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下冊:第7課 運動
初中美術教案:第7課 運動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術教案:第7課 運動)
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造型·表現”領域的階段目標,運動教材選擇了“運動”這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課題。通過本課運動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探索美術的表現語言、表現手法,引起學生對運動藝術與科學的關系的一些思考。
教材運動從美術作品中運用具象的表現手法來表現運動的過程入手,引導學生探索表現運動的方法、角度,教材還通過欣賞運用抽象的表現手法表現動感的雕塑作品,讓學生對美術的表現形式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材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嘗試運用畫筆記錄舞蹈的運動形態,這一活動的設置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分析、掌握運動的特點,結合對美術作品的賞析,讓學生對藝術作品怎樣表現運動有一個基本認識。第二個活動是讓學生嘗試演示并畫出樹葉和紙飄落的軌跡,這一活動設置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抽象的表現形式有一定的認識。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選擇適當的工具材料,嘗試做一個表現運動的小雕塑,這實際上是對前面所探索、總結出的知識經驗在實踐中如何加以運用的一個學習過程。
“評價建議”主要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個讓學生對自己學習
情況進行檢驗的方法參考。
“資料庫”中選用了一些活動雕塑圖片,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這些極具動感而有趣的雕塑,產生強烈視覺沖擊力,以擴展學生的視野,帶給學生新的思考。
“學習大空間”中選擇了具有動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運用的實例,提供了學習遷移的途徑。
二、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運動的本質特點。
◆讓學生嘗試運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現出運動的形態。
◆讓學生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有進一步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作語言,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教材選擇米隆的《擲鐵餅者》導入,經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運動中力與美的結合,給人以視覺享受。緊扣本課主題,教材還選用了其他表現運動的雕塑作品,從不同表現的角度和方法進行探討。
結合“活動一”嘗試表現,教材安排了繪畫作品欣賞。選擇了敦煌壁畫中表現狩獵場面的一幅作品,流暢的線條、夸張的造型、艷麗的色彩使畫面充滿動感,引導學生感受其神韻,體會其表現手法。同時還展示了法國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樓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時空的狀態表現在同一畫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樓梯時的連貫動作,描繪出運動的感覺。兩幅繪畫作品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表現出運動的狀態,使學生對美術的表現語言有進一步認識,從而啟發學生進行不同的嘗試表現。教材選擇了一幅攝影作品,拍攝的是一位花樣滑冰者的舞蹈形態,要求學生用某些表現手法進行表現。有意識選擇這張重動態表現,而缺乏細節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對動態的關注。
教材還選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圖片,不同的造型表現出強烈的動感,以豐富學生的表現語言,幫助其創作。
教材呈現了一個金屬質感的雕塑作品,說明材料與作品表現的關系,加強學生對材料和質感的認識。兩幅學生作業側重于動態的把握,以及對不同材料的選擇,難度適合學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教材中所選用的一些圖片,考慮呈現表現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點信息,老師還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一步進行補充。通過作品欣賞,能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