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自我(精選6篇)
塑造自我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 2、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及思維辯別能力; 3、為教學質量檢測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要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學會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難點】:要懂得人生中責任的意義,認識行為與后果的關系。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練習、提問相結合
【教學過程】:
[復習專題內容]
1什么是自尊,自尊為什么能夠促使健康人格形成。
2自尊與知恥的關系,羞恥心對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拒絕卑下,潔身自愛,才能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3如何建立自尊,分析妨礙形成自尊的心理和道德障礙,說明建立自尊人格,需要克服自卑、自負和虛榮。
4在青少年階段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的重要性,做人必須有一把良知的標尺。5正確對待來自長輩親朋、公共傳播媒體、社會流行等方面的各種社會影響,明辨是非。
6如何克服判斷是非的障礙,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7伴隨著成長,做人的責任也產生了,要認識自己行為的后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8從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四個方面明確少年階段的責任。
9掌握培養責任感的方法。
[課后作業與練習]
1、分發練習卷
2、復習鞏固專題知識
3、交代練習的有關注意事項
【教師小結】:
通過這堂課專題系列內容的全面分析,運用教材內容,培養綜合理解、分析和運用能力,真正掌握此內容。
【后記】:本堂課在體現學生活動主體性方面尚顯不夠,如何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這個兩難命題,我正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課題】:第一單元測試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 2、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及思維辯別能力; 3、要求學生40分鐘完成答卷。
【教學重點】:基礎知識運用
【教學難點】:個案分析。
【教學方法】:閉卷考試
【教學過程】:
1強調考試紀律,要求全體學生遵守雙峰寨中學的考試規定。
2分發試卷題。
3巡查。
4收卷。
【后記】:多數學生認真獨立答卷,但有少數學生交頭接耳。
【課題】:第一單元試卷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2、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及思維辯別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知識的了解。
【教學重點】:基礎知識運用
【教學難點】:個案分析。
【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1分發試卷題。
2。公布此次考試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人數、合格率、優秀人數、優秀率。
3分析考試情況。
4講解試題。
5布置學生預習下一節課文。
塑造自我 篇2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 2、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及思維辯別能力; 3、為教學質量檢測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要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學會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難點】:要懂得人生中責任的意義,認識行為與后果的關系。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練習、提問相結合
【教學過程】:
[復習專題內容]
1什么是自尊,自尊為什么能夠促使健康人格形成。
2自尊與知恥的關系,羞恥心對于自尊形成的作用,知恥才能有所不為;拒絕卑下,潔身自愛,才能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3如何建立自尊,分析妨礙形成自尊的心理和道德障礙,說明建立自尊人格,需要克服自卑、自負和虛榮。
4在青少年階段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的重要性,做人必須有一把良知的標尺。5正確對待來自長輩親朋、公共傳播媒體、社會流行等方面的各種社會影響,明辨是非。
6如何克服判斷是非的障礙,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7伴隨著成長,做人的責任也產生了,要認識自己行為的后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8從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四個方面明確少年階段的責任。
9掌握培養責任感的方法。
[課后作業與練習]
1、分發練習卷
2、復習鞏固專題知識
3、交代練習的有關注意事項
【教師小結】:
通過這堂課專題系列內容的全面分析,運用教材內容,培養綜合理解、分析和運用能力,真正掌握此內容。
【后記】:本堂課在體現學生活動主體性方面尚顯不夠,如何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這個兩難命題,我正在思考和探索之中。
【課題】:第一單元測試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基本知識; 2、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及思維辯別能力; 3、要求學生40分鐘完成答卷。
【教學重點】:基礎知識運用
【教學難點】:個案分析。
【教學方法】:閉卷考試
【教學過程】:
1強調考試紀律,要求全體學生遵守雙峰寨中學的考試規定。
2分發試卷題。
3巡查。
4收卷。
【后記】:多數學生認真獨立答卷,但有少數學生交頭接耳。
【課題】:第一單元試卷分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2、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綜合及思維辯別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知識的了解。
【教學重點】:基礎知識運用
【教學難點】:個案分析。
【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1分發試卷題。
2。公布此次考試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人數、合格率、優秀人數、優秀率。
3分析考試情況。
4講解試題。
5布置學生預習下一節課文。
塑造自我 篇3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
1.1自尊自信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尊的含義,認識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
2.明白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懂得做人必須有羞恥心,能夠識別什么是卑下無恥的行為,學會節制自己,拒絕卑下,維護自尊。
3.能夠分辨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學會正確看待自己,懂得正確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夠克服自卑,擯棄自負和虛榮,自覺維護自尊的人格。
教學重點:
自尊的內涵和意義。
教學難點:
自卑的危害,自尊與自負,自尊與虛榮的區別。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討論法,講授法,情境、小品等。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以多媒體播放不同人物表情的照片,形成對比。引起學生的思考,影響人情緒漲落的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1 自尊自信(板書)
教師:以蘇格拉底的名言引起學生對自尊的興趣。尊嚴究竟是什么?請看寓言——
“人的尊嚴”
過程: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教材。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并與同桌交流書本中的問題。
第三步,引導學生逐一討論各道問題。
第四步,結合問題三,歸納出尊嚴的含義。
思考并與同桌交流:
1.智者提出的事情,你愿意去做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不愿意,因為如果做了第一件事,就將喪失身體和儀表的尊嚴,如果做了第二第三件事,就會損害道德自尊。所以這三件事情都是讓人感到羞恥,喪失尊嚴的事情。
2.智者讓少年做的三件事有什么寓意?
參考答案:人的尊嚴是來自羞恥心,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懂得潔身自愛,才能從身體、儀表到心靈維護人的尊嚴。
3.少年得到答案了嗎?你想怎樣回答他的問題?
參考答案:得到了。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
一、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板書)
1、自尊的含義: 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 (板書)
方案一:舉例分析為什么說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討論:(1)周末你喜歡穿校服校鞋還是穿另外的衣服上街?為什么?
(2)如果在街上碰到好朋友,你希望他(她)怎么評價你的打扮?為什么?
讓學生討論完,教師根據學生具體的回答進行質疑和引導,讓學生明白獲得肯定使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自我否定和別人的否定則會使我們情緒低落,心靈受傷。這些是重視儀表(形象)和滿足自尊心理的表現。
方案二:情境表演“好友見面”
討論:為什么同樣是好友見面會有不同的后果?
教師總結:情景中的人物的情緒的變化,原因在于人總是傾向于肯定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獲得肯定使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自我否定和別人的否定則會使我們情緒低落,心靈受傷。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板書)
這兩種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而而選其一。
過渡:舉例分析,我們會努力做某些事情,使自尊得到滿足;避免做某些事情,以免自尊受到傷害。自尊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使我們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我們才能更好的立身社會。
3、自尊有利于形成健康人格。(板書)
案例分析:在一次考試中,老師在改卷中發現,平時成績很差的小李同學因為作弊得了高分。為了教育這位同學和其他同學,老師假裝不知道,在課堂上故意表揚了小李同學。
討論:你認為小李同學受到表揚之后會有什么感受?
二、 自尊始于知恥(板書)
1、 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互為表里(板書)
討論:你認為小李同學以后還會想作弊嗎?
歸納出羞恥心對于行為的作用:
2、羞恥心有利于形成良好行為(板書)
以父親販賣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是他在向妻子和兒子懺悔,祈求他們原諒的的圖片顯示,讓學生思考做下卑下行為的人還有做人的尊嚴嗎?
3、拒絕卑下,有所不為,才能維護自尊(板書)
閱讀與感悟 黃紗巾
我思我悟:這條不出售的黃紗巾的價值還是10元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無可估量。因為這條黃紗巾已經包含著女孩克制的物質期望,體貼父母困難,不貪占別人的便宜,自尊自愛的品質和心靈;我們也看到了中年人關心別人、成人之美的善良為人。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大家了解自尊的含義,認識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石.也明白自尊心與羞恥心的關系,懂得做人必須有羞恥心,識別什么是卑下無恥的行為,學會節制自己,拒絕卑下,維護自尊.
教學反思:
塑造自我 篇4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
復習導航
1.什么是自尊?自尊對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什么意義?
(1)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愛護自己,從身體、儀表到行為、心靈,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自尊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使我們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我們才能更好地立身社會。
2.自尊心和羞恥心的關系怎樣?怎樣才能維護自尊?
(1)自尊心和羞恥心是互為表里的。因為有羞恥心,人才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有了羞恥心,我們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難為情;有了羞恥心,我們做了錯事會感到慚愧;有了羞恥心,我們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內疚。
(2)一個人的尊嚴是依賴自尊的行為樹立的。欺騙、貪婪、損人利己、卑躬屈膝、阿諛奉承、見利忘義等有損人格的行為會毀滅自尊。拒絕卑下,潔身自愛,才能維護自尊。
3.自卑的表現、危害有哪些?如何走出自卑?
(1)自卑的表現:自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當我們在自己的弱點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會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貶低,甚至自暴自棄。危害:自卑妨礙我們建立快樂的人生。
(2)走出自卑,就要樹立自信,學會尊重自己,客觀看待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無完人,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悲觀嘆息不能使我們前進一步,自強不息卻可以改善我們的不足。
4.怎樣樹立自尊人格?
(1)樹立自尊人格,需要懂得區別自尊與自負。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負是過度地自我肯定。
(2)樹立自尊人格,需要分辨自尊與虛榮。自尊是對自身內在價值和尊嚴的追求,而虛榮追求的是表面的榮耀。
5.做人的良知是什么?怎樣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
(1)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確的是非善惡觀。
(2)學會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價值選擇導致的不同后果。選擇怎樣的人生理想,做一個怎樣的人,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6.怎樣正確對待社會影響?
(1)對社會影響要做選擇和判斷。來自各方的社會信息,都要在我們頭腦中過濾篩選,運用良知的標尺加以判別。只有吸收有益的營養,剔除無益的糟粕,拒絕有害的毒素,我們才能健康成長。
(2)正確對待來自長輩親朋的影響。長輩、親朋常常是我們生活的向導,但對長輩的言行我們也需要分清是非,問個究竟,而不能無原則地一概服從。長輩如果做錯了,我們也應該幫助糾正。
(3)正確對待公共傳播媒體發出的信息。公共傳播媒體是社會的鏡子,反映著光明,也暴露著黑暗。報刊書籍、電視、互聯網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座無邊無際的信息的森林,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們要采摘什么,拋棄什么,避開什么,學會選擇是最重要的。
(4)正確對待“社會流行”。“社會流行”是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定時期社會的經濟、文化、心理的綜合反映。它的發生,常常有商業運作的背景,也少不了從眾心理的推動。各式各樣的新潮娛樂、時尚服飾、熱門讀物、當紅明星,往往像焰火升騰般眩目一時,又象餡火熄滅般黯然失色。流行事物就像社會生活給青少年出的選擇題,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還是獨立思考,理性行動,需要我們找出正確答案。
7.怎樣跨越障礙,正確選擇?
(1)正確的是非觀需要付諸實踐。
(2)戰勝自己,抵御誘惑。
(3)打破情面,不追隨犯錯。
(4)堅持理想,身體力行。
8.為什么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人們的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后果。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品質良好的人是有責任感的人。有責任感就意味著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調節和自我引導。有責任感的人,對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認識,勇于承擔應負的責任,不推諉,不逃避,能夠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錯事。
9.少年的責任包括哪些?
(1)對自己負責。
(2)對他人負責。
(3)對集體負責。
(4)對社會負責。
10.怎樣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1)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2)學會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
(3)養成先思考、后行動的習慣。
(4)對自己行為的后果承擔責任。
塑造自我 篇5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
1.3自我負責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重點:
少年的責任
教學難點:
做有責任感的人
教學方法:
自學法,講授法
教學設計:
1.老師出示問題:(1)什么是責任?
(2)為什么說做人就要負責任
(3)個人行為與后果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少年階段的基本責任有哪些?
(5)怎么樣培養做人的責任感?
學生自學8分鐘,找出問題答案,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講授。
2.講述:
問題一:責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分內應該做的事,二是批因沒有做好分內應做的事而應承擔的過錯。
結合班組風景"這與我無關"吧?引導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一些責任,一些份內應該做的事,這些份內應做的事是因為每個人所扮演的不同社會角色決定的。從而引出:
(1)個人責任是個人各種社會角色責任的總和
(2)人的責任也隨社會和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3)人的責任也是分層次的
結合"實踐與評價"環節說明責任的第二層含義,這個環節可以放手讓學生云討論,體驗。
問題三:個人行為與后果有一致性,人的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后果。結合個安研計說明這個問題
問題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講述做人就要負責任
結合前面講述及"閱讀與感情"讓學生明白:一個品質良好的人是有責任感的人,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責任感,此時師可以補充一些事例,讓學生對責任感產生共鳴。
教學反思:
塑造自我 篇6
第一單元 塑造自我復習導航
1.什么是自尊?自尊對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什么意義?
(1)自尊是一種對自己人格的重視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愛護自己,從身體、儀表到行為、心靈,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不做有損人格的事情,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
(2)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自尊激勵我們奮發向上,使我們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我們才能更好地立身社會。
2.自尊心和羞恥心的關系怎樣?怎樣才能維護自尊?
(1)自尊心和羞恥心是互為表里的。因為有羞恥心,人才會節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庸俗卑賤的事情,有尊嚴地生活。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有了羞恥心,我們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難為情;有了羞恥心,我們做了錯事會感到慚愧;有了羞恥心,我們辜負了他人的期望會覺得內疚。
(2)一個人的尊嚴是依賴自尊的行為樹立的。欺騙、貪婪、損人利己、卑躬屈膝、阿諛奉承、見利忘義等有損人格的行為會毀滅自尊。拒絕卑下,潔身自愛,才能維護自尊。
3.自卑的表現、危害有哪些?如何走出自卑?
(1)自卑的表現:自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當我們在自己的弱點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會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貶低,甚至自暴自棄。危害:自卑妨礙我們建立快樂的人生。
(2)走出自卑,就要樹立自信,學會尊重自己,客觀看待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無完人,缺點和不足在所難免。悲觀嘆息不能使我們前進一步,自強不息卻可以改善我們的不足。
4.怎樣樹立自尊人格?
(1)樹立自尊人格,需要懂得區別自尊與自負。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負是過度地自我肯定。
(2)樹立自尊人格,需要分辨自尊與虛榮。自尊是對自身內在價值和尊嚴的追求,而虛榮追求的是表面的榮耀。
5.做人的良知是什么?怎樣鑄就心中良知的標尺?
(1)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確的是非善惡觀。
(2)學會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價值選擇導致的不同后果。選擇怎樣的人生理想,做一個怎樣的人,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6.怎樣正確對待社會影響?
(1)對社會影響要做選擇和判斷。來自各方的社會信息,都要在我們頭腦中過濾篩選,運用良知的標尺加以判別。只有吸收有益的營養,剔除無益的糟粕,拒絕有害的毒素,我們才能健康成長。
(2)正確對待來自長輩親朋的影響。長輩、親朋常常是我們生活的向導,但對長輩的言行我們也需要分清是非,問個究竟,而不能無原則地一概服從。長輩如果做錯了,我們也應該幫助糾正。
(3)正確對待公共傳播媒體發出的信息。公共傳播媒體是社會的鏡子,反映著光明,也暴露著黑暗。報刊書籍、電視、互聯網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座無邊無際的信息的森林,在浩瀚的信息森林中漫步,我們要采摘什么,拋棄什么,避開什么,學會選擇是最重要的。
(4)正確對待“社會流行”。“社會流行”是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一定時期社會的經濟、文化、心理的綜合反映。它的發生,常常有商業運作的背景,也少不了從眾心理的推動。各式各樣的新潮娛樂、時尚服飾、熱門讀物、當紅明星,往往像焰火升騰般眩目一時,又象餡火熄滅般黯然失色。流行事物就像社會生活給青少年出的選擇題,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還是獨立思考,理性行動,需要我們找出正確答案。
7.怎樣跨越障礙,正確選擇?
(1)正確的是非觀需要付諸實踐。
(2)戰勝自己,抵御誘惑。
(3)打破情面,不追隨犯錯。
(4)堅持理想,身體力行。
8.為什么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人們的每個行為都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后果。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品質良好的人是有責任感的人。有責任感就意味著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調節和自我引導。有責任感的人,對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認識,勇于承擔應負的責任,不推諉,不逃避,能夠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錯事。
9.少年的責任包括哪些?
(1)對自己負責。
(2)對他人負責。
(3)對集體負責。
(4)對社會負責。
10.怎樣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1)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2)學會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
(3)養成先思考、后行動的習慣。
(4)對自己行為的后果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