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保障公民權利》教案(精選2篇)
《憲法保障公民權利》教案 篇1
目標要求:1、知識與能力了解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理解憲法何以成為根本大法。理解憲法與公民,憲法與國家機構的關系,了解憲法在保障公民的權利中的作用及這種作用發揮的途徑。理解公民認真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的必要性,懂得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維護憲法權威。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憲法的嚴肅性與權威性,感受憲法對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強法律觀念,提高憲法意識,激發對法律知識的興趣,養成崇尚法律的思維習慣,形成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根據法制社會對公民的要求塑造個人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權觀念,在憲法最高準則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覺關心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積極地,準確地行使對國家的監督權。教學重點:憲法保障公民權利,公民要樹立憲法意識
教學難點:公民的權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知識要點: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
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二、憲法對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
1、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2、憲法規范和限制公共權力
3、國家機關按憲法的要求保證公民權利的實現
4、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系
三、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
1、認真學習憲法,自覺維護憲法權威
2、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19 情境研討,“兄弟爭論,我來平息”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為什么?
二、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毛澤東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為: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2、思考:憲法(母法)與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商標法,專利法,刑法等等)之間的區別:(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憲法規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與職權,國家標志等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普通法律只規定國家生活中某一個方面的問題。(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普通法律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辨別:刑法+民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憲法,此觀點正確嗎?為什么?3、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內容:序言和總綱,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徽首都四章構成。三、憲法對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0 “社會風景”,討論:我國憲法是怎樣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憲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1、憲法的基本內容規范國家權利的正確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不但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還規定國家機關保護公民權利的任務,使公民權利得到切實的保障。2、憲法規范和限制公共權力國家權利來自于人民,使公民通過權利的享受賦予的。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權利授予的權利都不是合法權利,另一方面,國家機關必須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利保障與維護公民的權利。3、國家機關按憲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憲法將保護公民權利的責任賦予國家機構,國家機構在保護公民基本權利中負有相應的責任,如:受教育權勞動權 政府創造條件或提供機會來保障獲得社會保障的權利平等權利政治權利和自由政府提供積極的法律保護人身自由權宗教信仰權利4、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系①立法保障:立法機關制定和完善各種法律法規,使公民在保護自身權益中有法可依。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師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案例:某縣原縣委書記在一次政法會議上作報告時說:“你們說,是官大還是法大?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是官大!因為法是人制定的嘛!沒有人哪里會有法?沒有人,法哪里會大?大在哪里?所以說是官大!坐在這里的,我問你,你法院院長沒有我提你的名,你能當嗎?你檢察長沒有我提你的名,你能當嗎?我看你們都當不成……”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學習了憲法知識,你一定擁有批駁這位書記“狂言”的依據,請寫出來。
(2)對這位原縣委書記,你準備怎樣勸告他?四、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同時也是一切團體,組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作為公民,我們要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1、認真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2、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3、積極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關心國家管理事務。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5,“閱讀與感悟”《一條建議,促使一部行政法規的撤銷》思考:文章特別介紹了建議人的兩個身份——公民與法學博士,說明了什么?一條建議,為什么能使最高行政機關改變行政法規?實踐活動——實踐與評價指南:課本p23 “社會風景”——擦亮眼睛,維護權利認真閱讀課本p23-24,思考:1、根據憲法的有關規定,說明以上行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權利?2、“我給故事續一續”:假如你是小張,小李或手表廠工人們的朋友,他們向你訴苦,但因為不懂得憲法知識不知道該怎么辦,作為朋友,你給他們出個主意,并將這個故事成功地續下去。五、小結
六、教后記
《憲法保障公民權利》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理解憲法何以能成為根本大法。理解憲法與公民、憲法與國家機構的關系,了解憲法在保障公民權利中的作用及這種作用發揮的途徑,理解學習和遵守憲法的必要性,懂得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維護憲法的權威。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憲法的嚴肅性與權威性,憲法對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強法律觀念,提高憲法意識激發對法律知識的興趣,養成崇尚法律的習慣,形成正確的人權觀念,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
二、教學重點:憲法保障公民權利,公民要樹立憲法意識。
三、教學難點:公民的權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教學方法:
情境研討與講授結合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導入:引導學生進入探究園里的“憲法、民法、刑法、立法法”一家人爭論不休的情境,讓學生討論到底是哪部法律的地位最高。并說出理由。
2、展示教學內容:
一、憲法的地位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法律體系中地位最高。
(二)憲法擁有最高地位的原因
(1)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
讓學生找出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
(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最高的法律效力體現在哪里?
(3)憲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二、憲法對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
(一)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為什么?因為憲法是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基礎和前提)
(二)憲法規范和限制公共權力
1、國家權力來自人民,是公民通過權利的享受賦予的。國家機關必須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保障與維護公民的權利。
2、國家工作人員在行使公共權利時必須怎么做?
(三)國家機關按憲法的要求保證公民權利的實現
問:國家和政府為什么負有這個責任?(學生分析回答)
(四)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系
閱讀教材“社會風景”思考:李老伯為什么心里不平靜?他是根據什么來獲得問題的解決的?國土部門在行使什么權利?請你評價國土部門的行為?這件事說明的什么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發?(學生分析回答)
1、立法保障2、司法保障
作為公民,我們在享有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的同時,也有義務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權威性,從小樹立憲法意識
三、樹立憲法意識 維護憲法權威
(一)、認真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
(二)、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
(三)、青少年要積極關心國家大事
閱讀教材p23-24。思考:以上行為侵犯了公民是哪些權利?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渠道來解決?(學生討論回答)
課堂總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5.3憲法保障公民權利
一、憲法的地位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法律體系中地位最高。
(二)憲法擁有最高地位的原因
二、憲法對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
(一)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二)憲法規范和限制公共權力
(三)國家機關按憲法的要求保證公民權利的實現
(四)以憲法為核心的公民權利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