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下冊:第7課 運動
“活動一”的嘗試練習,如果有更好的圖片,應不拘泥于教材中所附資料照片,以動感強烈、易于表現為原則。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可能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動二”立足于學生對物體運動軌跡和形狀的把握,不排除有其他好的教學選擇,更利于學生觀察。
五、教學建議i.關于教材處理的建議可以收集一些表現靜態的美術作品、照片,通過比較分析幫助學生把握表現動態的方法。
還可以選擇一些第一、二個學習活動的學生作業給學生參考,注意考慮能較準確表現教學意圖的作業。
2.關于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可以從最感興趣的運動之類話題導入,選擇欣賞的圖片盡可能接近學生生活,例如學生熟悉的運動員比賽的照片、校運會學生比賽的鏡頭、或學生運動時的特寫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還可以播放具有強烈節奏感與動感的音樂渲染氣氛,使學生從音樂中加強對運動的理解。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教師演示和學生表演相結合,建議教師演示一些物體運動的狀態,或讓學生上臺示范表演不同的動態,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例如讓學生表演舞蹈或體育運動的動作,可以用速寫方式記錄;用不同的手勢舞動彩帶,學生觀察彩帶運動的軌跡等。
4、關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合理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無疑能優化教學。學生進行示范表演時可以用數碼相機拍攝,連接電腦演示,分析其動作形態、重心,把握運動感產生的特點,有利于創作。當然本單元不強調對媒體的特殊要求,合理地運用教材資料,完全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5.關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活動二”環節,可以分組實驗,每組用文字和圖形的方式記錄結果,注意分工明確。學生演示時應調動其積極性,充分享受其中的樂趣。
[教案]郭丹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7課運動 年級
7年級下冊
執教
郭丹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一、設問導入
1.欣賞劉翔在第28屆夏季奧運會男子110米跨欄項目中跑的全過程,感受運動在視覺上給人帶來的速度美、動作美、力量美和韻律美。
2.設問:在美術創作中可運用哪些媒材?(繪畫、攝影、雕塑等。)
劉翔在跨欄項目中跑的視頻
二、具象造型
(寫實手法)
欣賞雕塑作品《擲鐵餅者》
1.造型手法:具象,寫實。具象造型即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客觀的現實形象。寫實即真實地對事物進行刻畫。
2.從動作和形體上體現了力量美、形體美以及韻律美。
雕塑作品《擲鐵餅者》
三、具象造型
(變形手法)
1.設問:風給人的感受有哪些?(春風:柔和輕盈;狂風則有力量、有速度……)你將如何運用雕塑的形式表現春風和狂風呢?
2.作品欣賞:
①《風》整體感受:像春風,柔美。用女性形體來表現柔和和韌性。
藝術作品表現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曲線更好地表現了柔和的視覺感受,圓潤的體面給人感覺也更柔和。
②《風》的具象變形手法:有意識地將形體比例進行了夸張,適當拉長比例使讀者更明顯地感受到風吹楊柳,柔韌的意境。
③《風馳電掣》整體感受:有狂風的力量,速度快。重金屬有堅硬和重量感,用水平的長短不一的線來表現,視覺上像重影,而且有高速度之感,用方正的體面給人以渾厚和力量之感。
④《風馳電掣》的具象變形手法:作品同樣不是完全的寫實,而是更概括地塑造了人與物的形和體,運用了簡化和夸張的手法,簡化體形,夸張重影的線條,使人的注意力轉換到速度和力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