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經濟和中外交往 ,示例二
第十四課 元朝的經濟和中外交往 教學設計示例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元世祖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措施,棉紡織業的發展和黃道婆的貢獻,大都的繁榮興盛景象,運河的開鑿和漕運的發展,規模空前的海運,發達的海外貿易與頻繁的中外往來。
[能力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元朝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海外貿易的成就,中外交往的發展,同元朝實現大統一的關系,以便培養學生觀察各種歷史現象內在聯系的本領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標]
1.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而棉紡織業的發展則是元朝經濟最突出的成就。
2.元朝手工業,交通運輸和海外貿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的發展,都是和全國實現大統一的局面分不開的。元朝海運是我國交通運輸史的空前壯舉。
教學重點
元代的棉紡織業、元大都、運河漕運和海運。
重點分析:1.棉紡織業的發展,是元代經濟發展最突出的成就。2.大都是元朝的都城,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聞名世界的大都市。集中體現了元朝的經濟、文化和對外交往的繁榮。3.南北運河的全線修通,不僅促進了元朝漕運的發達,鞏固了元朝的統治,而且為后世水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和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4.元代海運是我國交通運輸史的空前壯舉。
教學難點
本課內容頭緒多,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注意條理清楚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照顧全面。
[新舊知識聯系點]
1.元朝統一和社會經濟及中外交往發展的關系。
2.隋朝和元朝大運河的比較。
3.兩宋和元朝植棉面積的擴大,同棉紡織業發展的關系。
[教學設計]
確立目標,指導學練,討論解疑,總結深化,練測評估五步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元朝在哪一年建立,開國皇帝是誰,都城在哪里?哪一年元朝統一全國?
2.元朝行省制度的內容有哪些?
[導入新課]
師:1279年,元朝滅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統一了全國。元朝的統一有哪些歷史作用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生:元朝統一的歷史作用有:
1.元朝的統一,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2.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做出了貢獻。
師:回答得很好!不過元朝的統一除了上述兩個作用外,還有一個很大的作用。那就是促進了元朝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的發展,下面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第14課 元朝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板書)
[確立目標]
師:同學們分析一下標題,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幾個大問題呢?
生:兩個。1.社會經濟;2.中外交往。
師:同學們瀏覽一下課文內容,然后討論一下我們這節課要掌握哪些知識呢?
生:1.元世祖重視農業的發展;2.紡織業的新發展;3:聞名世界的元大都;4.漕運和海運;5.泉州港的興盛和中外交往的發展。
師:好!下面我們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出示課件:學習目標、師生共同閱讀明確)
[指導學練]
一、元世祖重視農業(板書)
1.元初農業生產的破壞(板書)
師:同學們想一想,元朝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政權?
生:蒙古族。
師:蒙古族的生活有什么特點?
生:蒙古族過著游牧和狩獵的生活。
師:初入黃河流域的蒙古貴族,對中原先進的農業文明采取了什么態度?造成了一種什么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