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日食和月食
每 課 必 記
課 題
3.6 日食和月食
日 期
教
學
目
標
1、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過程和類型。 2、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異,認識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現象。
重
點
難
點
分
析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 日食和月食的區別 這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比看課件來的更好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相關的單獨的課件 幾個實驗的改變(不需要道具了)
教 、學 預 設
調 控 對 策 一、日食的形成原理和日食的類型 1、日食的概念 2、形成原理【實驗】 (1大、小球直徑比4:1 2用單眼觀察 3a、c時兩球一線 4調節好眼與球的距離) a.大球完全被掩蓋 (日全食) b.大球的一部分被掩蓋 (日偏食) c.大球的中間部分被掩蓋 (日環食) 也就是說:(1)月球擋住了全部的太陽光時,發生日全食。 (2)月球擋住了部分的太陽光時,發生日偏食。 (3)月球擋住了中間的太陽光時,發生日環食。 【實驗改變】這個實驗也可以用黑板和拳頭配合著做,在黑板上畫一個很大的太陽,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頭當地球,拳頭當月球,拳頭逆時針繞著頭轉過去,觀察遮掩情況。 從光學角度看,不同的日食類型是由于地球上觀察者處于月球陰影的不同區域而形成的。 (日食形成原理圖,略) 由于月球遮蔽太陽光,使月球背光一側形成長長的陰影區,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個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就產生了日食現象。 3、日食過程 做上述實驗,拳頭由右向左移:月球由西向東,對照日全食圖。 太陽被月球遮掩時從日輪西緣開始,東緣結束。 日食:先虧西 4、日食發生時,日、地、月三者應處于怎樣的位置? 日 月 地 日食應發生在農歷的哪一天? 初一(朔 新月) 5、為什么日食并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 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面與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有一個5o的左右的夾角,因此…… 二、月食的形成原理和類型 1、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變暗現象的時間可長達一個多小時(日食:幾分鐘)。 由于地球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發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古銅色”。(日食:可以看到外面的日冕) 2、【實驗改變】把后面的黑板當成太陽光,然后當拳頭自轉到頭的左前方的時候,就可以想象到月球的左邊(東緣)先虧了。 月食和月相變化是不同的天文現象。但月食的形成同樣反應了日、月、地三者的聯系。 日 地 月 那么,月食在農歷的哪一天可能發生呢? 十五、十六(望 滿月) 3、月食的類型 月全食(本影區)和月偏食(半影區) 4、由于月食中的觀測對象月輪是自身隱沒在地球的陰影區中,所以,月食的見食區可達半個地球以上,而且所有觀測月食情況可以說完全一致。 而日食發生時,日輪是被“他人”遮掩的。好比,劇場中,一個總在晃動的大個子(月球)擋住了其身后某一部分觀眾(地球上的觀測者)投自舞臺(太陽)的視線。日食見食區是一條狹窄的帶狀日食區。發生日食時,并不是地球上所有處于白晝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日食。日食發生時,在日全食見食區附近同時也發生日偏食現象。 三、日食和月食比較 日地月三者位置關系 地球上的可見范圍 發生的時間 地球上可以看見持續的時間 先虧的方向 類型 看到的樣子 日食 日月地 地月日 部分地區 初一 新月 幾分鐘 先虧西 三種 旁邊有日冕 月食 日地月 月地日 半個地球以上 十五 滿月 一個多小時 先虧東 二種 暗弱的古銅色
軼
事
記
錄
課
后
反
思
3.6 日食和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