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第三框 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
第六課 第三框 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
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含義、內容。增強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理解,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及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在明確講述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涵義、內容和作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供幾個典型的相關案例,由學生進行個案分析,加深對以上內容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珍惜和運用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學生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重點分析:
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要求是本框的教學重點。因為本框集中介紹的是社會、學校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責任,使學生明確相關的法律內容,以達到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和依法約束自己行為的目的,因此將“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基本要求”確定為本框的教學重點。
知識結構與教法建議:
本框著重闡述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涵義及其基本內容。
社會保護:
在講“社會保護的重要意義”時,教師可以針對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列舉法進行講授。
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法對社會保護的基本要求”,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列舉一些他們的所見所聞或親身感受,并要求學生加以討論、評價,老師再概括歸納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
司法保護:
教材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司法保護的基本要求進行了闡述。對前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師利用教材或者自己收集的資料稍作講解即可,因為它主要是對有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而言,其他的廣大未成年學生只要一般了解就行了。對于第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師要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講解,因為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將教材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導入 新課]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材料,分析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本報北京5月29日訊 :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十六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無煙草影視及時尚行動”,宣傳口號是“健康―――永恒的時尚”。衛生部、全國愛衛會、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清除銀幕熒屏煙草鏡頭,倡導健康生活。
據調查,我國15―19歲年齡組中,男性吸煙者因為好奇和追求時髦而開始吸煙的超過80%;女性吸煙者僅因為追求時尚而開始吸煙者高達50%。目前有80%以上的青少年仍有機會接觸到煙草廣告。
為了避免通過影視和文化等時尚活動影響和誤導青少年吸煙,進一步提高社會對吸煙有害健康的認識,建立一個健康、清潔、禁煙的良好社會環境,衛生部等五部門要求:
一、廣泛動員和鼓勵各部門、社會團體及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控煙,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有特色的群眾性控煙宣傳活動。
二、廣播影視及文化部門要切實采取措施,除重大歷史題材外,逐步減少和消除影視劇中吸煙鏡頭;禁止影片的背景或情節中出現任何煙草品牌的標志和煙草企業的軟廣告;鼓勵在片首、片尾放映反對吸煙廣告等。支持中國吸煙與健康協會繼續開展中國控煙先進獎、無吸煙影視劇評選等活動。
三、認真貫徹《廣告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開展執法監督檢查,努力減少公共場所、尤其是中小學校周圍的煙草廣告和變相煙草廣告。禁止在公益活動中出現任何形式的煙草廣告。
四、各地要切實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繼續組織開展“拒吸第一支煙,做永不吸煙的新一代”百萬青少年簽名活動。
五、各新聞媒體要積極開展控煙宣傳工作,拒絕一切形式的煙草廣告、促銷和銷售。
——《人民日報》 (2003年05月30日第十一版)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這則新聞說明國家在努力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健康的社會環境。因為青少年分辨能力差,自制力弱,模仿性強,易受不良環境的影響。因此,法律在強調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的同時,也提出了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相關要求。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內容。
三、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板書)
(一)社會保護(板書)
1、社會保護的重要性。(板書)
青少年不僅生活在家庭中、學校里,還經常接觸社會,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而社會環境中既有先進模范人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富有教育意義的公共場所等積極因素,也有品行不良的人、低級庸俗的生活方式等消極因素,這些都會對青少年的成長帶來影響。缺少社會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合法權益就會在社會環境中受到損害。社會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帶領學生看書第89頁框題旁邊的楷體字,指出:這些在夜總會一直玩到凌晨一點多鐘的十三四歲的少年已經受到了社會環境中消極因素的侵害,他們急需社會保護。)
2、社會保護的含義和作用。(板書)
社會保護,是指在社會生活環境中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社會保護歸根到底是要創造一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這種環境具體來說,就是要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健康;有利于對落難的未成年人的社會文化保護、身體健康保護、勞動保護、自由權和精神權的保護等五方面。
3、社會保護的基本要求。(板書)
第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條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并對中小學生優惠開放。
(帶領學生看書上插圖及其旁邊的楷體字,并指出:)
博物館、紀念館等場所,是適宜未成年人進入并對未成年人心理、品德、思想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的場所,它們或者對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教育,或者增長其知識并刺激其求知欲,或者從中得到健康的娛樂生活,而且對未成年人優惠開放。青少年朋友要珍惜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積極爭取機會到這些場所去,主動接受教育。
第二、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舉例:南昌市部分娛樂場所管理松 孩子怎能隨意出入歌舞廳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有關主管部門和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但記者近日在南昌市一些娛樂場所發現,經營者對此規定置若罔聞,在這些場所時時可見未成年人的身影。 據反映,位于南昌市站前西路的新中原大劇院自開業以來一直容許未成年人入內觀看表演。3月21日晚,記者前往實地調查。離晚上9時的開場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偌大的觀賞廳已經坐滿了人,座中不少是稚氣未脫的孩子。記者仔細觀察后發現,坦然坐在大廳內觀看表演的孩子中,有些是與成年人夾雜在一張臺子上,顯然是與別人“搭伴”而來。令人驚詫的是,在舞臺不遠處的一張臺子上,坐著一對穿某中學校服的“情侶”。服務員對此似乎也見怪不怪,照常端茶送水。近三個小時的表演,艷麗的舞蹈、赤裸裸的黃段子成了全場最受“歡迎”的節目。場內的未成年觀眾也看得津津有味。
——江南都市報(2003年3月25日)
(請同學們討論:)
為什么營業性舞廳、酒吧、夜總會等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學生討論之后,教師歸納。)
首先,營業性舞廳等都是高消費場所,未成年人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這些開銷必然增
加了父母的負擔。同時,這些場所對培養青少年的艱苦奮斗、勤儉相互的品質極為不利。有的未成年人一旦在個人要求得不到滿足時,還有可能用偷竊、勒索、搶劫等不法手段去弄錢,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未成年人缺少社會生活經驗,經常出入營業性舞廳等場所,容易上當受騙。因為社會復雜,有的營業性舞廳等管理不善,往往有少數不良分子混跡其中,他們肆意揮霍,尋找刺激,未成年人容易受他們的影響而學壞、受害。如某市有8名女學生,由于經常出入營業性舞廳,并在那里結識了流氓阿飛,養成了生活放蕩的惡習而中途輟學,離家出走后有的無處棲身,有的遭壞人傷害,處境十分悲慘。
第三、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
據中國青年報2月26日報道,北京市朝陽區某學校一名初三學生小亮,原先成績一直是班里的前5名,而近來卻大幅下滑。小亮的媽媽說:“這孩子現在一直著迷電腦,有時候半夜還會爬起來,也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原來他目前正迷戀一種暴力色情游戲。
據小亮介紹,他最近正在迷一款叫做《臭作》的游戲,該游戲要求玩家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用攝像機、照相機、媚藥、繩索等工具,采取恐嚇、綁架等手段“強暴”1名女老師及7名女學生,就可以通關。
據悉,類似的暴力色情游戲正在風靡中小學。在北京一所中學初三的一個班里,40多名同學中就有十來個在玩此類游戲。學生們說,這些暴力色情游戲盤大多是在街邊的盜版盤販子手中購得。“那里賣盤的人,看我們是學生模樣就會主動找我們賣。”
此類游戲盤的共同特點是外包裝上比較刺激和色情,另外,在包裝上找不到任何生產商和產品型號的名稱。據了解,目前比較流行的此類游戲有10多部。
據悉,上述性虐色情游戲光盤目前在天津已“泛濫成災”。販賣者聲稱這種黃色暴力卡通游戲“精彩”至極。該游戲規定只要完成凌辱8個女人就可成為“成功人士”,是目前盜版市場異常流行的游戲之一。
淫穢、暴力、兇殺等出版物會磨滅未成年人的意志,摧殘未成年人的身心,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禁止出售、傳播壞書和有害音像制品,是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抵制腐朽思想侵蝕的重要措施。
第四、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請同學們分析李麗姨媽是否非法雇傭童工:
15歲的李麗正在她姨媽開的理發館里忙活。因為家里窮,她初中沒畢業就從山東陽谷縣老家來到姨媽開的理發店幫工,每月有200元工資。
李麗的工作主要是“打雜”———招呼客人、燒水、幫客人洗頭。“李麗還不到16周歲,你在使用童工,這是違法的,你知道嗎?”筆者試探著問李麗的姨媽。
“俺的親外甥女,又累不著她!這犯什么法?”她的姨媽說。
( 根據《規定》,李麗的姨媽屬非法雇用童工,須受嚴肅處理。)
為什么禁止招用童工?有什么危害?
一是損害未成年人的身體,二是使未成年人推動在校學習機會,容易產生思想和品德的扭曲。總之,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長。
教師為學生介紹下面的內容:
八部委發通知:使用童工將重罰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等8部委日前向各地發出通知:要求全面落實《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建立錄用人員核查登記制度和職業中介行政許可制度,加大對非法使用童工的處罰力度;并將為解決童工問題推行勞動預備制度。
此次通令禁止使用童工的主體明確限定為用人單位,即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而文藝、體育單位依法招用的不滿16周歲的專業文藝工作者、運動員以及學校、其他教育機構、職業培訓機構依法組織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進行的教育實踐勞動、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均不屬于使用童工。通知同時指出,通過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組織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未能繼續升學并且不滿16周歲的城鄉未成年人,參加1至3年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后再實現就業。用人單位招收錄用的人員必須達到法定就業年齡,對取得相應的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培訓合格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應優先錄用。
——《中國青年報》
第五、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榮譽權,對有特殊天賦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應當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司法保護(板書)
1、司法保護的含義。(板書)
司法保護,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等國家司法機關通過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所實施的一種專門保護措施。
2、司法保護的基本要求。(板書)
中國在司法程序中十分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許多重要的法律對此都有特殊規定。中國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并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時,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尊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中國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對審前羈押的未成年人,采取與羈押的成年人分別看管的辦法,對經人民法院判決服刑的未成年人,也采取與服刑的成年人分別關押、管理的辦法。中國法院對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對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開審理。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實行有別于審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引導同學看書上插圖及有關少年法庭的說明。)
第二、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尊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引導學生看書,分清: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實行什么方針,堅持什么原則,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改造方式。)
第三、對人民法院免除刑事處罰,或者宣告緩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養,或者服刑期滿釋放的未成年人,應做好安置工作,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
第四、人民法院處理繼承案件、離婚案件、要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受撫養權。
(請同學們閱讀關于這一點的具體說明,由一位同學說出在人民法院處理繼承案件和離婚案件時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學生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