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行為與后果教案
主備人用案人
授課時間
總第 22 課時
課題第7課 行為與后果 第2課時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行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為產生良好的結果,不良的行為產生不良的結果。懂得個人的行為不應該危害自己、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 能力目標:培養明辨是非和嚴于律己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三思行為所產生的結果,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
重點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難點任何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要以不損害他人、集體的和社會的權利和自由為前提
教法及教具合作探究、討論 多媒體、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內 容
個案調整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
活動
一、預習檢查:
(給出學習提綱)
1、 每個公民行為自由的前提是什么?
2、 每個公民應對自己行為承擔那兩方面的責任?
3、 不承擔責任的危害有哪些?預習檢查:各組成員互相檢查預習情況,看看哪個最棒?(提倡預習,旨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二、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課件展示)場景一:同學王娜上學遲到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嘴里嘟噥著:“都怪媽媽沒叫醒我。”場景二:同學劉健拿著考了56分的物理試卷,心里在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師講課特沒勁,我一點都不感興趣。”場景三:放學后大掃除,同學張強抱著籃球對正在掃地的同學說:“你們多干點兒吧,我練球去了。”場景四:同學姜艷在實驗室里不小心把試管打碎了,她悄悄地對旁邊的同學說:“別吱聲,裝作什么事都沒發生。”學生探究討論,教師總結引出課題。
四、新授內容:點撥: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有行為。只要有行為就會產生一定的后果。而我們每個人都應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道理雖然簡單,那生活中的人們對“責任”的認識及表現又怎樣呢?探究: 我看<劉海洋傷熊事件>
小組合作,明確學習內容
從以上四幅場景中,你能看出四位同學身上缺少點什么?你有何感想?從學生身邊事例談起,激發學生對學習本框內容的熱情。
完成書p80-81“探究” 如何看待劉海洋的行為?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內 容
個案調整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
活動
歸納:①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不負責的表現②要受道德上的譴責③要負法律上的責任點撥:每個人都有行動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須以不損害他人的、集體的和社會的權利和自由為前提。在一個崇尚道德和法律的社會,一個人不可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