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斷運動的地球
(1)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的時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線的西側(cè)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點。
(3)從西十二區(qū)越過日界線進入東十二區(qū),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減去一天。
第三節(jié)地球的繞日運動
1.地球的公轉(zhuǎn):地球繞日不停地旋轉(zhuǎn)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歸線 ②夏至后直射點雖南移但直射點還在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③秋分后直射點繼續(xù)南移但直射點在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歸線 ④冬至后直射點雖北移但直射點還在南半球
2.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正午太陽高度在不同的緯度、不同的時間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來看,它的分布總是從直射點向兩側(cè)減小。
3.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
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夏至日達到最大值,冬至日達到最小值。
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qū):冬至日達到最大值,夏至日達到最小值。
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太陽兩次直射,但回歸線上只直射一次。
4.晝夜長短的變化:(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全球晝夜等長
①晝長>夜長,且晝越來越長
春分 ②極晝范圍由北極點向北極圈擴大,且緯度越高晝越長
晝最長;北極圈內(nèi)全為極晝
夏半年 夏至 ①晝長>夜長,但晝越來越短
②極晝范圍由北極圈向北極點縮小
全球晝夜等長
北半球 秋分 ①夜長>晝長,且夜越來越長
②極夜范圍由北極點向北極圈擴大,且緯度越高夜越長
冬半年 夜最長;北極圈內(nèi)全為極夜
冬至 ①夜長>晝長,但夜越來越短
②極夜范圍由北極圈向北極點縮小
春分 全球晝夜等長
(5)五帶的劃分:
第四節(jié) 日歷上的科學(xué)
1.年、月、日的科學(xué)概念。
(1)人們根據(jù)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產(chǎn)生的四季交替現(xiàn)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2)人們根據(jù)月亮繞地球公轉(zhuǎn),產(chǎn)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3)人們根據(jù)地球自轉(zhuǎn)所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形成了“日”的概念。
2.歷法的種類。
(1)陽歷:
①陽歷又稱為太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運動周期為基礎(chǔ)而制定的歷法。它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歷法,所以又叫公歷。
②置閏方法(閏日):凡公元年數(shù)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shù)后邊是帶兩個“0”
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如:16xx年是閏年,17xx年、18xx年、19xx年皆不是閏年,xx年是閏年)
③公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公歷閏年多出1天安排在2月,平年2月28天,閏年就29天。
(2)陰歷:是根據(jù)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制訂的。
(3)陰陽歷:
①兼顧月亮繞地球的運動周期和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而制定的歷法。陰陽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地球的公轉(zhuǎn)周期,是一種“陰月陽年”式的歷法。它既能使每個年份基本符合季節(jié)變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與月相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