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未成年人被侵權及犯罪的思考
事情已然結束,我們的心情卻永遠不會平靜。孩子的心靈是純凈的,也是稚嫩的。一次傷害將使他們的一生帶又創傷。我們呼吁:愛護祖國的花朵吧,讓世俗的罪惡,不再侵害他們的心靈!健康的人格才會使他們走過輝煌的人生。
社會方面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確規定,營業性舞廳、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部門和經營著應當采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此外這部法律還規定,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但是,人們遵守的怎么樣呢?報紙上曾經報導過這樣的案例:張子強竟成偶像,初中生走向毀滅;看影碟著迷,受毒害作案;九齡童模仿電影,敲詐案驚動山城。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案子 親娘不敵游戲機,兒子入魔殺性起。
1999年5月中旬,在地處渤海之濱的冀東某市,發生了一起少年弒母案。案件的兩名犯罪嫌疑人,一個是被害人的兒子小斌,另一個是小斌的同學小林。令人驚詫的是,這兩個孩子都不滿16歲,又是同一中學的初三在校生。
小斌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父親是一個企業的廠長,母親是一位財務工作者。生活在這樣的家里,他有一種很強的優越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滋生了一種虛榮心。他傲視一切的目光使許多同學開始疏遠他。他沒有朋友,非常孤獨。為了尋找歡樂和刺激,他開始到一家網吧消磨時光。他很快被里面的游戲吸引住了。每逢放學,他便跑到那里,一坐就是半天,兜里的零用錢像水一樣嘩嘩的流進老板的腰包里。當零用錢越來越不夠用的時候,他開始把手伸進了媽媽的錢包。一次兩次,終于被媽媽逮個正著。
為了剪除兒子玩游戲的念想,媽媽開始對他采取了下列措施:減發孩子的零用錢,加強了對兒子日常課余時間的控制,給兒子發出警告。雖然媽媽的嚴歷管束曾使小斌一時不敢涉足網吧。但他的心仍然在向往著那個神秘的地方。終于有一天,當父母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小斌的時候,他又壯著膽邁進了網吧。在久違的網吧內,他玩的如魚得水,一玩就是老半天,玩得忘乎所以。這一次,他輸得很慘。他又開始偷媽媽的錢了。媽媽這一次傷透了心,痛打了小斌。媽媽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為了專心教子,她辭去了公職。可謂是愛子情深,不計代價。然而,媽媽的一片苦心并沒有換取兒子的理解。相反,小斌的抵觸情緒越來越大。在屢教不改的情況下。媽媽再一次痛打了小斌。這次被毒打之后,小斌產生了要殺死媽媽的邪念。
怎樣殺死媽媽呢?這個問題讓小斌想了很久。深思熟慮后,他開始采取行動了:首先,得找一個伙伴,他選擇了曾經向他借過錢且關系比較“鐵”的同學小林。然后,在方式上,他選擇的是投毒的方法。可是老鼠藥并沒有結束媽媽的生命。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和小林商量,準備趁爸爸不在家時勒死媽媽。最終,媽媽就這樣被送走了。
一個16歲的少年,竟然伙同他的同學,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真是泯滅人性,喪盡天良,令人發指。
憤慨之余,還需要反思:一個從小就討人喜愛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變壞的。 因為打游戲機而走火入魔。國家明文規定禁止營業性的網吧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但實際情況怎么樣呢?在一些正規的網吧可能找不到未成年人的身影,但在一些非正規的網吧到處可見一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在專心致致的上網。這些孩子成為這些網吧的主要顧客。小斌正是這種網吧的受害者。因此,我們強烈要求各地加大力度,綜合治理,嚴禁營業性的網吧向未成年人開放。但愿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讓我們記住這樣的教訓。讓我們為孩子的未來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給他們一處干凈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