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桿秤
第十一課 心中要有桿“秤”
課時:三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公平 意識,學會公平 地對待別人。
2、增強正義感,能樂于助人,做到見義智為。
3、確立是非觀念,做一個正直的人。
[知識與能力]1、能列舉生活 中的事例說明公平與不公平的表現,知道公平是相對的。
2、懂得公平待人對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義。
3、知道維護正義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道德義務,結合實際說明在日常生活 中我們該如何支維護正義。
4、能夠根據判別是非的標準,區分現實生活中的是與非。
5、懂得一個正直的人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教學重點:維護正義是每一位社會成員的道德義務。
教學難點:未成年人要學會見義智為。
教學后記:
本課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人們能否公平待人,是否具有正義感,能否明辨是非、做一個正直的人,不一定要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而是自己的內心感受,因而他人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做出客觀評價的。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1:追求公平
導入新課:
走近公平----“是否公平大家談”
材料:XX年12月9日,出租車司機高海軍因著急送一名臨產的孕婦支醫院而邊闖紅燈。后來,交警欲對其處罰。高海軍認為他是為送臨產孕婦,該減免處罰,娘奔死,兒奔生,時間關乎兩條人命,救人比什么都要緊,生命之于紅燈,人性之制度,這種情況下,違反交通規則闖紅燈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交警還是對他做出了處罰。
q:交警的做法正確嗎?這樣的處罰對出租車司機高海軍來說公平嗎?
(教師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真實的看法)
(學生 討論、發言,交流自己的看法)
t:評價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認識,通過總結加以提升。出租車司機為救人而馮紅燈,對他這種精神,相關部門該對他進行獎獎勵;但馮畿燈畢竟違反了交通規則,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應受到處罰。
(設計意圖:對于公平與否,不同的學生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和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道德兩難問題的設計,引起學生 情感的沖突,讓學生在思考和分析中體會公平。)
講授新課
活動一:眾說紛紜話公平
t:同學們,你們是怎樣理解公平的?公平就是┅ ┅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有比較廣的參與度,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放表達他們對公平 的看法,然后教師介紹一些中國別人理解的公平,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公平的理解。)
生:回答略。
t:剛才同學們都表達了自己對公平的看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其他人對公平有哪些認識。
出示材料:美國哈佛大學的哲學大師羅爾斯關于公平的三條原則:
(1) 每個人有獲得最廣泛的、與他人相同的自由;(權利平等)
(2) 人獲得的均等待遇,其所獲得的地位、利益應該對所有人開放;(機會平等)
(3) 如起始狀況(收入和財富分配結果的平等)不同,處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應用“補償利益”的辦法來保證。(分配結果的平等)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其實質是一樣的。一般來說,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