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要有桿秤
活動二:追求社會公平
材料一:《水滸傳》中白勝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燒,田中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煎,公子王孫把扇搖。”
材料二:歷朝農民起義的口號材料: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正義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明朝末年李自成農民正義提出“等貴賤,均貧富”。
t:為什么歷朝農民都會發動起義?
s:回答略。
t:這些口號可以說明什么?
s:回答略。
材料三:在省部級主要領導班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強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必須把社會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期間,社會和諧發展需要解決“四大矛盾”:
① 分配公平失衡,貧富差距加大;②教育不公,發展不均;③看病難,看病貴仍待解決;④勞動力供大于求,社會保障缺口多。
t: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為維護公平做了哪些努力?
s:回答略。
課堂調查:
可以讓班里已經享受減免學雜費的外來務工子女和“兩免一補”政策,幫困助學政策受益的學生來談受益的情況,并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制度在實現社會公平方面的優越性,引導學生了解對實現社會公平的積極意義。)
t:“新《義務教育法》從XX年9月1日開始正式生效,我們常州在貫徹《義務教育法》方面已經領先了一步,進一步保障農村孩子、流動人口子女享受義務教育,從今年秋季開始,全市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收,由各級政府承擔。”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的工作實現了兩個突破;即城鄉一體和內外一致。我市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法律保障。
活動三:學會公平待人
XX年5月4日男單1/8決賽中劉國正和德國波爾在第七局打到12:13時,劉國正回球后球落到地板上,球出界了嗎?如果是的話,劉國正將以12:14輸掉決勝局,從而輸掉整場比賽,而此時有一個人示意裁判球擦邊了,這個人就是波爾,最終劉國正以15:13反敗為勝進入8強。
當記者問波爾:“你知道不知道如果那個球沒有被判為擦邊,勝利就屬于你了。”波爾說:“當時我沒想那么多,因為那球是擦邊了,比賽就是這樣,公平競爭嘛,我必須這樣做,公平讓我別無選擇。”
t:請同學們就波爾的做法談自己的感想。
s:回答略。
t:從波爾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到他高尚的道德品質,在與他人交往中,公正、平等地對待周圍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與尊重。而且能否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將對他人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追求公平,要求社會和他人公平地對待自己的同時,自己也公平地對待別人。
活動四::理智面對不公平
(小組合作討論)要求:4人組成一個小組,推選1名組長和記錄員。
1、請每們同學談談自己曾經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當時的真實感受。記錄員做好小組成員發言的書面記錄。
2、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講座問題,遇到不公平情形時我們應該怎樣做?記錄員記錄小組成員列舉的對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認可的對策。
3、 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推舉1名代表在斑上交流小組的主要觀點。
4、由同學代表進行本次主題講座的小結、點評。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是希望學生能結合知、情、意、行綜合看待公平問題,自覺培養對待公平問題的理智感,并培養自己的主人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