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經濟和中外交往 ,示例二
同學們看一下元朝對外交往圖(出示“元朝的對外交往圖”)領略一下大元帝國對外交往的盛況。你知道當時和元朝交往的國家和地區有多少嗎?同學們猜一猜。
生:略。
師:據元末大旅行家汪大淵《島夷志略》記載,僅菲律賓以南、以西各沿海國家和地區即達九十七個之多(指圖講解)。可見,當時元朝同亞、非、歐各國的交往非常廣泛。
師:同學們知道,元朝時來中國的外國人中,最著名的是誰嗎?
生: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出示“馬可·波羅像和《馬可·波羅行記》”)
師:記述馬可·波羅東方見聞的著作是什么?
生:《馬可·波羅行記》。
師:許多同學知識廣泛,了解馬可·波羅,看過《馬可·波羅行記》。哪位同學愿意談一談你了解的情況?
生:略。
師:很好!馬可·波羅博學多才,元世祖時來華,居住十幾年,游歷了很多地方。他的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元世祖對他很信任,多次派他出使,據說他還做過揚州的地方官。1292年,馬可·波羅乘船回到意大利,后來,在一次作戰中被俘。在獄中,他把自己在中國和亞洲的見聞,口授給同獄的難友——作家魯恩蒂謙,魯恩蒂廉整理成著名的《馬可·波羅行記》也叫《東方見聞錄》。《馬可·波羅行記》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榮,對后來歐洲人了解中國和東方影響很大,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馬可·波羅行記》曾被譯成多種文字,被稱為世界第一奇書。
綜觀該課內容,我們了解到元朝社會經濟得到發展,中外交往頻繁。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元朝的統一密切相關。下面同學們就“元代經濟的成就和中外交往的發展同元朝大統一的關系”,展開討論。
[討論解疑]
討論題:元朝經濟的成就和中外交往的發展同元朝大統一的關系。
討論方式: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每組選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1)元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為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北方的農業生產就是在這個有利條件下得到恢復和發展的。
(2)元朝的統一,使植棉技術迅速傳到北方,棉花得以在全國廣泛種植,促進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3)元朝的統一,促進了交通運輸的發展,尤其為沉寂多年的南北運河的全線開通和海運的空前發展創造了條件。
(4)統一的元朝,疆域遼闊,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為頻繁的中外交往提供了基礎。
當然,元朝的統一對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發展的促進作用還有很多,我們僅就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討論總結。下課后,希望同學們就其它作用繼續查找資料,進行討論。
[總結深化]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五個問題,重點是元朝的棉紡織業、元大都以及漕運和海運。棉紡織業的發展是元朝社會經濟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元朝的棉紡織業要掌握一個中心(松江)、一個代表人物(黃道婆)、一件大事(從元朝起,棉布成為江南人民的主要衣料)。元大都這個知識點要掌握大都不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還是聞名世界的大都市。漕運和海運,要掌握《元朝的運河和海運航線圖》。綜上所述,元朝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成就取得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元朝是一個大統一的國家,正是它的統一,促進了元朝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海外貿易、中外交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