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保障公民權利》教案
目標要求:1、知識與能力了解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理解憲法何以成為根本大法。理解憲法與公民,憲法與國家機構的關系,了解憲法在保障公民的權利中的作用及這種作用發揮的途徑。理解公民認真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的必要性,懂得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維護憲法權威。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憲法的嚴肅性與權威性,感受憲法對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強法律觀念,提高憲法意識,激發對法律知識的興趣,養成崇尚法律的思維習慣,形成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根據法制社會對公民的要求塑造個人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權觀念,在憲法最高準則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覺關心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積極地,準確地行使對國家的監督權。教學重點:憲法保障公民權利,公民要樹立憲法意識
教學難點:公民的權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知識要點: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
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二、憲法對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
1、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2、憲法規范和限制公共權力
3、國家機關按憲法的要求保證公民權利的實現
4、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系
三、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
1、認真學習憲法,自覺維護憲法權威
2、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9 情境研討,“兄弟爭論,我來平息”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為什么?
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毛澤東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為: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2、思考:憲法(母法)與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商標法,專利法,刑法等等)之間的區別:(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與職權,國家標志等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普通法律只規定國家生活中某一個方面的問題。(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普通法律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辨別:刑法+民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憲法,此觀點正確嗎?為什么?3、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內容:序言和總綱,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徽首都四章構成。三、憲法對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0 “社會風景”,討論:我國憲法是怎樣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