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負責》教案
3.做有責任感的人
(1)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形成清晰的責任意識,就能產生出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責任的自我要求,就能時時處處事事懷著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會敷衍了事,馬虎應付,不顧他人,不管后果。
(2)學會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
提高自己理性思維的能力,學會全面考慮問題,減少盲目性,對自己將要做的事情的后果有正確預測,爭取好的結果,避免不良后果。
(3)養成先思考、后行動的習慣:
“三思而后行”是負責任的表現,是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就要求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頭腦發熱,鹵莽行事;不糊里糊涂,盲目行事。如果意氣用事,盲目行事,最后造成了惡果,即使事后自己愿意負責任,可能也難以挽回后果。
(4)對自己的錯誤或過失造成的后果,要承擔責任。
當自己的行為已經造成了某種不良后果,無論是自己的錯誤還是無意中的過失,都應該勇敢地、老老實實地承擔責任。逃避或推委自己的責任,如果是小事,至少有損人格;如果是大事,還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第三課時)
四、習得展示與檢驗
(三)實踐交流 自我體驗
(活動3):提筆思考
(1)父親做錯事,孩子是不是只能跟著做?孩子能不能批評父親,或者拒絕追隨父親?小燕聽話是對的嗎?聽家長的話有沒有原則?
(2)父親帶著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犯罪,未成年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小燕對自己有沒有責任?
(3)結合討論內容寫一篇“自我負責”的文章。
分析:小燕是個聰明聽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又能幫助家里做事。但是在父親做違法的博彩生意時,她放棄對是非的判斷,放棄對自己的負責,盲目追隨父親做犯罪的事。這件事情的主要責任雖然在父親身上,但是小燕對自己的行為也有一定的責任。尤其是,這件事情可能在她的一生中留下污點,她可能永遠要怪罪父親,也會后悔當初聽了父親的話。如果她當時具有分辨能力,有自我負責意識,即使不能勸阻父親,也不去追隨,就不會造成這種后果。
(四)閱讀反思 認知感悟
(1)這些科學家們都是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然而他們不去發明核武器,卻去努力控制、減少和銷毀核武器,這是為什么?
(2)科學家們通過什么行為表現出自己對人類的崇高責任感?
(3)你認為自己對人類有沒有責任?如果有,怎樣才能真正履行這種責任呢?
分析:羅特布拉特和他領導的帕洛沃什科學會議是一個科學家群體,他們為了防止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危害人類,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投身于減少和銷毀核武器的工作。由于他們對人類崇高的責任感和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獲得了1995年諾貝爾和平獎。羅特布拉特的頒獎演說充滿了偉大的人文主義精神,體現了對人類的強烈的責任感。其中包含著一個明確的信念,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核科學家發現了核力量,不應該任其變成人類的禍害,所以,他們要進行控制、減少和最終消滅核武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