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通用12篇)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發布時間:2023-12-27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通用12篇)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1

  【同步達綱練習】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凄(cǎn) 馬(zōng) 催(mín) 書(cáng)             b、磨(cèng) 成兩半(cái) 背(jí) 夢(huàn)             c、和(chān) 欣(wèi) 勞恩(bǔ) 翻來去(fù)             d、笑(cháo) 師(shú) 敬(chóng) 冤(wǎng)

  2、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組詞:

  卜:( 。_________      哄:(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拧∷偷刈拢夷ツゲ洳洌幌肴ツ,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

  凄慘:

 、啤∥业牡谝槐緯鴮嵲趹攲憣,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寫了這幾十年的詩。

  枉:

 、恰∥业耐隂]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幽默:

  4、對題目“我的第一本書”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的第一本書”僅指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

  b、“我的第一本書”不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

  c、“我的第一本書”指父親給“我”上的第一課。

  d、“我的第一本書”指“我”和喬元貞的友誼。

  5、課文結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對此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

  c、“本”指的是“書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記人生的第一本書。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

  5、朗讀全文,復述有關“第一本書”的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在這本書上還深藏著哪些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bǔ 卜勞恩 bo 蘿卜

  hōng 哄堂大笑 hǒng 哄人  hòng 起哄

  3、

 、拧∑鄾霰瘧K

 、啤“装椎兀瑹o價值地,無意義地。

  ⑶ 言談、舉止有趣而意味深長。

  4、b

  5、c

  6、在這本書上還深藏著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摻(chān)脊(jī)背枉(wǎng)讀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二、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智慧的悲哀》、詩歌《鄂爾多斯草原》、詩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四、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ㄟ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ㄒ环N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w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ㄎ业牡谝槐緯鴮Α拔摇庇绊懼,作者要回報它)

  五、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ㄎ业耐晟钍瞧D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ㄎ业牡谝槐緯,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六、拓展訓練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3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題: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里看著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里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的第幾名?”我說:“第二名!备赣H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夸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里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倍S毛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里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彼偷刈,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什么奧秘,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著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里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备赣H問:“為什么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么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了一橫!备赣H深深嘆著氣。他很了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睘榱撕脤,后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里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里把那半本書拿來!蔽也欢赣H為什么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么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1、為何“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親問清“半本書”的原委后,為何“深深嘆著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親又為何要裝訂成“兩本完完整整的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聯系全文,這對你有什么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的是那半本書?你的理解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父親聽說第三名是連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的二黃毛,所以對我這個第二名的成績產生懷疑,因此板起面孔要考考我。

  2、這深深的嘆氣,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

  3、這表明父親對孩子之間友情的理解,也來自自己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友誼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喬海:“自小是好朋友”,所以尊重孩子友情是“兩個半本”變成“兩本書”的原因。

  4、說明喬元貞從此失學了,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我們對苦難生活中小伙伴們寄予深切的同情,從喬元貞的命運中思考著生活與人生。

  5、不僅僅指那半本書,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和同學的友誼。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2、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整體把握課文。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激活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含。

  4、品評重點語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詩歌、詩集等。

  二、掃除文字障礙:

  三、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了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作者的“第一本書”意味深長。如果說課文主體部分寫的“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是人生第一課的話,那么寫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念書則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書”,也即走進求知的世界。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一種感激之情。

  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四、品味語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敘了喬元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為什么要作這樣的交代?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著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說父親為他裝訂的那奉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后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后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一個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引發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現實說法。

  五、感受人物的魅力:

  1、這篇文章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人物:(父親)

  父親: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對孩子樂于負責,同時也樂與助人。(可以和《羚羊木雕》一文中的父母相對照。)

  父親為什么要修書:

 。1)對孩子之間情誼的支持。

  (2)與喬元貞父親喬海的友情。

  2、我:同學間真摯的情誼。

  3、喬元貞是一個很聰明出息的孩子,為什么中途要輟學?

 。1)貧困。

  4、從我和喬元貞的不同人生經歷里,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人生啟迪?

  六、小結:

  閱讀本文,我們不僅為第一本書承載的故事所感動,更多的震撼是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情意,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的那份獨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給了作者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的確,恰如一位哲人所說,生活是—所大學。無論其中是不幸,還是喜悅,那都是記憶中揮之不去的風景,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悟,亮色總是會有的,而且是擴展著的。這難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嗎?

  七、布置作業: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拧》e累“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等詞語。

 、啤≌w感知文意,深入把握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

  2、能力目標:

  ⑴ 揣摩含意豐富的語句,培養正確的語感。

  ⑵ 揣摩含意豐富的語句,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體味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品評重點語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教學設計思路】

  1、誦讀法:

  作者永志不忘的第一本書承載著感人的生活經歷和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了解社會人生,感悟讀書的意義。

  2、拓展延伸。

  課文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作者深情追憶的“第一本書”所展現的是在窘迫的時代情勢下,對生活與人生的嚴肅思考,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為豐富課堂教學,激活學生的感悟,運用同類題材的閱讀材料進行對比引申,以拓展學生視野,提高語文素養。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聯系語文積累,順勢導人新課學習。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深層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含。品評文中含意豐富的語句。對比延伸。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提及詩人牛漢,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他筆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爭的華南虎的形象。

 。ń處熞I學生誦出:我羞愧地離開了動物園,/恍惚之中聽見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有一個不羈的靈魂/掠過我的頭頂/騰空而去,/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和火焰似的眼睛,/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一篇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承載著人生歷程和獨特感悟的“第一本書”,去思考人生命運這個鮮活的話題。

 。ò鍟念}、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了胡適對母親以其深細而嚴格的教育影響自己人生歷程的一段追憶。今天,我們將走進牛漢的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苦難生活境況中濃濃的真摯情意給詩人的精神給養。

  板書文題、作者)

  二、學生回憶詩人牛漢的創作經歷

  教師明確:

 。ㄍ队埃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20世紀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1955年由于受胡風事件的牽連,遭到兩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間,又被關入“牛棚”,從事強制性勞動,70年代初,創作了不中詩歌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華南虎》《悼念一棵楓樹》《半棵樹》等。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爰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自選集《蚯蚓和羽毛》等。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標示段序并積累下列詞語:

  (投影)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溫厚:溫和寬厚。

  2、學生再讀課文,揣摩、理解課文內容,思考:

  60年前小學一年級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國語課本有著怎樣的經歷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專門著文紀念?

  學生跳讀課文3至8語段,簡要復述“我的第一本書”的不同尋常的經歷。教師提示住意其中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的真摯情意。

  3、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研討:

 、拧∥念}“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⑵ 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學生暢談閱讀體會,老師提示:

 、拧∽髡叩摹暗谝槐緯币馕渡铋L。如果說課文主體部分寫的“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是人生第一課的話,那么寫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念書則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書”,也即走進求知的世界。這貧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啤∽髡咦窇洝暗谝槐緯钡男那槭浅林氐模凰菓阎粗、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的不幸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四、研讀探究

  1、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請學生感情閱讀全文,思考: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拧∽髡邔ν甑母杏X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出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⑵ 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十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雙關的修辭方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文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師導學:閱讀本文,我們不僅為第一本書承載的故事所感動,更多的震撼是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的濃濃情意,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的那份獨特的感受。請同學們聯系生活體驗,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具體探人地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學生小組交流,并推舉代表在班上發言,教師歸結:

  第一組同學認為文中展現的父子深情打動人。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夸獎!拔摇卑涯前氡尽捌鄳K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眴柷逶,并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嘆著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于助人。

  第二組同學深入體味了文中的同學、朋友之情。因為同學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便把這唯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當父親得知孩子半本書分給別人的時候,便深深地嘆氣,嘆氣之后便修補成兩本書。父親對孩子之間友情的理解,也許來自自己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恰恰“自小是好朋友”。當“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一頓之后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边@句話雖有失教師身份,卻透露出當時鄉間鄰,村的友好淳厚的情義。盡管家家都非常窮困,但貧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彌足珍貴,溫暖人心,也深深感動著今天的讀者。

  第三組同學關注文中補敘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語段。人狗合演“雙簧戲”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動于兒童時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況,這是在學習條件惡劣、生活窘迫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這,也就是作者“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3、學生自由誦讀全文,研討:

  沒有課本的喬元貞卻考了第一名,父親也認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結尾處還特意補敘了喬元貞的—生的“出息”“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边@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為什么要作這樣的交代?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沒有課本的喬元貞考了第一名,說明他是個聰明好學的孩子,父親以他教師的經驗感覺得出,這樣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當“我”拿回那半本讓父親裝訂完整的書時,他哭著,對“我”說,他不能再上學了。這樣,那半本書或者說父親為他裝訂的那本書,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了。而“我”后來到條件好一些的學校上學去,(再后來,“我”讀了中學,讀了大學,成了詩人)而喬元貞這樣十分聰明好學的孩子在最需要學習的時候失學了,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階梯就這樣永遠失去了,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經濟的極度貧困和落后,一輩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課文補述喬元貞的命運這一情節,引發我們更深入地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命題,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實說法。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1、識記重點字詞,復述課文資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了解“第一本書”的深刻好處。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好處。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布置學生查閱有關牛漢的資料,一開闊視野,增加材料積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資料

  感知課文資料,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第一本書”的深刻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誰都離不開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請學生說說,并談談閱讀感受)不少同學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記不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本書沒有什么故事。但詩人牛漢對自己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這天,讓我們一齊跟隨詩人牛漢去了解,看圍繞著第一本書演繹了怎樣的`故事,在體味語言特色的基礎上,把握第一本書的深刻含義。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狀況。

  2、默讀課文,感知資料,復述課文。

  要求:A、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過程。

  B、讀音準確,口齒清楚,聲音洪亮。

  C、語言簡練生動,表達自然流暢。

  3、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說說“我的第一本書”的含義。

  B、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呢

  三、研讀與賞析

  深深打動我們的不僅僅僅是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而且是作者透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述,以飽含熱淚的筆觸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以及由書引發的父子之情、同學朋友之情以及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些深刻的資料,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2、當父親聽說我把那一半書給了同學時,為什么“深深嘆著氣”“我”的父親是怎樣的父親

  3、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4、作者的第一本書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

  四、拓展延伸

  “我”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元貞的時候,兩人會有怎樣的對話請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對一段話。

  五、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據課文所帶給的資料,發揮你的想象,虛構一個“二黃毛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1、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例如:我們在七年級學過的《華南虎》。

  2、讀一讀。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我的第一本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圍繞這本書發生了那些故事?

  3、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下。(同學情真、父子情深、生活情趣)

  四、品味語言,探究人物

  1、文中刻畫的幾個人物,你認為哪個人物刻畫得最好呢?

  2、教師進行學法示例,與學生一起品味“爸爸”這個人物形象:

 。睾、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于助人)

  3、運用這種方法學生選擇自己認為刻畫得最好的人物,談談文章是如何刻畫人物的,人物的性格及人物的命運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例如:我、二黃毛、喬元貞、老師“弄不成”)

  五、重點研討、局部雕琢,深化主題

  提問: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辛酸的,“童年沒有幽默”,寫其童年生活的艱苦而沉重,不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生存的底線上掙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畢竟是童年,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也抹不去與生俱來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氣,能和小伙伴們在一起,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間,就是快樂的,而且童年時代只要玩起來,什么困苦都會忘。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

  2、這里“枉”字可以理解為:白白地,無價值地,無意義地。作者的第一本書,既是求知的第一本書,更是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這第一本書不寫出來,那么這幾十年的讀書和寫書 (詩)則失去了意義,變得毫無價值,因為你忘記了知識的源頭和人生的起點,你忘記了過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的、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苦難的生活和惡劣的學習條件與環境,同時也映照著那個時代人們不幸的命運,以及在那種荒寒背景下特別可貴的一點樂趣和溫情。

  六、多元感悟,拓展提高

  布置課下作業: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七、作業

  展開想象和聯想續寫故事,可以是關于喬元貞,也可以是關于二黃毛的。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

  2.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或者創設情境引發體驗。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酷(ku4)似 摻(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讀

  2.解釋下列詞語。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

  凄慘:凄涼悲慘。

  奧秘:奧妙神秘。

  翻來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摻和:摻雜混合在一起。

  知書識禮:有知識,懂禮貌。指人有文化教養。

  酷似:極像。

  二、導人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作者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作者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成漢。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詩歌、詩集等。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互相補充、評議。

  四、學生自主閱讀

  質疑、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還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貴的經歷,一本人生之書。)

  2.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一種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體會書的珍貴,讀書機會的珍貴。)

  4.“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書對“我”影響之大,作者要回報它。)

  五、品味語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艱苦的,但我的第一本書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和知識。)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書,作為我的啟蒙老師對我后來走上文學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

  六、拓展訓練

  學生說說自己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體會,互相交流。

  七、小結

  本文是詩人牛漢的一篇隨筆。作者通過對他的第一本書的追敘,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八、布置作業

  1.研討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1)如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絕對不只是一句口號,也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要真正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個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對教材的思考與鉆研時應更多地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進行充分預設,課堂上,少一些教師的“強加”,而是有針對性地授生以“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活動的時間、空間,允許他們思考,允許他們爭辯,允許他們出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無痕跡中解決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老師的個人素質與授課效果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向優秀教師學習,多讀書,多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讓我們的課堂評價多一些針對性與啟發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揚;敏銳地捕捉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少一些環節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課水平,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份從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獲。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遠不干涸,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充分重視集體教研,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語文課應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我將不懈努力,讓我的課堂真正成為教師輕松、學生快樂的課堂。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篇課文《我的第一本書》中,作者不僅敘述了童年生活中關于第一本書的感人故事,而且還表達了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的情感和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鄉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的獨特感受。

  毫無疑問,牛漢《我的第一本書》這篇散文所描寫的生活與今日學生的生活相比有著巨大的距離!叭绾我龑W生走進作者的靈魂深處,體會作者對“第一本書”所懷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備課時的重點。經過多次閱讀教材并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了解“第一本書”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

  課堂教學中,第一個目標整體感知,主要是閱讀、復述,其目的是為突破預設的第二個目標作鋪墊。課堂教學進入第二個目標后,我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圍繞牛漢的‘第一本書’所發生的故事,文章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著深埋心底的情愫。對于作者來說,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下面請同學們用‘我的第一本書是一本書’的形式來概括自己對文中‘第一本書’含義的理解。”于是,學生開始討論交流,我巡視指導。這時,課堂氣氛開始被調動起來,學生積極投入討論。幾分鐘后,我指名幾個同學上黑板寫出他們的理解,這幾個學生寫出了下面的內容:

  ①裁成兩半的書、②父親為我們修補的書、③“我”的第一本國語書、④與眾不同的書。不難看出,此時課堂氣氛雖然比較活躍,但學生的思維還只是在淺層意義上徘徊,遠沒有走進“第一本書”的意義深處。這并不奇怪,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總得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關鍵是教師不能于此停頓。于是,我再作啟發引導:“剛剛黑板上寫的這些都沒有錯,但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為什么會一輩子忘不了這本書,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原因?”學生繼續討論,然后舉手回答:①難忘的書、②獨一無二、③意義重大的書、④一生中最珍貴的書、⑤給了我教育的書、⑥給人留下無盡思考的書、⑦人生之書。

  看得出來,學生的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雖然他們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沒有真正把握“第一本書”對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義,但畢竟已有了進步,進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將會越發燦爛。我第三次啟發道:“大家的理解已經深入一步,但是‘難忘’、‘最珍貴’、‘給了我教育’這類說法太空洞了,‘我’為何難忘這第一本書?它的珍貴表現在哪里?給了‘我’什么樣的教育?把這些問題想透,相信你們就真正理解了這本書對于作者的意義所在了!

  學生繼續討論,“高潮”漸起,出現爭著發言的情況:

 、亠柡瑢ν瑢W友情的書、②用父愛裝訂的書、③用愛的靈魂裝訂的書、④打開人生起點的書、⑤飽含“我”苦難生活的書、⑥培養“我”的道德品質的書、⑦讓“我”知道讀書樂趣的書……

  這時,顯然學生已完全走進了文本深處,走進了作者靈魂深處,他們正在與作者進行著心靈的碰撞!我趁勢作了如下的小結:這是一本用愛的靈魂裝訂的書,它飽含著父子之愛、同學之誼、鄉鄰之情,它寫滿人間真情;這是一本寫著“我”的童年苦難的書,它讓“我”在人生之初便領略了生活的艱辛,懂得了貧困的價值,知道了讀書的重要;這是一本打開人生起點的書,它引領“我”朝著新的人生之路前進,讓“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遠記住童年生活給“我”的種種教育,永遠不“忘本”;這是“我”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本書”,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課!

  這堂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學要有一個逐步鋪墊的過程,先要懸著一個目標,有意識地向著目標步步進逼,才能使學生漸入佳境。學生的心靈之火真正點燃了,你啟迪我,我啟迪你,你感動我,我感動你,然后每一個學生都會覺得有巨大的收獲,這才是高效課堂。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9

  【積累與運用】

  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詩人,其散文也有詩意。但本文的詩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

  2、按課文內容填空并聯系課文理解句子含義。

  ⑴ 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啤图t薯在我們村里都是____________東西。

  3、下列詞語有無錯別字,若有請改正。

 、拧災∑鄳K 紅暑 夢幻 磨磨蹭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啤W密 馬鬃 賴皮 孰師 翻來復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親的藏書里有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的,”這些名字你陌生嗎?你讀過他們哪些作品呢?試列舉一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說“書里有很多奇妙的東西。”你有過同感嗎?結合你的讀書體驗簡單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ㄒ唬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里看著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里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發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的第幾名?”我說:“第二名!备赣H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夸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里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备赣H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倍S毛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里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倒難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有什么奧秘,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著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里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么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备赣H問我:“你兩人怎么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著氣。他很了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睘榱撕脤,后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肮罚蠊罚」,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里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里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么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么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上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6、用自己的話概括選段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怎樣描述“第一本書”的樣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當父親弄清“我”那“凄慘的課本”的原委后,并沒有批評“我”,只是“深深地嘆著氣”,試揣摩,父親的嘆氣包含什么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過父親的言行,你看出父親是個怎樣的人?試發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過讀“第一本書”的故事,你認為“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歲月匆匆,十五六歲的我們已走進花一樣的季節,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門檻上。清點行囊,我們會發現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從;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動,少了一分幻想;還多了一分責任、理想與憧憬……我們的行囊變得沉甸甸的,我們的道路正在向未來延伸。

  請以“十六歲,我多了一分___________ ”為題,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要求:1、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使題目完整。

  2、文體不限。

  3、不少于500字(如寫詩歌不少于20行)。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10

  一、教材分析: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介紹一些關于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聯系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于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因此,我把難點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學法:

  由于本課語言淺顯易懂,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好課文,處理好字詞問題。理解語句則采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可是詩人牛漢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理解詞語:

  幽默凄秘翻來覆去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很輕松的完成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主要情節,復述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2、在朗讀感知課文和聽復述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a、“我的第一本書”僅僅只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b、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四)問題研討: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有疑問的句子或不懂或鄉考察同學的句子提出來,請同學解答。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暢所欲言:

  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六)考考你:

  本題是就課文最基本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提高: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五分鐘后交流。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八)布置作業:

  a、把課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寫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題)

  b、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并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選做題)

  本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九)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并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為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欲望,他們的表現是多么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于“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仿佛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本課有兩點收獲: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為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后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需要,并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著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愿”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為。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著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11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書》是魯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六篇課文均是名家之作。它們或追憶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展示名人、偉人的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人文內涵深厚豐富,藝術表達各有特色!段业牡谝槐緯肥窃娙伺h的一篇隨筆。他的“第一本書”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人間溫情和生活樂趣。學習了這篇課文,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因此我盡量介紹一些關于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的苦難生活,課前也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或訪問老人等形式查找那個時代的情況,以加深對本課所展示的生活景況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另外,本課淺顯易懂而又耐人尋味,因此學生讀起來比較有興趣。

  三、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辭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因此我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定為:體會文中詞語的含義。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說: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因此,我把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因此,我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是初三語文階段閱讀的一個目標。因此,我把本課重點明確為理解語句含義,復述課文。

  聯系二十世紀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到感悟,對今天的學生來說,由于不是親身體驗,難度要大點兒,因此,我把難點定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學法:

  由于本課語言淺顯易懂,因此課前讓學生自學,預習好課文,處理好字詞問題。理解語句則采用合作探討的方法,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的書?可能有些同學已經記不清了?墒窃娙伺h卻對他的第一本書永志不忘,因為那本書承載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過幾十年后,作者走過了迢迢征途,飽嘗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發現那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二)檢查預習:

  走近作者:

  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4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是“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已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祖國》、《愛與歌》、《溫泉》、《海上蝴蝶》及《牛漢詩選》等。牛漢在\'文革\'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寫下了不少詩作。

  理解詞語:

  幽默凄慘奧秘翻來覆去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很輕松的完成問題。

  (三)整體感知:

  1、用五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然后復述課文主要情節,復述時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2、在朗讀感知課文和聽復述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a、“我的第一本書”僅僅只那半本課本嗎?你還可以做怎樣的理解?

  b、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蘊涵。

  (四)問題研討:

  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就有疑問的句子或不懂或鄉考察同學的句子提出來,請同學解答。

  設置本題是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暢所欲言:

  讀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難道僅僅是第一本書的故事嗎?

  這是進一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六)考考你:

  本題是就課文最基本的知識,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拓展提高:

  課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親”外,還有同學二黃毛、喬元貞和老師“弄不成”。這三個人的言行寫得不多,卻讓人難忘。試從中人選一個,在課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虛構一個小故事。(如《二黃毛的故事》)

  五分鐘后交流。

  設置本題是希望學生閱讀課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調動、激活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象,并通過寫作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八)布置作業:

  a、把課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寫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題)

  b、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一本書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把書名、作者、主要內容寫下來,并且談談這本書對你的影響。(選做題)

  本題是進一步加強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九)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并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為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欲望,他們的表現是多么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于“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仿佛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本課有兩點收獲: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為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后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了解學生真實的需要,并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著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愿”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為。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我們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用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自我的解讀這樣的弊病。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化的自我閱讀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F實中,缺乏自我體驗的能力,抓住閱讀權不放。這次嘗試讓我發覺,錯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著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 篇12

  1、了解牛漢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七月詩派”的重要詩人,有“詩壇硬漢”的美稱.原名史成漢,又名牛汀。生于1923年,1940年開始寫詩,有詩劇、詩歌、詩集等。

  2、掌握重點的生字生詞.

  3、能用流暢簡潔的語言復述“我第一本書”的'由來.

  4、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作者為什么這樣珍視這“第一本書” ?

  5、討論完成研討與練習二的問題.

  6、通過本文的學習你領悟到了哪些有關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

  7、提問釋疑.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達綱練習(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我的第一本書》優化測控(通用14篇)

    【積累與運用】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詩人,其散文也有詩意。但本文的詩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2、按課文內容填空并聯系課文理解句子含義。...

  • 八年級下冊基礎知識訓練——《我的第一本書》(通用12篇)

    3.我的第一本書[基礎與積累]1、下列每個句子都有一個錯別字,找出來并在后面括號中訂正。(1)我的童年沒有悠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的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 《我的第一本書》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7篇)

    師: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發了新的教科書,這學期咱們發了多少本教科書? 生:有11本! 師:對!有11本,那么初去這11本教科書以外,大家還有沒有課外書呢? 生1:有!我有《海底兩萬里》。 生2:我有《動漫先鋒》。...

  • 《我的第一本書》(精選15篇)

    詩人蔡其矯來訪,看見我在稿紙上寫的這個題目,以為是寫我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說:“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他笑著說:“課本有什么好寫的?”我向他解釋說:“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

  • 《我的第一本書》表格教案(通用14篇)

    3 我的第一本書課 題我的第一本書執教:蔡合良時間: 年 月 日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 八年級語文《我的第一本書》教學反思(精選5篇)

    《我的第一本書》是現代詩人牛漢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敘述了60年前第一本書的故事,由此引出父子之間以及同學之間濃濃的情意,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村荒寒而又蒼涼的生活境況,帶給我們的還有詩人對生活的那份獨...

  • 《我的第一本書》表格式教案(通用16篇)

    課 題3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 《我的第一本書》學習要點(精選16篇)

    你的第一本書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隨著記憶,與作者一同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理解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書"對我們共同的意義和給我們的啟示。關于作者:牛漢,原名史成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縣人,蒙古族。...

  • 《我的第一本書》教案(通用12篇)

    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摻chān和 馬鬃zōng 磨蹭cng 盈yng眶 塾sh師2.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紅(shǔ) 薯 挎著(ln) 籃子 (wǎng) 枉讀3.用疊詞填空。(1)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

  • 《我的第一本書》優秀教案(精選13篇)

    樂安中學·張偉志導入:從自己的書籍導入,聯系到課文的主體內容。點到核心詞語:第一(一)把握課文的主要結構。把握課文的方式:按照時間順序:記敘的順序是:倒敘。請一學生快速的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 《我的第一本書》同步練習(精選15篇)

    【積累運用】1、解釋下列詞語。幽默: 凄慘: 奧秘: 翻來覆去: 2、請仿照下面句子,再寫幾句話,使之構成排比句式且話題統一。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只鳥的樹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第一本書》優化測控(精選17篇)

    【積累與運用】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詩人,其散文也有詩意。但本文的詩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浪漫的抒情,而是來自對苦難生活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悟。2、按課文內容填空并聯系課文理解句子含義。...

  • 《我的第一本書》表格教案(精選14篇)

    3 我的第一本書課 題我的第一本書執教:蔡合良時間: 年 月 日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

  • 《我的第一本書》(精選15篇)

    詩人蔡其矯來訪,看見我在稿紙上寫的這個題目,以為是寫我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說:“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他笑著說:“課本有什么好寫的?”我向他解釋說:“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

  • 《我的第一本書》表格式教案(通用17篇)

    課 題3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對生活的那一份詩意的感悟。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學會思考人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重點復述“第一本書”的故事。...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人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 爽到憋不住潮喷大喷水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 | 中文国产字幕 | 国产精品黄色影片导航在线观看 | 91看片污 | 第一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 97超碰蝌蚪网人人做人人爽 | 奇米在线7777在线精品 | 91成人?合| 免费国产在线视频 | 精品bbwbbwbbwbbwbbwbbw | 青娱乐超碰在线91 | 免费特黄夫妻录像影片 | 中文字幕在线人 | 日本人妻japanesexxxx | 国产黄色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的网站色干网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 白嫩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 | 国产在线精品自拍 | 国产另类ts人妖高潮 | 大黑香蕉在线视频国产 | 中文字幕第一页九 |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 妇欲欢公爽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综合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天堂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和岳每晚弄的高潮嗷嗷叫视频 | 99av视频| 成人18视频免费69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免费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