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 初中政治第三冊教案
(初二思想政治上冊第五課) 《 依法保護我們的家園》 ——————基于網絡環境下初中政治課探究學習教案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二中 任彤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我國法律規定的對違反環境行為的制裁、當代中學生自覺履行環保義務的方向。 2、能力目標:理解環境違法與環境犯罪的區別,以及對它們的處罰不同,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學會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認識環境問題,提高其參與環保的實踐能力。 3、情感價值目標:通過依法治理環境的學習,初步培養在環境問題上的權利和義務的觀念;初步培養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環境、學以致用、知行統一的意識 通過學習,能夠關注身邊的環境,理論聯系實際,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能把自己對所生存的環境存在的問題的了解、認識或感受表達出來。使學生初步樹立環保意識;了解環保法律法規,按法律的要求去做;落實環保行動,關注身邊的環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為家鄉環保出作貢獻;同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行為做斗爭;對周圍的人進行宣傳教育,共同保護好我們 二、教學重點、難點 提高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 三、教學時間:45分鐘 四、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 五、教具準備 自制網頁課件 多媒體電腦、大屏幕投影機、學生用計算機 三、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播放《人與環境》視頻 教師問:同學們看了有什么感受嗎/ 教師說:當我們看到一把把鋒利的斧頭砍向一棵棵茂盛的大樹,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動物倒在我們的槍口之下時,當我們再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再也看不到藍色的天空時,我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應該怎么做? 學生討論:…………..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朗讀: 朗讀詩歌片段: 地球是大家,家庭是小家。 地球只有一個,人類惟一的家。 地球孕育一切,生態卻在變化。 地球為什么變得百孔千瘡? 原來是人類自身的糟蹋。 為了生存和發展,請保護地球——我們的家。 為了確保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要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同學們,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呢? 1、提出學習任務(瀏覽“任務”頁) 我們應該為人類的進化過程而自豪。在自然的漫長演進中,勞動和智慧使人類從動物中脫穎而出,躲避和戰勝其它天敵,走過艱難的刀耕火種,走進現代文明。人類步入21世紀,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革命,更加速了文明的進程,物質豐富,交通便利,通訊訊捷,勿庸置疑,我們正處于一個充滿人類智慧結晶的時代。可是,當我們陶醉于現代科技給人帶來的福祉時,放眼自然,發現并非所有的物種都生活得如此恬淡。由于人口增長,侵占動物領地;欲望不斷膨脹,暴殄天物;洶涌的工業化進程,使自然資源加速耗竭。自恃地球“霸主”的人類,正使世界變得日益不得安寧。 ( 1)、 初步掌握對違反環保的行為人要給予什么樣的處罰? ( 2)、我們青少年應當如何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2、合作探究活動 (瀏覽“過程”頁) 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確定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 第一小組:閱讀:《天天環保,從小事做起》、《日本人的環保意識》 小組探究:想想我們還能為環境保護做些什么?請寫出三——六條建議 第二小組:閱讀:《生活中如何減少“白色污染?》 《 垃圾分類回收 》 《 垃圾的奇思妙用》 《 在日本看垃圾分類》 小組探究:1、如何在現有條件下依法管理好垃圾,保證環境的清潔? 2、根據昭陽區的實情,提出處理垃圾的可行的一兩項措施。 第三小組:閱讀:《歷年“世界環保日主題” 》 《“環保紀念日” 》 思考:1、即將到來的12月29日是環保什么紀念日? 探究:2、今年的環保日主題是什么?并試著寫出相關的環保宣傳標語3~5條 。 第四小組:違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殘害野生動物法不容 穿山甲,雖然樣子可怕,卻是國家保護的珍貴野生動物。2000年12月間,李宙伙同他人籌資幾萬元用于販賣穿山甲。2001年1月2日,他們用4萬元從廣西購回23只穿山甲(共94.5斤),于1月3日運往廣東珠海的餐館銷售,在中途斗門被公安機關干警截獲。2001年10月,斗門人民法院審理此案,判處李宙有期徒刑10年,罰金1萬元,同時判處其同案犯有期徒刑和罰金。依懲處殘害出售野生動物的犯罪,捍衛了法律的尊嚴,保護了珍貴野生動物。 案例二:紙廠排污水,補勒令停產 湖北恩施市茂森公司生產衛生紙,于1999年4月由城區遷到郊區。作為排污大戶,被市政府列為重點監控對象。為此該公司投資6萬多元建設了污水沉淀池等裝置,并于2000年11月通過治污達標驗收。但自2001年起,該公司擅自閑置環保設施,專選夜深人靜時排污,日排放造成紙污水30多噸,致使河水污染、水中生物死亡,河流兩岸村民深受其害。恩施市環保局經過調查核實后,于2001年10月,責令該公司立即停產,并接受經濟處罰。 案例三: 吳某某承包了鎮屬農藥化工廠,生產劇毒農藥。在生產過程中,該廠未按要求對有毒廢水進行處理便向外排放,嚴重污染了鄰近村莊的土壤和生活用水。村里有數十人因飲用被污染的井水而生病,有的還住進了醫院。村民的牲畜也大量死亡。經環保部門牌號 檢測,被污染的飲用井水含砷量嚴重超標。農藥化工廠被責令停止生產。受害村民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吳某某賠償損失合計6萬元,并負責解決污染區受害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問題。 探究:1、違反我國的環境法律法規要受到哪些制裁? 2、上述案例分別受到了哪些制裁?這些制裁有什么不同嗎? 第五小組:閱讀《禁食野味 》 《野生動物的路 》 《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自然區 》 《 環保圖庫》 探究: 1、如果你去飯館就餐,發現了用野生動物做的菜,該怎么辦? 2、請你為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設計一個徽標。 第六小組:閱讀: 《 昭昭的地獄噩夢》 3、進行評價: 在各小組同學匯報,補充完畢,教師可根據以下教學目標 對各小組合作探究成果進行評價: 1、認知能力: 能對一些相關話題所涉及到的一些環保知識和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2、思維能力: (1)能從環保的角度深入理解相關事件發生的原由 (2)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每一個典型例子所涉及到的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知識。 (3)能去了解發生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相關的事件。 3、擴展能力: (1)能把自己對生存的環境存在的問題的了解、認識或感受表達出來。(做成PowerPoint課件或做成Word文檔) (2)能把所學知道內化成一種行動動力和自覺行動,從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環境保護作貢獻。 學生利用教師或網上提供的信息,獲取信息,提煉信息,加工信息,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關于環保的一些共識,但更要尊重學生言之有理、有據的新觀點,建議,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提出自己的意見。 提高環保意識 增強法制觀念 落實環保行動 4、思維擴展 (瀏覽“討論區”頁) 1、你認為我校的環境存在哪些問題?你有好的建議嗎? 2、根據各小組收集昭通環保存在的問題,發表你們的看法,并嘗試以集體的名譽給環保局寫 一封信。 5、教師歸納小結: 綠色是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代名詞,是人類的向往,人性的呼喚,我們相信人類終究會拯救自己。新的21世紀,應該進一步優化和美化環境,人與自然、動物、植物相互依存,和諧相處,和平安寧,生機勃勃,生態平衡,實現了可持續發展,21世紀將會成為一個綠色和平的新世紀。 同學們,你們知道應該怎么做了嗎?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內容: 1、違反環境法要受到的制裁: 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 2、我們青年學生在環保中如何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落實環保行動。 重點要落實在行動上。“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 昭通市昭陽區第二中學 任彤 200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