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桿秤
結束新課:
公平是相對的,在理解公平時,我們要善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寬廣的胸懷來看待公平。
結尾: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主題曲,天地之間有桿“秤”。
教學設計2:維護正義
導入新課:
《長霞當舞------任長霞生平事跡》
(網址:)
t:任長霞為什么讓我們所有中國人感動?
s:回答略。
t:導出本課主題。
講解新課:
板塊一:走進正義
活動 一:聯想無極限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使學生對正義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課件展示)提到“正義”,你會聯想到哪些詞匯?
t: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進行搶答,比一比哪組說得又多又準確。
(學生討論、回答)
t:(簡要點評)在同學 們的字典里,什么是正義呢?
s:回答略。
t:(評價學生對正義的認識,通過總結加以提升)
活動二:短詩帶來的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白以消極的態度對待非正義的行為,會產生不得的社會影響,從而使學生更加理發地認識正義。
(課件展示)馬丁神父的懺悔錄
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刻著一位德國新教牧師留下的發人深省的詩。他曾是納粹的受害者,也是對非正義保持沉默的受害者。
“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后來他們追會成員,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后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t:馬丁神父為什么而懺悔?
s:回答略。t:對非正義現象的忍讓會產生什么后果?
(學生討論、回答)
t:(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對非正義現象的忍讓,客觀上會縱容非正義 行為,最終禍害更多的人,有一天可能受害的是自己。
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活動一、二,概括出正義的基本要求。
活動三:憶往昔,年今朝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到有正義感做人的基本要求,初步樹立做有正義感的人的信念。
t:請同學們講一些中華民族古往今來有正義感人物的故事。
(學生講述、交流)
t:中華民族具有崇尚正直的傳統,有正義感,為人正直,這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優良品德,我們中學生也要努力做一名有正義感的人。
板塊二:維護正義
活動四:誰來為我做證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正義需要全社會成員來維護。
(課件展示)漫畫《誰來做證》(漫畫內容為:一小偷當眾偷包,眾人圍觀,警察抓信小偷后,無人站出來指證小偷。)
t:年了這幅漫畫后,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討論,回答)
t:在感嘆世態炎涼的同時,我們要明白,正義需要我們,維護正義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道德義務。
活動五:辯一辯、想一想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正義和正義行為離我們并不遙遠,做一個正義的人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課件展示)
1、 學校里有位殘疾學生,不少同學嘲笑他、欺負他,你會------
2、 見到有個別同學放學后進入網吧,你會-----
3、 班里有位同學由于家境貧寒,準備放棄學業,你會-----
4、 社區里有位孤寡老人,無人照顧,你會-------
t:面對這些情況,同學們的不同態度,會有什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