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教案
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教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懂得在人際交往中禮貌的作用
(2)理解禮貌與尊重之間的關系
(3)懂得人際交往中禮儀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
2、能力目標
(1)在生活中以禮待人的能力
(2)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禮貌的恰當方式
(3)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及踐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1)以禮待人,尊重他人所獲得的快樂體驗
(2)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但尊重他表達意見的權
(3)以禮貌為高尚、不講禮貌為恥的態(tài)度
(4)鄙視不講文明、不講禮貌的各種行為
(5)以舉止優(yōu)雅、文明禮貌展示自己風采的態(tài)度和行為
本課安排依據(jù)
1、學生面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道德受到挑戰(zhàn)、各種觀念激烈沖突的時代,青少年在文明禮貌方面存在欠缺。正確的禮貌禮儀沒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響卻很容易被他們所接受。當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不少家長著力關注孩子智力、學業(yè)發(fā)展,忽視禮貌、禮儀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儀、缺乏禮貌,甚至“蠻橫無禮”。針對青少年的這一現(xiàn)狀,有必要加強禮貌禮儀教育。
禮貌禮儀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是一門學問,需要專門的指導。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它具有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涵養(yǎng)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學的指導與訓練,對青少年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大有益處。加強禮貌禮儀教育,是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幫助學生順利實現(xiàn)社會化過程的需要。
講禮貌、重禮儀是現(xiàn)代人的一項標志。一個人是否講究文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的事,而直接影響周圍的人乃至社會風氣、民族尊嚴。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談舉止,展示自己的幽雅禮儀,了解現(xiàn)代社會的交際方式,是學生融入現(xiàn)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
2、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中的“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巧,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設計本課內容的直接根據(jù)。
課時安排:本課計劃用2課時授完。
教學方法:
以學生的活動、體驗為主,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shù)摹包c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認知上引導學生對文明禮貌行為的認識,對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分析乃至論辯。要注意活化知識,不斷生成教學內容。
禮貌與禮儀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養(yǎng)成,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從禮貌禮儀的視角領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第一課時(總第19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一框——“禮貌顯魅力。”
教學重點:
為什么說“禮貌是尊重”,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情景導入:
情景活動一:評一評,說一說——新華書店前,兩個中學生正在買書。
分析討論:
① 甲、乙兩個學生的行為有什么不同?
甲有禮貌,而乙不懂禮貌。
②甲、乙的不同行為分別給交往對象(售貨員)什么感受?
甲有教養(yǎng)而乙沒有教養(yǎng)。
③甲、乙的行為分別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
甲順利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的,而乙因為不懂禮貌,在交往中遭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