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詩兩首(精選15篇)
4古詩兩首 篇1
以前的資源:
《春曉》教學實錄:
《春雨》教學設(shè)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之三:
《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之一:
蘇教育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案1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兩首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背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中的相關(guān)詞語。
【教學準備】放大的詩文,寫好“隨”“啼”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dǎo)入
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溫暖的春天來了。瞧,小樹吐出了嫩芽,花兒露出了笑臉。聽,春雨淅淅瀝瀝,鳥兒叫聲清脆。多美好的春天啊!喜歡春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表達對春天喜愛的詩。
板書課題:齊讀。
二、教學《春雨》
1、讀課題。
教師簡介:原詩八句,這兒節(jié)選了其中的前四句。
2、出示放大的詩文。
⑴范讀。
⑵領(lǐng)讀。
3、看圖導(dǎo)讀,學習生字。
(出示掛圖)
⑴指導(dǎo)看圖說春雨的特點。
⑵自由讀詩句。
劃出生字。
⑶出示生字卡片。
認讀。
想辦法自己記字形
⑷分句理解。
自學質(zhì)疑。
師生共同釋疑。
指名試說詩句大意。
⑸指導(dǎo)反復(fù)練讀詩句。
重點指導(dǎo)讀好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贊美的感情。
4、指導(dǎo)生字書寫。
重點寫好:
隨:范寫,學生觀察說注意之處,紅筆描,書空,描紅。
乃:注意筆順。
5、熟讀背誦。
三、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兩遍。
2、填空:
《春雨》的作者是,寫的是(季節(jié))的雨,作者在詩里夸春雨。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朗讀《春雨》
2、說說這首詩誰寫的,夸春雨怎樣?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認讀:曉,解題。
2、師范讀,領(lǐng)讀一遍。
3、看圖導(dǎo)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
⑴出示掛圖。
按“誰,在哪兒,干什么”的句式說圖意。
⑵指名讀詩句。
⑶學習生字。
a、卡片出示,讀準字音。
b、析字形,說字意。
⑷分角理解。
第一句:重點“曉”與課題的區(qū)別。
第二句:重點,“啼鳥”
第三句:第四句連起來講。
4、總結(jié)。
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感情。
5、熟讀成誦。
①掌握節(jié)奏,韻律韻腳字加點)。
②試讀。
③試背。
6、課堂作業(yè)。
⑴抄寫生字(先描紅)
⑵抄寫《春曉》
第三課時
一、朗誦課文。
1、指名朗誦。
2、齊誦。
二、鞏固練習。
1、抄寫詞語。
(見練習冊)
2、“找朋友”
⑴組詞:
春:隨:覺:
時:眠:啼:
⑵根據(jù)意思寫詩句。
(見練習冊)
3、默寫兩首古詩
三、發(fā)展練習。
1、表演《春曉》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意思。
(結(jié)合圖意)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與春天有關(guān)的古詩?
四、總結(jié)。
1、完成練習冊發(fā)展題。
2、從課外書上自學一首以上古詩。
板書設(shè)計:
㈠
知時發(fā)生
春雨好雨
隨風潛入潤物無聲
㈡
,想
。聽愛春
春曉,聽
。想惜春
4古詩兩首 篇2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這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詩,默寫《示兒》。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產(chǎn)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fù)吟誦來體會。
(二)難點:理順詩句。教師指導(dǎo)學生在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把倒裝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調(diào)換詞語順序。
(三)疑點:學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無知萬事空”與尾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問題。
教師通過指導(dǎo)學生辯議:深刻地體會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shè)計
(一)口答課后問題。
(二)試讀古詩、反復(fù)吟詩、熟讀成誦。
(三)理解并說出每首詩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寫古詩《示兒》。
(五)擴寫古詩,練習表達。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學生預(yù)習情況,質(zhì)疑問難。
2.介紹《示兒》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兒》中的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
(二)檢查預(yù)習,質(zhì)疑問難
1.指名讀《示兒》,結(jié)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國。
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zhì)疑。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簡介作者。
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王安石、賀知章等詩人寫的詩,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寫的詩《示兒》。陸游是南宋時期一位愛國詩人(1125—1210年)。在陸游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lǐng)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曾經(jīng)親自上戰(zhàn)場,參加過抗金的戰(zhàn)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堅信抗金必定勝利。《示兒》這首詩就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qū)懡o他的兒子的臨終囑咐。
(四)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五)默讀《示兒》
結(jié)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允,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diào)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國統(tǒng)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diào)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fù)。“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lǐng)的地區(qū)。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fù)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無”同“勿”,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fù)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六)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lián)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guān)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fù)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七)自由讀古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集體交流)你能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這種思想感情的?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fù)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不要忘記把收復(fù)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復(fù)吟誦,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停頓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九)擴寫練習
根據(jù)“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yīng)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理解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練習”2、3的題。
(二)試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jié)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涕(t@):眼淚。
洛(lu^):洛陽,地名。
聞:聽說。
收:收復(fù)。
官軍:唐王朝的軍隊。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讓學生說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題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筆下都有真實地反映,被評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shù)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很大。《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最興奮的時候?qū)懴碌摹4嗽妼懹诠?63年,叛軍首領(lǐng)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fù),“安史之亂”從而結(jié)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興奮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激情的七言律詩。
(四)自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興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參照課文注釋,不懂的可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讀懂哪句就說哪句,教師適時點撥。
“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劍門關(guān)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忽傳”忽然間傳揚。“收”收復(fù)。“薊北”指現(xiàn)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亂的巢穴。這句的意思是:那收復(fù)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這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卻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憂愁,憂傷。“何在”哪里還有?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胡亂卷起。“欲”將要。這句的意思是:我隨手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巴峽”四川境內(nèi)的一段山峽。“巫峽”三峽之一。這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xiàn)在的湖北省。“洛陽”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這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六)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學說
劍門關(guān)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了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的消息,一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淚水濕透了衣裳。再回過頭來看看妻子、孩子,他們心中的憂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隨手把詩稿和書本胡亂地卷起來,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聲唱歌,開懷暢飲,春天的美景將伴隨著我回家鄉(xiāng)。馬上就要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直奔襄陽,再從陸路回到洛陽。
(七)抓住詞句,體會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喜欲狂”是高興得幾乎要發(fā)狂了的意思。先寫詩人“初聞”時“涕淚滿衣裳”的反常情態(tài),接著寫詩人狂喜的情態(tài):“卻看妻子”、“漫卷詩書”、“放歌”、“縱酒”寫出了狂喜的場面,然后寫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對“喜欲狂”的進一步描繪。)
(八)感情朗讀,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停頓和重音提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九)齊讀兩首古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說說你的體會。
(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但《示兒》是通過“悲”(“但悲不見九州同”)盼望祖國統(tǒng)一表達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喜欲狂”表達的。)
六、布置作業(yè)
1.填空并解釋所填詞語的意思,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死去元知萬事空,( )不見九州同。
王師( )中原日,家祭( )告乃翁。
2.背誦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3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fù)吟誦中感受詩歌不同的旋律與優(yōu)美的意境。
能查閱并初步使用有關(guān)資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
1.指導(dǎo)學生書寫田字格里的生字。
2.根據(jù)詩意想象畫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感受詩人的心情。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與方法:
1. 小組合作學習生字,運用多媒體或生字卡片鞏固生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出不懂的問題。
2. 教師示范,學生板演,進行評價然后描紅,最后練習、鞏固。以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在讀中體會詩人的心情。
教學手段: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學習課型:識字
學習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學習過程:
一、導(dǎo)入
1、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dǎo)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chǔ)上,引出課題。
二、初讀
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dǎo)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lǐng)讀,教師相機指導(dǎo)。
2、指讀。引導(dǎo)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jīng)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yīng)讀“平舌音”、“川”應(yīng)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的方法記憶等,教育要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
三、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dǎo)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dǎo)。指導(dǎo)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dǎo)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四、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jīng)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dǎo)。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五、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dǎo),引導(dǎo)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
3、啟發(fā):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dǎo)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六、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dǎo)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2、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學習課型:講讀課文
學習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感受詩人的心情。
學習過程;
一、回顧
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2、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方法。
二、自讀
1、按上節(jié)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dǎo)。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fā)成"be"的音等。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dǎo)學生從字形、結(jié)構(gòu)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diào)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嶺”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dǎo)。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
四、感悟
1、出示詩句(不出現(xiàn)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nèi)容。
2、啟發(fā)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yīng)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
3、組內(nèi)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
五、誦讀
1、出示插圖或?qū)W生的優(yōu)秀畫作,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圖文對照,啟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
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xiàn)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作業(yè)設(shè)計:
背誦古詩《絕句》。
板書設(shè)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4古詩兩首 篇4
作者:宗陽春 發(fā)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shù):501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nèi)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dǎo)。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發(fā)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yōu)槭裁慈绱诵翗s?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5
古詩兩首教案及相關(guān)資料
教學要求:
1、學會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古詩的意思,能準確說出詩句中部分詞語的意思。
4、體會《訪隱者不遇》一詩描繪的情景,并能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意思。能體會《訪隱者不遇》描繪的情景,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讀題。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訪: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zhì)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dǎo)學生圍繞“尋”思考。如,詩人為什么沒遇上?有沒有問問其他人?為什么不在那等一會兒?)
二、自學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和認識的生字,讀一讀。
3、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三、讀詩句,認生字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松、采;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第三聲。
2、提問:(1)圖上畫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么人?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沒遇上他師父呢?
(4)朗讀課文。
四、指導(dǎo)朗讀
引導(dǎo)學生偏假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教師范讀,同學再練習朗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言師/采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看圖理解詩意,練習背誦
1、看圖,說說圖上畫了怎樣的情景。
2、結(jié)合詩句說說整首詩的大意,教師相機指導(dǎo)。
3、練習背誦,指名試背。
4、指導(dǎo)完成課后練習3第(1)題。
六、指導(dǎo)寫話
看圖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先分小組說一說,再寫下來。
全班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個別、集體等多形式朗讀。
2、指名背誦。指導(dǎo):詩從問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訴他師父采藥,接著告訴詩人,師父就在這座山里,不過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處。
二、學習古詩《所見》
1、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jié):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2、觀察課文插圖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
指名簡單說說,鼓勵指導(dǎo)。
3、出示小黑板:古詩“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4、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三讀法”來自學一下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
5、學習生字。
(1)預(yù)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6、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播放音樂,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7、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nèi)合作朗讀)
8、在4人組內(nèi)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yù)設(shè)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9、理解詩意。
(1)觀察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想象: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齊讀——指名讀10、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三、寫字指導(dǎo)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dǎo)學生書寫生字:騎、振
四、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五、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抄寫古詩;完成課后第3題。
3、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教后記:
4古詩兩首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理解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領(lǐng)悟知識與實踐的關(guān)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詩,想象并描述古詩的意境。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具準備:
投影儀 錄音機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dǎo)入
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古詩?同學們在課外學過哪些古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背誦自己喜愛的古詩。
剛才大家背誦的的古詩中,有沒有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呀?
二、學習《冬夜讀書示子》
1、簡介陸游。
2、解題,釋題。
示:指示,訓示。
題意:用冬夜讀書生發(fā)的感想來教育兒子。
3、初讀指導(dǎo)。
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4、理解詩句的意思。
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回憶方法,說說詩句的意思。
同桌說,指名說,教師深化。
5、指導(dǎo)朗讀,體會古詩的感情。
聽錄音。
自由練讀。
指名讀,評價,再讀。
齊讀。
指導(dǎo)背誦。
三、作業(yè)
1、背誦并抄寫古詩。
2、課外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背誦這首古詩。
二、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出示投影片:
自學提綱:
1.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語“簽”、“徘徊 ”、“渠”、“如許”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配樂范讀。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學生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
學生談理解,教師隨機指導(dǎo)。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看圖,聽錄音,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象。
學生自由練讀,體會感情。
指名讀。
聯(lián)系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記憶字形。
2、正確書寫。
3、練習書寫。
四、由學生推薦課外自學的古詩
1、分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詩。
2、請二至三名的同學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推薦古詩。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4古詩兩首 篇7
教學預(yù)設(shè)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預(yù)設(shè)
第一課時
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dǎo)入 。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jié):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yù)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yù)習三讀法"來預(yù)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yù)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nèi)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nèi)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yù)設(shè)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啊!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五、寫字指導(dǎo)。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dǎo)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第二課時
學習古詩《小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圖揭題,導(dǎo)入 。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dǎo)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 教師范讀。
2. 學生練讀。(4人組內(nèi),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nèi)交流)
3. 教師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jīng)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著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只蜻蜓,有一只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這樣的景象,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呢?
4. 引導(dǎo)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 朗讀反饋。
6 .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 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認讀。
2. 去掉音節(jié)認讀。
3. 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jié)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4古詩兩首 篇8
課題
21 古詩兩首
課型
新授
課時
2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nóng)民的同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指導(dǎo)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課時一、導(dǎo)入 二、學習古詩《鋤禾》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四、指導(dǎo)寫字
第二課時一、指導(dǎo)看圖 二、講讀詩句 三、鞏固詩意,指導(dǎo)背誦 四、指導(dǎo)寫字 1.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2.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兩首詩,就是反映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米來之不易的古詩。 1.出示古詩圖文。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禾”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1)自讀。 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yīng)該怎樣朗讀呢?(4)小結(jié):古詩1,2兩行寫了農(nóng)民頂著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dǎo)朗讀。 (4)小結(jié):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1.觀察生字,說說你記住生字的方法。 2.師范寫“禾、粒、辛、苦”。 1.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樣的場面? 2.第二首詩寫了這幅圖的內(nèi)容。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nóng)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3.聯(lián)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nóng)民為什么會出現(xiàn)像詩句中的悲慘景象呢?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6.指導(dǎo)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nóng)民餓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小結(jié):農(nóng)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1.練習背。2.指名背。1.收:左窄右寬。 豐: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wěn)。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學生交流。 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 禾:禾苗。“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指名說。 3.背誦表演古詩。 1.認讀生字,觀察記憶。2.生描紅、臨寫。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的內(nèi)容。1.粟:小米。泛指谷粒。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2.學生積累成語:春生夏長 秋收冬藏精耕細作 千倉萬箱1.理解:四海:普天下,全中國。 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2.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1.同桌背。2.齊背。1.觀察生字的位置,說說關(guān)鍵筆畫。2.生描紅、仿寫。
板
書
設(shè)
計21. 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 春種一粒粟,汗滴禾下土。 秋收萬顆子。誰知盤中餐, 四海無閑田,粒粒皆辛苦。 農(nóng)夫猶餓死。
4古詩兩首 篇9
12、△
教學目標 :
1、通過理解詩歌內(nèi)容,了解詩中描繪的風光、景色。
2、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加深對兩首詩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學用具:錄音機、磁帶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揭示課題,并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園詩人。
杜甫:唐朝著名愛國詩人。
2、自學課文。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詞,同座討論,教師指導(dǎo)。
(3)練習說說詩的意思。
3、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拔
4、再讀兩首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四時田園雜興》描繪的是什么季節(jié)發(fā)生的事?你從哪里理解的。
(2)人們?yōu)槭裁慈绱诵翗s?你體會到什么?
(3)朗讀全詩。
(4)《望岳》這首詩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感受?
(6)齊讀《望岳》。
5、練習背誦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10
教學目的:
1、掌握生字詞。
2、理解詩歌,感受春的美好。
3、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感受春的美好。
2、體會詩人對春的熱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掛圖、有關(guān)春天的課件、收集有關(guān)詩人及詩歌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題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畫家。
2、這首詩是蘇軾為惠崇畫的《春江曉景》題的詩。
二、 生字教學
三、 自由讀詩,完成下列任務(wù)。
1、將詩歌讀通讀順。
2、畫出朗讀節(jié)奏。
四、 檢查讀詩情況,聽錄音后畫上節(jié)奏。
五、 再自由讀詩,完成下列任務(wù)。
1、根據(jù)工具書理解詩意。
2、提出問題。
六、 檢查讀詩情況。
1、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
(1) 串講詩意
竹林外開著兩三枝鮮艷的桃花,
鴨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
蔞蒿長得滿地都是,蘆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
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來到春江的時候。
(2) 這幅畫上畫了哪些景物?為什么要畫這些景物?
畫家畫得都是春天來臨是的景物。
(3) 這么美的春天該怎么讀?
輕快、生機勃勃
2、把詩中的內(nèi)容畫出來。
七、 背誦古詩。
八、 總結(jié)。
九、 作業(yè)。
1、抄寫、背誦。
2、完成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解題
1、簡介作者
唐朝詩人,有“小杜”之稱,“大杜”只杜甫,他的詩歌能描繪出景物的特點,有景有情,充滿詩情畫意。
2、導(dǎo)入:
昨天我們剛學會了蘇軾寫的春天,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寫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生字教學。
三、自由讀詩完成任務(wù)。
1、將詩讀通讀順。
2、畫出朗讀節(jié)奏。
四、檢查讀詩情況。
五、詩歌教學
1、找出疑難詞句。
2、討論。
3、自由串講詩意。
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數(shù)紅花互相掩映。
有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飄蕩。
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院。
那許多宏偉的樓閣,籠罩在朦朧煙雨中。
4、江南春描繪了那些景物?試著畫一畫。
5、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熱愛江南、熱愛春天。
6、朗讀詩歌。
六、延伸拓展
杜牧寫的江南春美不美,你們還學過哪些描寫江南春天的詩?
七、小結(jié)
八、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4古詩兩首 篇11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理解作業(yè) 4中帶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說說《絕句》所描繪的景色。
3、 通過領(lǐng)會詩句內(nèi)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局的精妙和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受到
美的熏陶。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tài)的,占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用 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guān)春的古詩?
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里也 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兩首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春的詩, 讓我們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dǎo)
1、白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占詩,相機正音。
“篷”、“杖”后鼻音,“憐”前鼻音。
(2)指名畫出停頓。
游園不值 絕 句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 古木/陰中//系短篷,
小扣/柴扉//久不開。 杖藜/扶我//過橋東。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 沾衣/欲濕//杏花雨,
-枝/ 紅杏//出墻來。 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復(fù)習學占詩的方法
還記得我們學占詩的“四步法”嗎?
第一步:釋詩題;
第二步:知濟人;
第三步:明詩意;
第四步:悟詩情,
四、用“四步法”學習《游園不值》
課堂交流。
1。釋詩題: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園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詩人:
作者是宋代葉紹翁(簡介葉紹翁)。
3、明詩意:
(1)交流難理解的詞。
憐,愛惜。 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柴門。 屐齒、鞋印,腳印。屐,木頭鞋。
(2)朗讀詩句。
①“開火車”朗讀。
②女生讀,男生想象詩意。
③齊讀,;
④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⑤指名試說詩意:
真是舍不得讓屐齒踩在青苔亡,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開。春色滿園是關(guān)也關(guān)不住的,一枝紅杏悄悄地探出墻來;,
4、悟詩情:
(1)作者喜愛春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作者看到那枝紅杏后,心情如何?想到㈠十么?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看圖畫,聽音樂)
現(xiàn)在,你就是葉紹翁,你來到友人家敲門,門久久不開,抬頭正 看見一枝紅杏探出墻來。你來朗誦這自詩,讓別人來體會這種 情感。
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背誦濤句。
指名表演背誦。
(3)再次試說詩意。
現(xiàn)在,你已想象出詩人所描繪的情景,體會到了詩人的感受,請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內(nèi)容。
5、體會寫法。
作者如果不寫那枝出墻的紅杏,而去描寫滿園的春景,你認為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
詩人正是采用丁以少勝多的寫法,使后兩句充滿廠理趣,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五、配樂齊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
1、齊背《游園不值》。
2、《游園不值》采用以少勝多的手法烘托滿園的春色,構(gòu)思奇巧,耐人尋味。
二、繼續(xù)精讀訓練
1、出示《絕句》。
指名讀。
要求用“四步法”學習。
2、知詩人:簡介僧人志南,
3、明詩意:
(1)白讀絕句,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古木:年代久遠的樹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圖)。
杖藜:藜莖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時節(jié)杏花盛開時下的雨。
楊柳風:柔和的春風。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男生讀,女生想象詩意。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詩人志南將船系在岸邊占樹的樹陰中,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面,杏花開時,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將濕末濕,楊柳風很柔和,吹到臉上也不覺得寒冷。
4、悟詩情:
(1)春光明媚,勾起詩人的游興,你能感受濤人此時的喜悅心情嗎?
(2)配樂朗涌。
(3)指名看圖背誦。齊背。
(4)創(chuàng)設(shè)情境,聽音樂,看畫面,想象。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連起來說一說,就是《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試著用自己的話 寫下來。
三,朗讀背誦這兩首詩。
4古詩兩首 篇12
教學內(nèi)容位于教材的第5頁至第7頁
教學目標
1、會人“詠”、“柳”、“碧”、“垂”、“似”、“剪”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領(lǐng)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識字。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詠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題,認識美。
1、同學們,萬物復(fù)蘇的春天你們喜歡嗎?
2、動畫展示春景,定格河邊垂柳婆娑的畫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樹給這美麗的春景添上了濃濃的春氣。唐代大詩人賀之章沉醉在這美景之中,不禁吟詠作詩,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古詩《詠柳》。
板書:詠柳
3、讀題釋意。指名學生讀題識字詠(yǒng)柳(liǔ)。詠柳就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么贊美的呢?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感受美。
1、打開書借助橫條里的拼音自由讀古詩,遇到不會讀是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字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都可以。
2、請同學再讀一遍古詩,爭取把字音咬得更準。
3、看同學們讀得那么認真,我也想讀了,同學們在心里和我一塊兒讀好嗎?
4、讓同學們把古詩讀給同桌聽聽,相互提提意見。
5、教師從詩里請出了這些詞,你們一定覺得眼熟吧,自己讀一讀,你一定能讀準。
6、抽讀詞卡:碧玉、垂柳、絲絳。
7、再讀古詩,這一遍要爭取把每句詩讀通順。
8、指名讀,互相評議。
9、齊讀
三、細讀詩文,深入領(lǐng)會,品味美。
1、圖文結(jié)合,遠近對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樹遠景圖。
②想象表達:你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詩人發(fā)出的感嘆是什么?圖下出示兩句詩。
④你覺得這兩句詩是什么意識呢?讓學生談自己對字詞的初步理解。
⑤指導(dǎo)朗讀這兩句:
(1)碧玉,翠綠而晶瑩,很美。而隨風輕拂的柳枝就像千萬條絲帶。詩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來讀這兩句可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呢?
(2)學生自主試讀,體會感情及語氣。
(3)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dǎo)。
(4)激勵賽讀。
2、探究協(xié)作,讀中悟情,品讀第三、四句。
①過渡,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接下來咱們讀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樹近景圖,觀察柳樹葉子的形狀。
③根據(jù)觀察到的樹葉的樣子,談?wù)勀銓@兩句詩的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明白了什么?指導(dǎo)學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說:這兩句除了贊美柳葉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贊美什么?
⑥指導(dǎo)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內(nèi)化情感,表現(xiàn)美。
a、自由讀。b、指名讀、互評互議、教師相機指導(dǎo)。c、齊讀。
1、過度,學了這首詩,柳樹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們可以美美地把它讀出來,還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呢?
2、讓學生列舉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
①開朗讀會。②繪畫。③寫話。④當解說員。
3、學生根據(jù)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組合自己表現(xiàn)。
五、古詩表演大看臺,群英聚會展示美。
1、組織各小組展示各組不同的表達贊美的方式,并適當講解點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內(nèi)化情感。
2、指導(dǎo)背誦古詩,師扮演角色創(chuàng)設(shè)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嚴格的媽媽。
其中有意設(shè)置語音、語意障礙以糾正學生讀音,強化學生理解,增強學生記憶。
3、激勵學生課外多讀經(jīng)典詩文。
4古詩兩首 篇13
作者:yl 發(fā)表時間:2004-4-29 閱讀次數(shù):42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dǎo)人新課
小朋友們,現(xiàn)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 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l、 板書詩題: 春雨
2、 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原詩有八句,這里節(jié)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 教師范讀一遍,領(lǐng)讀兩遍。
4、 看圖導(dǎo)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dǎo)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 指名讀詩句。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nǎi,鼻音。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第二筆是“撇”。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隨:suí,平舌音。左右結(jié)構(gòu),右部先寫“有”,再寫“ ”。“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rùn,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jié)構(gòu),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jié)構(gòu),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 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時節(jié)似的,當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來了) 想一想:為什么詩人說它是“好雨”呢? (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贊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 齊讀這兩句詩。
※ 指名讀"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潛人”(“潛人”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么“隨風潛人夜”該怎么解釋? (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迸萬物的內(nèi)部)“潤物細無聲”是什么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 你說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jié)。
這四句詩贊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dǎo)。
(1) 掌握節(jié)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 知/ 時節(jié)。
當春/ 乃/ 發(fā)生。
隨風/ 潛人/ 夜,
潤物/ 細/ 無聲。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xiàn)。
知,表現(xiàn)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diào)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diào)春雨的美好品格。
(3)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dǎo)。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 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 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 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 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yè)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時節(jié)”各兩遍。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復(fù)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雨》。
2、默寫“春雨”、“時節(jié)”兩個詞語。
二、教學《春曉》
1、板書詩題: 春曉
2、解題: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寫的。“曉”xiǎo三拼音, 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是“日字旁”,右都是“堯”,上面沒有“點”。詩題里的“曉”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師范讀,領(lǐng)讀一遍。
4、看圖導(dǎo)讀,結(jié)合學習生字。
(1) 出示掛圖,指導(dǎo)學生看圖: 畫面上是個什么人? 她左手在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畫面上是個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簾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鳥和芭蕉等景物)
(2) 指名讀四句詩。
(3) 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眠:miá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都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覺:jué。上下結(jié)構(gòu),上部是“ ”,不是“ ”,下都是“見”。“覺”是個多音字,讀jue時是覺得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生字的結(jié)構(gòu),講生字的意思。
(4) 分句講讀。
※ 指名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誰能說說“春眠不覺曉”的“曉”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覺曉”的“曉”是天亮的意思)為什么這個“曉”和“春曉”的“曉”意思不同呢? (因為聯(lián)系全句的意思,說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覺天就亮了才好講,說成不知不覺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講)對,你能聯(lián)系全句的意思來解釋“曉”字的意思,講得合理,對頭,很好! 那么“處處聞啼鳥”該怎么解釋呢? (“處處聞啼鳥”就是到處聽到鳥叫聲的意思) 那么詩人為什么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 (自答:寫詩是要押韻的,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要把”鳥”字放在句末)
※ 誰能補充一些想象,用白已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氣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覺已經(jīng)天亮了。醒來時只聽到外邊一片清脆的鳥叫聲) 想一想: 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5) 齊讀這兩句詩。
(6) 指名讀“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 這兩句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寫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聽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想到這樣風吹雨打,花兒不知落下了多少) 請連起來說一說。(想起夜里曾聽到刮風下雨的聲音,不知花兒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 花兒落了,春天即將離去,這春光多么可貴,多么值得珍惜呀!
(8) 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jié)。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后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借春的真摯感情。
6、朗讀指導(dǎo)。
(1) 掌握節(jié)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春眠 / 不覺曉,
處處 / 聞啼鳥。
夜來 / 風雨聲,
花落 / 知多少。
(2) 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不覺曉: 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滿足。
處處聞啼鳥: 反映春天生機勃發(fā)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駐,應(yīng)該加倍珍惜的心情。
(3) 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4) 學生自練。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dǎo)。
(1) 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覺: 開頭三“點”,第一、二兩“點”是“側(cè)點”,第三點是“撇點”, 不可寫成“黨字頭 ”,第四、五兩筆寫成的“禿保蓋”呈下罩勢,第六、七兩筆寫成的“ ”體形宜瘦,框內(nèi)應(yīng)能包容第八筆“撇”畫的上半,第八、九兩筆寫成的“ ”底部齊平。
曉: 左部“日宇旁”體形宜瘦右部上面的“ ”第一筆“橫”畫應(yīng)斜向右上,第二筆“斜鉤”要有弧度,第三筆“撇”與“斜鉤”相交后補滿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 ”,“橫”畫宜平,“撇”和“豎彎鉤”起筆處均頂連“橫”畫,而彼此互不相連,行筆舒展,保持底部平穩(wěn)。
眠: 左部“目字旁”體形宜瘦;右部各“橫”畫間距相等,“豎提”宜直,“斜鉤”應(yīng)有弧度。“豎提”的出“提”部位與“斜鉤”的出“鉤”部位應(yīng)橫向齊平。
(2) 學生自練描紅“覺、曉、眠”3個生字。
三、布置作業(yè)
1、朗讀《春曉》,熟讀背誦。 · ;
2、抄寫《春曉》《春雨》各兩遍。 1
第 三 課 時
一、檢查復(fù)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春曉》。
2、默寫“春曉、風雨”兩個詞語。
二、指導(dǎo)背誦
1、指導(dǎo)背誦《春雨》。
(1) 放錄音。
(2) 教師指著板書引背。
(3)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4) 各人輕聲默念背誦。
(5) 齊背。
(6) 指名背誦。
2、指導(dǎo)背誦《春曉》,方法同上。
三、課堂練習
1、“找朋友”(連詞)。
春 (春風)(春雨)(春曉)(春光)(春花)
時 (時節(jié))(時間)(時光)(及時)(準時)
2、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春天--- 。
春雨--- 。
3、說話練習。
(1) 話題: 春天來了
(2) 提出要求: 根據(jù)第25頁上的畫面,結(jié)合自已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春天的美麗景象。
(3) 各人發(fā)揮想象,構(gòu)思講說內(nèi)容。
(4) 同桌二人相互說聽、補充。
(5) 指名幾人到班上講說,教師評議,小結(jié)。
4古詩兩首 篇14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導(dǎo)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yōu)美的導(dǎo)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后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jié)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物?
3.伙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dǎo),結(jié)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jié):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chǎn)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后兩行詩句)
6.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dǎo)“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云”的區(qū)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dǎo)。
第二課時
(學習《絕句》)
復(fù)習導(dǎo)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后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里看到這些景物的?(結(jié)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jù)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yīng)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yīng)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nèi)容,學生讀相對應(yīng)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yīng)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dǎo)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dǎo)“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范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后“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guān)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4古詩兩首 篇15
教材分析《古詩兩首》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起頭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古詩。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淺顯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嫦娥》這首古詩情感綿長幽怨,學生在情感上很難跟進,共鳴。因此,本課目標定位為感受而非感悟,力圖借助本詩和嫦娥奔月的傳說讓學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麗和神奇。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釋義、書空等方法認識“乞、霄、燭、曉”等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注意乞不能多橫,曉右上部不要多點,霄雨字頭要扁。
2、通過配樂、賽讀、引讀等途徑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古詩,體會兩首詩中歡樂和孤獨的情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3、通過預(yù)習、拓展,結(jié)合資料袋等手段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4、閱讀課前準備的民間故事,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學重難點重點:朗讀古詩,有感情背誦古詩。難點:領(lǐng)會詩中抒發(fā)的情感。課前準備1、 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2、 多媒體課件。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八單元學情分析 基本程序教學調(diào)整第一課時一、激趣導(dǎo)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誰愿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學生背古詩)經(jīng)常把自己學過的古詩背給老師、親人、朋友聽一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因為溫故而知新。
2、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古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古詩兩首》。板書課題。二、初讀正音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注意讀準詩句中的四個生字。1、指名讀,主要正音:乞巧中乞音變,燭翹舌音、屏后鼻音等。 2、你發(fā)現(xiàn)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強調(diào)古詩中都含有民間故事)三、學習《嫦娥》過渡:這兩首詩中,你覺得哪一首更難懂?讓我們先走進《嫦娥》。(一)自主學習,初步感知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2.小組合作借助插圖、注解、民間傳說說大意。3.全班交流:誰能說說你讀明白了什么? (從字、詞到句)4、師說意思,學生說詩句。(室內(nèi),云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室外,銀河漸漸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嫦娥大概是后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二)再讀感悟,品味詩情1、了解了詩的大意,你能感受到嫦娥的心情嗎?(孤單?寂寞?無盡的思念?)2、是哪些詞句為你勾勒出這么樣的畫面?.3、預(yù)設(shè)交流點:云母屏風---冰冷的石材,精美迤儷的圖案。從中引導(dǎo)感受優(yōu)裕的物質(zhì)條件下嫦娥內(nèi)心的孤寂凄涼。(和自己家裝潢的很富麗堂皇,只留下一個人時作對比。)曉星沉---百無聊賴地守侯著星星升起又沉下,無數(shù)個不眠夜啊!悔---這是一種怎樣的悔恨啊。教師補充:嫦娥飛入月宮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鄉(xiāng)親,雖有山珍海味,宮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煩。碧海青天----這詞給你一種怎樣的聯(lián)想,從中感受到什么?邊交流,邊引導(dǎo)學生讀好詩句。(三)感情朗讀,升華詩境1、師補充有關(guān)詩文賞析內(nèi)容:月宮豪華卻寒,仙子無心細看。如今獨守廣寒,不知后弈冷暖?思念如水澹澹,不分黑夜白天。星星便是淚線,一串聯(lián)著一串。現(xiàn)在后悔已晚,那叫當初心貪。竊得后弈靈丹,飛天變作神仙。昨夜星河璀璨,滿天繁星如眼。遙想銀河那端,孤魂涕淚漣漣。此情若能再敘,來生不做神仙。2、生練讀。3、師指導(dǎo)朗讀。配樂,引導(dǎo)學生邊想象情景邊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四、回讀生字,指導(dǎo)書寫1、生字卡片認讀生字。2、指導(dǎo)書寫生字。教師范寫“曉、屏”,注意曉不能多點。3、指導(dǎo)書寫整首詩,要求美觀、整潔。五、課后練筆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xiàn)了這個夢想,而 “神舟6號”、“嫦娥1號”又把國人的飛天夢想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又會演繹出怎樣富有現(xiàn)代特征的神話故事呢?請你編寫一個神話故事。 第二課時一、復(fù)習導(dǎo)入1、比賽背誦《嫦娥》。2、默寫《嫦娥》。3、講關(guān)于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4、你會講《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嗎?引出《乞巧》。板書課題。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1、請同學們讀課題,根據(jù)注釋理解題意。
2、簡介作者: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杰寫的。林杰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他六歲時就能寫詩。但17歲就離開了人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林杰僅存于世的2首古詩中的一首--《乞巧》3、按自己習慣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4、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感悟詩意。(1)“宵、霄”兩字可用查字典來理解字詞。“宵”是晚上(拓展成語:通宵達旦等)。“霄”是天空(拓展成語:九霄云外等)。(2)前兩句詩可以結(jié)合牛郎織女美麗的傳說。(3)后兩句詩可以聯(lián)系資料袋來理解。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取智巧啊!同學們,你們對織女了解多少啊?(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補充資料: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織得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還亮。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艷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少女們個個都羨慕織女的巧手。你們羨慕嗎?你們羨慕什么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jié)日——乞巧節(jié)。三、感情朗讀,再悟詩情1、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前兩行詩嗎?教師隨機引讀:是啊,牛郎和織女一年只相會一次,能不激動嗎?一家四口終于相見,多么幸福!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可又無從說起,化作深情對視,多么令人感動啊!2、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么啊?數(shù)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而美好啊!你能讀好后兩行詩嗎?3、配樂齊讀整首詩。四、默讀質(zhì)疑。《嫦娥》、《乞巧》這兩首詩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五、拓展學習。1、運用學到的方法學習古詩兩首。(一)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注釋: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的節(jié)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樹。 斜:為了押韻,此處可以按古音讀作xiá。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 傳:賜給。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極、王逢時五人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意思:暮春的長安城里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jié)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里頌賜新蠟燭,輕煙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二)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燒竹子時發(fā)出的爆裂聲。用來驅(qū)鬼避邪,后來演變成放鞭炮。 一歲除:一年已盡。除,去。 屠蘇:藥酒店。古代習俗,驅(qū)邪避瘟以求長壽。 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桃:桃符,古代風俗用桃木板寫上兩個門神的名字,分掛大門左右驅(qū)鬼鎮(zhèn)邪,每年一換。意思:爆竹聲中已把舊年驅(qū)除,春風送暖飲屠蘇避禍求福。千家萬戶迎來了正月旭日,總要用新門神換掉舊桃符。2、說說有關(guān)的民間故事。六、指導(dǎo)書寫。1、生字卡片認讀生字。2、指導(dǎo)書寫生字。教師范寫“乞、霄”,注意乞不能多橫,霄的雨字頭稍扁。3、指導(dǎo)書寫兩首詩,要求書寫整潔,格式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