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親近師長復習教學案
(2).逆反心理問題
①逆反心理的含義:青少年時期的一個明顯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較強的逆反傾向,這傾向表現為情緒偏激、語言頂撞、行為越軌、消極冷漠,甚至“敵視”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等,這種 抵觸 、 不順從 的心理狀態,這就是“逆反心理”。
②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a. 進入青春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又由于與父母存在代溝,所以迫切希望擺脫父母對自己的監護。
b. 父母對子女管的太多,過于嘮叨,期望太高。
c. 老師只注重學習成績或教育方法失當。
③逆反心理的危害:但是,如果發展到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則會導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學習被動、工作消極等后果,甚至還可能產生病態心理或犯罪心理。這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對我們身心健康發展也是非常有害的。影響親子關系,嚴重者甚至導致家庭分裂,甚至違法犯罪。
④克服逆反心理的對策:
a. 要努力培養發散 思維,從多方面考慮問題,
b.同時提高文化素養,提高心理適應 能力,做到理智多于情感,這樣就能拓寬思路,從偏執中解脫出來;
c. 要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體會他們言語的真實動機;
d.要把握自我,在要和父母發生沖突的時候,盡力克制自己,同時也提醒父母息怒;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的提出,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
e.如果與父母發生矛盾,首先看看是不是自己的 逆反心理在作祟,并且嘗試著 換個角度 去思考問題,這樣就可能走出與父母“對著干”的誤區。
(3)怎樣正確處理和父母的關系?(怎樣做到有話好好說?)
①我們要客觀地看待父母,諒解父母的 過失,試著敞開心扉與他們 交流 ,真誠了聽取他們的勸告;
②子女要要學會換位思考;
③經常與父母交流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交流時,少用命令式口氣,多用商量的口氣 ;
④及時體察父母的心情、感受,多作解釋,爭取得到父母的理解;
⑤說出自己的心情、感受,或通過書信的方式試著與父母進行情感交流。
⑥作為子女應該敞開心扉,積極地與父母交流、溝通,努力做到 有話好好說 ,說說我們對父母的 心里話,讓他們走進我們的內心世界。
3、 全面地理解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培養尊師、敬師的情感。
(1)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
我們不僅要經得起老師的表揚,還要能承受得住老師的批評。表揚與批評是老師經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也是老師對學生的一種關心和愛護,更是老師應盡的責任。表揚好比加油站,受到表揚不要頭腦發熱,要找出差距,繼續努力;批評好比防疫站或急診室,受到批評不要耿耿于懷,要虛心接受,有錯就改。
(2)為什么要尊敬我們的老師?
①老師是文明的使者,向他們表達敬意,就是給予文明應有的尊嚴。②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的行為規范,尊師重教是社會文明的標志,尊重老師,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類的文明和進步。③教師承載了太多家庭的希望和責任,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振興中華培養人才,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3)現代社會新型的師生關系?
現代師生關系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教師和學生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尊嚴,是一種相互教育、互相感染、教學相長的關系。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環境和氣氛中,師生雙方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構建起一種新型的、良好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