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學習內容:
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教材分析:
本目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說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發,是上一節內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分別國家機關、團體組織、公民個人三個層次上介紹了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一些真實案例的分析,深刻認識“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強法治觀念;通過對憲法是最高行為準則的正確理解和認識,感受到憲法具有的最大權威,樹立憲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識到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初步培養承擔依法治國的歷史責任感。
能力:結合憲法和法律的有關原則和規范,具備基本的辨別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或公民個人行為是否違憲違法的能力;通過對相關案例的分析,認識到任何人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權。
知識: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最高的行為準則。
重難點、
重點:憲法是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
難點: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準則
學習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初步感悟
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探究憲法的相關問題。了解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國安邦”方面的具體體現--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環節二、自主探究 全面理解
學習任務、閱讀教材p87---p91頁。思考: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的表現?
(1)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誰?人民通過什么方式管理國家的?
(2)各級政府法院檢察院分別行使哪些國家權力?
(3)憲法作為最高行為準則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規定體現在哪些方面?
(4)我國有哪些社會團體和組織?其中,處于領導地位的是哪個?
(5)中國共產黨應該如何模范的遵守憲法?
(6)為什么要讓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7)憲法的尊嚴和權威關系到國家命運、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我國每個公民都要增強 ,樹立 ,大力宣傳 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作為青少年應該如何遵守憲法?
環節三、思維互動 解難釋疑
1、師生互動,組間交流,解決自學中個人和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2、我們一起分析判斷:
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是行政與司法合一,政府凌駕于法律之上。在這種政治化社會中,“人治”代替“法治”人存政舉,政府是全能的,具有巨大的權威,相對于民間社會來說,力量過于強大,因此權大于法。
環節四、知識整合 系統小結
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的最高行為準則(體現?)
憲法是最高的行為準則――憲法是一切團體和組織的最高行為準則
憲法是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如何遵守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