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桿“秤”——明辨是非為人正直教案
心中要有桿“秤”——明辨是非為人正直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道正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優良品質,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堅持正義,主持公道,敢于說真話;
2.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堅持正確的言行,坦率地對不良現象提出批評;做到公正的態度對待同學。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正直是高尚的;尊敬和愛戴正直的人;愿意做一個正直的人。
重點和難點
重點:
為人正直的重要性;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難點:
辨別是非的依據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獬豸xiezhi的圖片)問:知識是什么動物?有什么含義嗎?
(據《異獸志》說,它是東北特產動物,能辨別是非善惡曲直,見有人相斗,便以頭上的獨角去頂撞壞人。在我國古代,執法官頭上的帽子就叫獬豸冠,表示他能像獬豸一樣執法嚴明。)揭示課題——《明辨是非為人正直》
設計意圖:出示獬豸的圖片,引入明辨是非的話題。
生活在線
對下列同學的言行,你如何評價?
“等價交換”周云叫王海替他做值日生打掃衛生。王海說:“那你就幫我做作業吧。”
打掃衛生和做作業時他們各自的責任,應該自己完成,不能作為利益互相交換。是不正確的。
“打抱不平”一個同學打翻了周云的飯盒,卻假裝沒看見.王海說:“等我去戳他的單車車胎!”
同學之間的矛盾應該通過交流溝通解決,不能“以牙還牙”。
“好樣的”一個青年因屢次打架傷人被拘留了,王海對周云說:“我知道這個人專為朋友兩肋插刀,是個好樣的!”
對社會上的不良行為沒有正確的判斷,缺乏正確的是非觀。
課堂探討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或一件事情的是與非、對與錯,決定一件事該做還是不該做呢?
知識點撥
不是個人主觀興趣、愿望和好惡,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是”是指:人的行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損害國家的,集體的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反之,則為非。
設計意圖:出示生活中不辨是非的情形讓學生分析對錯及原因,從而得出明辨是非的依據。
借我一雙慧眼
判斷下列觀點和社會現象的對錯。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為所欲為,出口成“臟”。沉迷游戲,不能自拔。
個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判斷下列行為的是非,并說說其影響?
(出示圖片《聚精會神》——考試作弊,影響自己的學業發展和身心健康,影響同學關系,敗壞學校風氣)
(出示闖紅燈的照片——對自己的生命安全有危害,擾亂交通秩序)
(出示足球犯規的照片——影響比賽的正常進行,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敗壞自己的形象等)
知識點撥
不辨是非的危害
在校園生活中不辨是非的做法:既影響著學校的學風和形象;影響同學關系;也妨礙著自身的健康成長和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在社會生活中,這些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言行舉止:不僅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而且破壞了社會風氣,危害了社會秩序。
設計意圖:通過漫畫《聚精會神》、闖紅燈和犯規的圖片分析,讓學生概括在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不辨是非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