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財產》說課稿
教法:教須有法,教無定法,本課的教法努力緊扣一個理念,即服務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理念。教師要努力讓每一個小組在教學情境中實現高度參與,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帶來的快樂,使學生的 認知感悟在多向互動的對話中逐步提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使用恰當的媒體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情境沖突中認識智力成果及其重要作用,智力成果受法律保護,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
2.合作探索法。引導學生通過預習與分工,確定課堂活動主題,教師在其中發揮學習方法引導、指導的作用。
學法:
1.故事導入
2. 分組討論
3.情境體驗(游戲)
4.作品展示(創新照片)
接下來我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這節課我的教學過程。
第四部分 說教學過程
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板塊式教學,即三大模塊:“導入新課”、“建構新知”、“活動提高”,其中,“活動提高”板塊又有“請你當法官”、“請你來設計”和“請你來參加”三個小板塊構成。
1、 導入新課
我用一個小故事:即比爾. 蓋茨提出帶走100個人就能重建一家微軟公司。問學生:他為什么要帶走100個人,而不是帶走大量的資金和設備?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的引出知識和智慧是無形的財產。
2、 建構新知
我告訴學生:無形的財產與有形的財產相比有獨特的魅力。然后指著教室里的電腦、課桌等物品問:這些有形的財產是從來就有的嗎?從而引出智力成果的定義。
接著問學生:你有沒有智力成果?使學生明確自己也有智力成果,我們現在享受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然后進行一個“說一說”學生活動:在眾多的智力成果中,自己最喜歡哪一個,它對生活帶來哪些影響?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智力成果的價值。使學生認識到智力成果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想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就需要創造更多更好的智力成果。大家知道怎么樣激發人們創造的熱情嗎?引出: 智力成果受法律保護
法律賦予智力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引導學生說出智力成果權的內容,說明著作權不用申請。并用林肯的話強調智力成果權保護智力成果人的利益,為人們創新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3、 活動提高
我通過設計的三個活動,采用小組合作搶答的方式,聯系社會生活的實際,鞏固提高學生對本節課教學知識的認識,使他們逐步樹立依法維權的意識,提高他們依法維護智力成果權的能力。
活動一:請你當法官
提供五個案例,讓學生判斷是否侵犯智力成果權,如果是,判斷的依據是什么?使學生對智力成果權的內容有更深理解。
活動二:請你來設計
通過續編故事結局,使學生明確未成年人同樣擁有智力成果權,智力成果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由此引出未成年人要積極的創造智力成果,播放今年河南省科技創新大賽的照片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
活動三:請你來參加
現場做調查:“買過盜版書或光盤的請舉手!苯y計數字,說明盜版現象十分嚴重。
“大家為什么都買盜版?”統計結果是便宜。
中國有句俗語:“貪小便宜往往吃大虧!背粤耸裁刺潱
通過分組討論,使學生明確盜版有損民族創新能力,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大家要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要尊重他人(包括外國人)的智力成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