這首詩歌所描寫的雄偉的景象,體會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讓我們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先自由讀,再請學生讀給全班同學聽。

  2、背誦這首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三、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意圖:將課前的搜集與課內的相結合,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1、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望天門山》,誰來背誦一下?先個人背誦,再集體背誦。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誦給大家聽。

  3、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另一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

  [意圖:檢查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展示背誦搜集到的古詩的機會,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學古詩,明白大意。

  1、自由朗讀古詩,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小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課后注釋、課文插圖來理解這首詩歌。)

  2、請各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導學生弄明白以下幾項內容:

  (1)對作者蘇軾的了解:

  (2)對題目的理解;

  (3)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題(書寫)、西林、壁(墻壁)、橫看(從下面看)、緣(因為);

  (4)對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裝的理解完全一致,大體把握詩意即可。)

  [意圖:由于這首詩的詞句比較易懂,教師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學生自主學習,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學生間相互交流,體會古詩的意思。]

  3、大家對這首詩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估計學生可能會問:為什么作者在這座山中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如果學生沒有疑問,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古詩的意思。)

  4、出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畫面,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決疑問。[意圖:這首詩的后兩句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電教手段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很直觀地弄明白。]

  三、體會詩境,感悟道理。

  1、剛才大家通過自學。明白了古詩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邊聽老師誦讀這首詩,一邊閉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師配樂誦讀,學生想象。

  2、交流,估計學生可能想象到廬山雄偉的景象,比如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有創意的想象。

  3、討論,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意圖: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比較淺顯地感悟這首詩中蘊含的道理,在討論中明白這首詩蘊含的道理,受到啟發。]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教師可以適時地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拓展閱讀。

  交流課前搜集的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教學小結:

  這兩首古詩或繪畫或悟理意境深遠,是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詩篇,課后我們通過背誦來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古詩兩首》 篇3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悟兩首詩描繪的情景。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 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 學生自讀。

  2、 教師檢查,正音。

  3、 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 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么?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 反復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 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 分小組討論。

  2、 匯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 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 集體交流。

  5、 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 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 自讀詩句,再現畫面,練說。

  2、 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3、 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 背誦全詩。

  五、 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里。

  第二課時

  一、 復習。

  1、 背誦《村居》。

  2、 說說詩意。

  二、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 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2、 同桌討論題目意思。

  3、 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邊讀邊想,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4、 集體交流。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籬落、疏疏、徑、樹頭、未成陰、急走

  (3)點名逐句理解詩意。

  (4)看圖連說詩意。

  (5)再讀詩歌,讀出感情。

  5、 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

  (2)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

  (3)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課后拓展練習。

  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春景圖,向班級墻報投稿。

《古詩兩首》 篇4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1、學習生字詞。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教學時間: 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9月11日     總第8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2.學習《尋隱者不遇》,體會詩人尋隱者未遇的悵然心情。3.學會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能說出全詩的意思。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課件、音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達成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 揭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的古詩。1、揭示課題,讓學生讀題,并解題。2、教師簡單介紹詩人:賈島。 讀課題并理解“尋”、“隱者”、“遇”二、聽錄音,理解。讀通順這兩首古詩。對詩文有初步的印象。聽錄音,思考: ①全詩共提到幾位人物、圖中人物分別是詩中提到的誰?(3位。作者和童子) ②這三位人物之間分別是什么關系?(作者和隱者,朋友關系;隱者和童子,師徒關尋 ③為什么作者拜訪朋友沒能遇上? ④用自己的話口頭說說詩意,提出不懂的字、詞。聽錄音   針對老師提出的思考題,對古詩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三、自讀古詩。  讀準字音。注意詩的節奏。 1、學生自由讀古詩。2、學生先自己理解古詩,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和同桌一起討論交流。自由讀古詩。在讀不懂的詞句下面做上記號。四、合作探究,悟解詩歌。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借助譯文,理解古詩,體會作者的情緒變化: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并想象詩句所揭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體會古詩主旨。1、指名朗讀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指名朗讀,齊讀。2、學習詩句。 ①第1、2句:松下問童子:我在一棵松樹底下向一個小男孩問訊。(童子:男孩,這里指隱者的書童和弟子。)言師采藥去:這孩子說他師父出門采藥去了。  (言:說)②第3,4句:只在此山中:(師父他)就在這山林中。(只:就;此:這)云深不知處:山上云霧重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深:重重;處:地方)3連起來說說詩句意思。4體會感情: ①作者拜訪友人卻未遇上,心情怎樣? ②推想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③賈島是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朋友想必也是位極有才華的人,為什么他不去做官,卻寧愿在山里采藥,過這種隱姓埋名的生活呢?(對社會、對官場不滿) ④作者寫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指導朗讀。背誦:①再聽錄音,體會節奏及重音。②指導朗讀,背誦,齊背 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古詩。      讀詩句,先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學習,感悟詩句的意思。          在教師的引導下,邊讀古詩邊體會作者的心情。想象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聯系當時的社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背誦古詩。五、布置作業 1、繼續背誦古詩。2、抄寫古詩。3、把《尋隱者不遇》所描繪的意境寫下來。 板書設計: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滿懷希望          言師采藥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線希望            云深不知處。   徹底失望  第二課時9月12日     總第9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3、 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教學準備:小黑板、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達成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 古詩導入,揭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的古詩。1、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首。2、板書古詩題目,讀題,并解題。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4、教師簡單介紹詩人:杜牧。背誦以前學習描寫兒童的古詩。 讀題,并解題     聽教師介紹詩人。二、初讀課文。讀通順這兩首古詩。對詩文有初步的印象。1、明確初讀要求:(1)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2)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3)讀懂句子,學會提問。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評議。 根據要求讀古詩。   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悟解詩歌。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借助譯文,理解古詩, 并想象詩句所表現的畫面,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1、學生齊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2、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3、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4、理解詩意。(1)出示課文插圖。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c齊讀詩句。(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齊讀詩句。(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古詩。 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 質疑。    圖文結合理解:牧童騎黃牛  想象牧童的歌聲。理解:歌聲振林樾。   朗讀詩句。 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齊讀詩句。 嘗試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一起再來讀古詩。 四、讀詩想畫面。通過聽范讀,看畫面,背誦古詩,引導學生想象。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聽老師讀古詩,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根據畫面背誦。 判斷古詩季節。五、編故事。通過編故事,啟發學生想象,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1、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2、指名交流故事。 試著編一個故事。  交流故事。六、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板書設計:所見         牧童騎黃牛,    所見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所想忽然閉口立。 教后反思:學習古詩最關鍵的是體會詩境,而在體會詩境之前,先要學生正確理解詩意,如何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呢?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涵。每首詩中總有其精華所在,抓住這些精彩的詩句,讓學生讀懂讀透這些詩句,無疑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比如在《尋隱者不遇》這首詩中,我就抓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一關鍵詩句,通過對比體驗,使學生感受到詩人在這首詩中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二、展開想象,領會詩的意境。對隱士游蹤不定,無羈無絆生活的贊嘆,是詩人賈島在古詩《尋隱者不遇》中所要抒發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呢?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展開合想象,以此體會隱士的自由自在,自得其樂。三、結合實際,補充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面。這兒的結合實際既指結合教材的實際,又指結合學生的實際。例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分別穿插了:有關賈島的典故《推敲》,賈島的另一首絕句《劍客》,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詩兩首》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所抒發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看注釋理解字詞的意思,從而理解詩句含義,了解詩的內容。

  3.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4.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使學生領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又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通過讀文、看注釋,使學生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了解詩的內容。

  (二)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三)能正確、流利地讀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會生字新詞。

  (二)了解詩的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引發興趣。

  同學們,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豐富,還十分講究節奏和韻律,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唐詩三百首》中,就有許多力作,為同學們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愛。另外,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數不勝數,奇才輩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等,他們的許多詩句已流芳百世,為后人所傳誦。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兩首詩。一首是宋代的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一首是唐代愛國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陸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當中創作的詩歌很多,至今保存下來的就有9000多首。詩歌的內容極為豐富。他的詩有的抒發政治抱負,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現出了其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本文所選的《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作,相當于遺囑。詩人臨終前,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喜事告訴他。這就充分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盼望祖國統一的強烈愛國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真實的反映,曾被世人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在當時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本文選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說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杜甫正在梓州(現在的四川省三臺縣),他聽到這個勝利的消息后,立即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終被平息,祖國又重新獲得了統一而感到的無比歡快的心情,同樣也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三)學生自己讀詩,并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

  (四)教師指名讀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萬事空(k#ng)  告乃翁(w5ng)

  薊北(j@)  襄陽(xi1ng)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查字典,寫出每個字的偏旁部首、余筆,再看注釋,結合詩句和字典,看應選擇什么意思。

  3.課堂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比如:“涕”,左邊是“氵”,右邊是“弟”,合起來是“涕”。還可以記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書寫時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寫法和筆順。“洛”,左邊也是“氵”,右邊是“各”,合起來是“洛”。還可以記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陽”的“洛”。在書寫時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舊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樣,“祭”也可以用舊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利用形近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幫助學生在對比中記住字形,加強記憶和理解。如: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讀文,并從詩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看書下注釋、查字典,聯系詩句內容理解詞語。

  以“元”字為例,“元”字在詩句中是“死去元知萬事空”,通過看書下注釋,我們知道“元”同現在的“原”,又通過查字典,我們又得知“原”是“原來、本來”的意思。“原知”就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詩句中是“告乃翁”,我們通過看書下注釋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訴你的父親,意思是讓兒子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自己。

  3.出示一些詞語,讓學生練習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國。九州同:指全國統一。

  王師:文中指南宋軍隊。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訴你的父親。

  但悲:只是為了……而感到悲痛。

  無忘:不要忘記。

  北定:向北進軍平定。

  劍外:現在四川省劍閣縣北,大小劍山之間有劍門關。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而下的淚水。

  漫卷:胡亂卷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讀了解詩的內容。

  1.教師先指名讀預習,讓學生帶著預習中的問題去讀詩。邊讀邊想2.再指名讀詩,邊讀邊了解詩的內容大意。

  3.學生自由讀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一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五)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詩。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采用范讀,指名讀、齊讀等方法。

  (六)作業 。

  1.讀詩。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所抒發的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二)通過理解詩句,了解內容,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三)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有較具體的體會。

  (四)能有感情地朗誦這兩首詩,并能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二)體會詩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

  1.指名讀詩,讓同學想一想詩的題目的意思。

  (1)學生談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各抒己見,充分說。

  示: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使人們知道。示兒:把事物讓兒子知道。因為這是詩人臨終作的詩,相當于遺囑。

  (2)使學生明確題目的意思,并說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題目的意思的。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詩的內容來理解題目的含義。

  2.指導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內容,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

  (1)學習第一句。

  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第一句詩,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可能有:“元知”、“萬事空”、“但悲”、“九州同”。

  ②讓學生看注解或查字典,或聯系上下詞句,試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元知:本來就知道。

  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只是為了……而感到悲傷。

  九州同:指全國的統一。

  ③當學生對不易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書下注釋、查字典、聯系上下詩句弄懂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第一句詩的意思。即: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我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④教師接著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詩句來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詩人臨終前感到最悲傷的不是自己的身體、家庭,而是祖國不能統一。可見詩人具有多么強烈的愛國之情啊!

  (2)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詩。

  ①讓學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②看注釋,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向北方進軍去平定。

  中原:課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訴你的父親。文中指的是陸游自己。

  ③說一說第二句詩的意思。大家討論。

  南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你們祭祀祖宗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④體會詩人情感。

  陸游臨終前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是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自己的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是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千萬別忘了把收復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呀!

  3.逐句講解、理解、體會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詩的含義和它所包含的詩人的情感。

  (1)指名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討論整首詩所表達的詩人愛國的情感。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4.指導學生朗讀第一首詩。

  (1)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哪些詞語或詩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但悲 九州同 無忘 告乃翁 北定 中原日

  (2)引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愛國熱情。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詩的重要特征是感情豐富,節奏鮮明,聲韻鏗鏘。我們在朗讀時,不僅要把感情讀出來,而且要把詩的節奏和韻腳讀出來,并通過反復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5.引導學生背誦《示兒》。

  (1)在背誦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說一說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通過哪些詞句體現出來的?使學生對詩有整體上的認識。

  (2)再引導學生逐句背誦。

  (3)學生試背誦后,教師可指名檢查背誦情況,再通過小組背、兩人互背、全班齊背做鞏固練習。

  (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首詩。

  1.指名讀詩,其他同學想一想詩的題目的意思。

  (1)學生各抒己見,逐字逐詞理解后,連起來說題意。

  聞:聽說。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收:收復。

  (2)使學生明確題目的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河南河北。

  2.指導學生逐句理解詩的內容,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

  (1)學習第一句。

  ①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第一句詩,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②讓學生看注釋、查字典或聯系上下詩句的內容,試著講一講詞語的意思。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收:收復。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喜報而淚下。

  ③引導學生試講詩句的意思。對的充分肯定,錯的及時糾正。

  第一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當時的情感。

  可見詩人當時十分激動,是通過“初聞”、“涕淚滿衣裳”等詞句表現出來的。

  (2)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①學生讀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②學生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卻看:再看。

  愁何在: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漫卷:胡亂卷起。

  喜欲狂:高興地簡直要發狂。

  ③引導學生試講第二句意思。

  第二句詩意為: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還有一絲的憂傷?詩人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

  ④體會詩人的情感。

  高興地要發狂了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心。

  (3)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句詩。

  ①指名讀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②理解詞意。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③理解第三句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④體會詩人此時的情感。

  通過“放歌”、“縱酒”等詞,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體會詩人當時如癡如狂的情態。

  (4)引導學生學習第四句詩。

  ①教師讓學生讀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理解詞意。

  即:就。

  穿:穿越。

  便下:順流而下,一……就……

  ③理解第四句意思。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④體會詩人此時情感。

  通過“即從……穿”、“便下……向”等詞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出詩人當時聽到收復失地后急切返鄉的異常歡快的心情和強烈的愛國情。

  3.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體會詩的內容和作者情感。

  (1)引導學生體會“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2)學生通過讀詩、理解可以得知:“喜欲狂”是指詩人聽到收復薊北的消息后,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可以從詩中的“涕淚滿衣裳”、“放歌”、“縱酒”、“漫卷詩書”、“即從……穿”、“便下……向”這些詞語體會出來。

  (3)引導學生說說整首詩的內容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教師引導學生讀第二首詩。

  (1)引導學生從詩中找一找,哪些詞句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杜甫一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樣歡快,這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獲得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詩中“忽傳”、“初聞”、“卻看”、“漫卷”等詞,層次分明地表現出了詩人聽到勝利喜訊后情緒的變化,從喜極流淚到歡快、狂歡。與此同時,詩人的愛國情感也自然流露其間。

  (3)讀出詩人“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情懷。可以這樣停頓、讀出重音。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4)引導學生背誦第二首詩。

  ①先了解整首詩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是通過哪些詞表達的?

  ②指導學生逐句背誦。

  ③教師可采用兩人互背、小組背、全班齊背等方式,檢查背誦情況。

  (三)引導學生找出這兩首詩表達情感的異同點。

  1.相同點:均表達了詩人愛國之情。

  2.不同點:《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的,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見到“九州同”。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來表達的,寫作者聽到祖國重歸統一的極度的喜悅和急切還鄉的心情。

  (四)教師可檢查學生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的情況

《古詩兩首》 篇6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發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為什么如此辛榮?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古詩兩首》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個字會寫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掌握閱讀古詩的方法,體會古詩的意境。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兩首古詩。(板書課題)

  二、識字寫字,掃清閱讀障礙。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內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小組匯報,檢查讀書效果。

  4、小組合作學習,記憶漢字。

  5、指導學生書寫漢字。

  三、初讀課文。

  1、作者簡介。

  2、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詩的情感。

  3、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讀、制名讀、全班齊讀。

  四、學生質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讀。

  2、互讀。

  二、學習《贈劉景文》,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看圖: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借助圖畫理解詩意,你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不懂?畫下來。

  3、小組匯報。

  4、配樂范讀,學生模仿,小組互讀

  5、想象詩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6、教師小結。

  7、小組朗讀比賽。

  三、小組合作學習《山行》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1、根據學習《贈劉景文》的經驗,確定學習方案。

  2、小組自學。

  3、匯報,師生合作解疑。

  4、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說說感受。

  5、教師小結。

  6、背誦古詩。

  四、擴展練習。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古詩?

《古詩兩首》 篇8

  教學內容位于教材的第5頁至第7頁

  教學目標

  1、會人“詠”、“柳”、“碧”、“垂”、“似”、“剪”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識字。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詠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題,認識美。

  1、同學們,萬物復蘇的春天你們喜歡嗎?

  2、動畫展示春景,定格河邊垂柳婆娑的畫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樹給這美麗的春景添上了濃濃的春氣。唐代大詩人賀之章沉醉在這美景之中,不禁吟詠作詩,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古詩《詠柳》。

  板書:詠柳

  3、讀題釋意。指名學生讀題識字詠(yǒng)柳(liǔ)。詠柳就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么贊美的呢?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感受美。

  1、打開書借助橫條里的拼音自由讀古詩,遇到不會讀是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字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都可以。

  2、請同學再讀一遍古詩,爭取把字音咬得更準。

  3、看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我也想讀了,同學們在心里和我一塊兒讀好嗎?

  4、讓同學們把古詩讀給同桌聽聽,相互提提意見。

  5、教師從詩里請出了這些詞,你們一定覺得眼熟吧,自己讀一讀,你一定能讀準。

  6、抽讀詞卡:碧玉、垂柳、絲絳。

  7、再讀古詩,這一遍要爭取把每句詩讀通順。

  8、指名讀,互相評議。

  9、齊讀

  三、細讀詩文,深入領會,品味美。

  1、圖文結合,遠近對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樹遠景圖。

  ②想象表達:你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詩人發出的感嘆是什么?圖下出示兩句詩。

  ④你覺得這兩句詩是什么意識呢?讓學生談自己對字詞的初步理解。

  ⑤指導朗讀這兩句:

  (1)碧玉,翠綠而晶瑩,很美。而隨風輕拂的柳枝就像千萬條絲帶。詩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來讀這兩句可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呢?

  (2)學生自主試讀,體會感情及語氣。

  (3)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

  (4)激勵賽讀。

  2、探究協作,讀中悟情,品讀第三、四句。

  ①過渡,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接下來咱們讀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樹近景圖,觀察柳樹葉子的形狀。

  ③根據觀察到的樹葉的樣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明白了什么?指導學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說:這兩句除了贊美柳葉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贊美什么?

  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內化情感,表現美。

  a、自由讀。b、指名讀、互評互議、教師相機指導。c、齊讀。

  1、過度,學了這首詩,柳樹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們可以美美地把它讀出來,還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呢?

  2、讓學生列舉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

  ①開朗讀會。②繪畫。③寫話。④當解說員。

  3、學生根據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組合自己表現。

  五、古詩表演大看臺,群英聚會展示美。

  1、組織各小組展示各組不同的表達贊美的方式,并適當講解點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內化情感。

  2、指導背誦古詩,師扮演角色創設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嚴格的媽媽。

  其中有意設置語音、語意障礙以糾正學生讀音,強化學生理解,增強學生記憶。

  3、激勵學生課外多讀經典詩文。

《古詩兩首》 篇9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學習《絕句》)

  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兩首》 篇10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吟誦中感受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美的意境。

  能查閱并初步使用有關資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

  1.指導學生書寫田字格里的生字。

  2.根據詩意想象畫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感受詩人的心情。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與方法:

  1.    小組合作學習生字,運用多媒體或生字卡片鞏固生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出不懂的問題。

  2.    教師示范,學生板演,進行評價然后描紅,最后練習、鞏固。以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在讀中體會詩人的心情。

  教學手段: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學習課型:識字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

  二、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的方法記憶等,教育要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三、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四、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五、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啟發: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六、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學習課型:講讀課文

  學習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感受詩人的心情。

  學習過程;

  一、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方法。

  二、自讀

  1、按上節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成"be"的音等。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嶺”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四、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容。

  2、啟發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五、誦讀

  1、出示插圖或學生的優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作業設計:

  背誦古詩《絕句》。

  板書設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 篇11

  教材分析:

  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解題

  (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

  生:產生。

  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練習用鋼筆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復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 篇12

  第一課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4、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每個字讀三遍。

  3、跟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向同學求助。

  4、生開始自主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三月:陽春三月。下:順流而下。碧空:藍天。盡:消失。惟見:只看見。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4、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能力訓練,情景表演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并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大家把它朗誦一遍吧。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讀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導學生讀題。(師板書)

  4、了解作者: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些什么?

  5、師生交流:安西在哪兒呢?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注釋了解詩的大意,并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朝雨、輕塵、客舍、更盡、陽關”的意思。

  (2)提出疑問,并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5、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三、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師也學習了這首古詩,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別從渭城出發,去千里之外的西域當差。恰巧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綿綿細雨,滋潤了道路兩旁的青青柳樹。平日里,這條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車水馬龍,塵土飛揚,而現在一場小雨剛停,天氣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為朋友安排的一樣。也不枉我特意趕來為君送行呀。來,再干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這份情怎能讓人割舍得下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從詩中的哪些字詞中最能看出王維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3、想象自己與親人朋友分別時的場面,加上你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再讀這首詩。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師生評議,再指名讀。

  5、生練習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6、指名讀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四、拓展賞析

  1、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很多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再好好讀一讀,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來,咱們一會來個書法及誦讀比賽,好嗎?(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生上臺展示書法,朗誦古詩。

  3、師小結: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試著即興創作詩歌)

  五、布置作業

  今天你想做什么作業?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愿望。

《古詩兩首》(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古詩兩首》(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 4古詩兩首(精選15篇)

    以前的資源:《春曉》教學實錄:《春雨》教學設計:《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一:蘇教育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案1古詩兩首:【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 古詩兩首(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一、簡介《涼州詞》。...

  • 13古詩兩首(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口述兩首詩所描繪的情景。...

  • 20古詩兩首(精選14篇)

    學習目標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熱愛家鄉,珍惜友情的真摯感情。...

  • 4、古詩兩首(通用14篇)

    21 古詩兩首 文本細讀:本課所選的兩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寫景寓理,語言執白,卻引人深思。《登鸛雀樓》是一首自古而今廣為傳誦的名篇,描寫了登高望遠所見,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還蘊涵一定...

  • 4、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2.引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 4 古詩兩首

    4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 21  古詩兩首

    21 古詩兩首 文本細讀:本課所選的兩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寫景寓理,語言執白,卻引人深思。《登鸛雀樓》是一首自古而今廣為傳誦的名篇,描寫了登高望遠所見,歌頌了祖國河山的壯麗,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還蘊涵一定...

  • 3、古詩兩首

    教材簡析《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寫得自然質樸,通俗明快。短詩記敘了尋訪者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古詩主要寫了尋訪者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的品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筆墨雖不多,卻曲折有致,極具神韻。...

  • 25 古詩兩首

    教材簡析:本課選的是兩首較為有名的表現朋友真情的古詩。第一首《贈汪倫》作者為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是詩人登船而走,朋友相送的動人情景,表達的是“送別情深”。...

  • 2、古詩兩首

    教學內容位于教材的第5頁至第7頁教學目標1、會人“詠”、“柳”、“碧”、“垂”、“似”、“剪”6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3、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 古詩兩首1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學重點: 會認13個字,會寫6個字。...

  • 9.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蕭蕭梧葉送寒聲 獨在異鄉為異客江上秋風動客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知有兒童挑促織 遙知兄弟登高處夜深籬落一燈明 遍插茱萸少一人㈠教學要求:⑴知識與能力1. 學生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以及詩中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硬好湿好爽再深一点动态图视频 | 新版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官网 | 欧美性猛交AAA片免费观看 |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 亚洲com| 黑色丝袜国产精品 | 热久久一区二区 | 波多野结衣桃色视频 |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 四虎影视www| 手机看片毛片日韩免费观看 | 国产片av |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 污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三级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天天色成人综合网 | 丰满少妇猛烈进入A片99A | 巨爆中文字幕巨爆区爆乳 | 国产精品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 江湖艳事之巨臀榨精 | 一本一本久久aa精品综合 | 白嫩少妇高潮喷水 | 国产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 丝袜灬啊灬快灬高潮了AV |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 无码人妻出轨黑人中文字幕 | 蜜桃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做爰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在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吞精 | 免费阿v视频 | 一起操在线观看 |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av在线看 | 与子乱对白在线播放单亲国产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久有精品国产麻豆 | 亚洲三级片福利视频 | 特级视频 | 91粉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