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教案
針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課《我們崇尚公平》,第一框題《公平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天平”》,我的教學設計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理念
1、力求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生成知識,而不是把現成的知
識呈現給學生,即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情境的創設,架起生活與教材的橋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從而在生活中感悟新知。
2、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即拓展教材內容,師生共同因地制宜地開發新的教學資源。
二、教材分析
1、所依據的課程標準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三、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二)承擔社會責任”規定的目標之一是“知道公平有利于社會穩定,樹立公平意識。”對應的內容標準是——“2.1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于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2、教材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通過前三單元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權利與義務的基本內涵,也對我們的人身、文化、經濟方面的權利有了具體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本課重在樹立學生公平意識,公平的理念要求公平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所以,本課既是前幾個單元的自然延伸,同也是對前幾個單元內容的合理提升,對于鞏固和提升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成果非常重要,是本冊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認識公平問題;知道公平是如何產生的;公平與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關系。
能力目標:提高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對公平與不公平的種種社會現象的判斷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合理真切的社會公平感。
4、教學重、難點
重點:公平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
難點:正確看待種種不公平現象
三、課前準備
教師布置學生思考在社會、學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公平與
不公平的有關經歷。
四、學情分析
關于“公平”學生接觸的較多,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學生也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和思考,但對公平的重要性等問題學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認識,不利于學生樹立公平意識。另外學生容易將公平理解為絕對的公平,再加上受學生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對自己“不公平”的事情時,往往不能正確、客觀地對待和處理,造成心情郁悶,人際關系緊張,甚至產生過激行為。所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不公平”的事件是十分必要的。
五、教法設計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給生以指導,突出主體地位。
2、案例教學法:使知識在探究中生成,思想在分析中提高,情感在活動中升華。
3、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突出我媒體教學優勢,擴大課堂教學容量。
六、教學程序設計
(一)情境導入
1、師以多媒體課件出示動畫《三個和尚沒水喝》,生欣賞。
2、學生感悟故事:看完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樣的感悟? 為什么和尚多了反而會沒水喝?
3、師總結后導入新課:一個和尚則不存在公平問題;兩個和尚抬水時他們會認為彼此的權利義務是相當的,因此也不會過于計較公平與否;等到三個和尚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的付出會得不到相應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