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和隱私權 導學案
a.不合法,因為侵犯了小曾的隱私權
b.合法且應提倡,因為有利于保障鄰居家的財產安全
c.合法但不值得提倡,因為這是愛管閑事的表現 d.不合法,因為侵犯了小曾的名譽權
非選擇6.開學至今,文華的媽媽都還沒見文華把測驗的成績告訴過她。向文華了解學習情況時,文華也總是支支吾吾,從不正面回答。一天,文華的媽媽還是忍不住向班主任老師了解文華的學習成績,才發現文華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晚上,媽媽就文華的學習問題跟文華談時,文華生氣地說: “媽媽,你怎么可以向老師打探我的學習成績,我的成績是我的隱私,你這樣做侵犯了我的隱私權。”
文華的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課后反思】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課題:第五課《隱私權受保護》
【課前使用說明】1、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結合學習目標和學案,復習課本內容,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內容。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組長組織組員對學案進行討論,幫助有展示、點評任務的同學高效完成任務。
【學習目標】:通過教學,要求學生記住隱私的內涵,隱私權的內容及澄清“隱私即丑事”的錯誤觀念;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自主地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關案例,初步形成一些保護個人隱私的技能;讓學生樹立人格獨立觀念,具有隱私意識,培養尊重他人隱私的信譽感、責任感。
【知識梳理】1、隱私的含義和內容: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不愿為人所知、侵擾的個人秘密;總有許多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純個人私事,這些都屬于隱私。具體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體缺陷、婚戀情況、家庭關系、財產狀況等;個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會交往等;私人領域,如住宅、個人行李、書包等。
2、保護隱私的必要性: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和傳播媒介越發達,個人隱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們對自身安寧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這是因為人人有隱私,如果個人隱私被非法公布于眾,就無異于生活在玻璃屋里,只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惶惶不可終日。
3、隱私權的含義: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4、法律保護隱私的意義: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的安定。
5、隱私權的內容:隱私權的真諦是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公民的住宅屬于公民個人的生活領域,未經本人允許,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監聽、監視,執法有員不得無視法定程序非法搜查。公民有權對個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開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關系、儲蓄密碼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傳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公民有權對個人通信內容保密,對的信件、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開。公民有權自己決定利用自己的個人信息從事有益于社會的活動,如將自己特殊的生活經歷寫成自傳,公開自己的信件等。
6、侵犯隱私權的后果:侵擾他人隱私的行為,既是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 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7、如何尊重他人隱私權:尊重他人隱私,就要樹立隱私意識。明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破除我國傳統文化中“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類宣揚人格依附的陳舊觀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間,不搬弄是非、揭人短處、擾人安寧;不因好奇而熱衷于打聽別人私事、傳播別人的秘密。我們要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若干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