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知識點歸納
蛋白質 胃液、胰液、腸液 氨基酸脂肪 膽汁、胰液、腸液 脂肪酸+甘油3、營養物質的吸收:小腸:水、無機鹽、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胃: 少量水、酒精大腸:少量水、無機鹽、維生素4、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它的特點為:適于消化的主要特點:① 小腸很長,食物在其中有足夠的停留時間;② 多種消化液流入;
適于吸收的主要特點:
① 小腸很長,食物在其中有足夠的停留時間;
② 小腸內壁有小腸絨毛,增大了小腸內表面積;③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5、酶:生物體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質。酶的特點:專一性、高效性、多樣性。(敏感性)影響酶的催化作用的因素有ph、溫度等。
第三節 體內物質的運輸 血漿: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1、血液 血細胞 白細胞:吞噬病菌、抗傳染紅細胞:運輸氧氣(內含血紅蛋白)co2血小板:加速凝血,促進止血,阻止病菌入侵
(1)血紅蛋白的特點。
紅細胞內一種含鐵的蛋白質,使血液呈紅色。
生理特點:在含氧濃度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反之,在含氧濃度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與co結合后很難分離,因此常令人缺氧窒息。(煤氣中毒的原因)
(2)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區別特點。
血管名稱
結構特點
功能
動脈
管壁較厚,彈性大
送血出心臟
靜脈
管壁較薄,彈性小,大靜脈管腔內有靜脈瓣.
送血回心臟
毛細血管
數量大、分布廣、管壁薄、血流速度慢。
是進行物質
交換的場所.2、血液循環血液在由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環過程中要流經心臟兩次,可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部分。體循環過程: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過程: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為什么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將血液輸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較心房壁厚,同時由于體循環路線比肺循環長得多。動脈血:含氧量高,血呈鮮紅色;靜脈血:含氧低,血呈暗紅色。
(1)血液循環的過程
(2)血壓、心率、脈搏
血液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稱之為血壓。可用血壓計測量
收縮壓指心室收縮時,血壓上升到的最高值. 正常值為12~18.7kpa
舒張壓指心室舒張時,血壓下降到的最低值 正常值為8~12kpa(3)了解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炎癥的判斷
3、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不斷將氧氣、營養物質和激素等運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并將器官組織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帶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以保證生理活動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