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權利
第三課時 公民依法享有批評、建議權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認識到行使批評建議權有利于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
2、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作為公民要有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意識,積極主動行使民主權利。
3、 通過調查討論學生能夠對有關部門起草批評建議書。
【教學重點】公民行使批評建議權有利于監督國家的工作,對于國家的廉政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具有重大意義。
【教學方法】講授法
【學習價值】 通過中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活動,形成可行性的調查報告,向有關部門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議,以此加強中學生的民主監督意識。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的態度。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好,在講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封學生給教師的倡議書。
請看一張調查表
問題 答案正確率 答案錯誤率
傳染病是怎樣引起的? 0% 100%
傳染病通過什么途徑傳播 33% 67%
抗生素的作用是什么 50% 50%
酒精對病毒性感染有無作用 47% 53%
。。。。。
“非典”時期,恐懼比病毒更可怕,科技日報對北京公眾對傳染性疾病基本知識進行的調查,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96份,調查地點:北京市市區的大學、中學機關單位、商店等公共場所。調查對象:除8人初中學歷,其它均為高中、大專、大本、研究生甚至大學教授。結果非常令人擔憂。通過這次調查,反映出我國公民健康知識,尤其是傳染病防治知識方面的欠缺。對此,怎么辦呢?
專家們建議把傳染病寫入課本。
專家們行使的是什么權利?有什么意義?咱們今天一起討論學習。
【學習新課】
三、公民依法享有批評、建議權
批評、建議權是人民監督權的一種,是我國憲法和法律所保護的公民的一項民主權利。
1.我國公民享有的批評、建議權具有法津保障
(提問閱讀)
什么是批評權?什么是建議權?
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閱讀教材p71-72有關內容。
批評權是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提出批評意見的權利。
建議權是公民對國家機關、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的權利。
問題:公民行使批評、建議權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呢?
批評、建議權是我國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一項民主權利。
(多媒體顯示)
我國憲法第27條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
我國憲法和法律不僅賦予了公民批評、建議權,而且保障公民行使這一權利,對打擊報復者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
我國憲法和法律確保公民享有并依法行使批評、建議權。黨和國家領導人也非常重視人民的監督工作o
1999年9月底,北方交通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初二地理環保小組的10多名同學致信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務院總理朱熔基,就加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8項建議。朱總理收到了他們的信,而且用毛筆在上面作了批示:
(多媒體顯示)
“初二學生如此關心環保,情真意切,令人感動,實令我等長輩慚愧。”
朱總理還請有關新聞單位予以報道,“以促進全國人民提高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