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8課 絢麗的陽光
三、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
《日出·印象》可以作為教學的欣賞導入。旭日初升,霧氣迷蒙,畫家描繪的是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水面流光溢彩,顯得生機勃勃。透過淡紫色的晨霧,港口的船只若隱若現,具有含蓄的氣息。畫家運用神奇的畫筆將這瞬間的印象永駐在畫布上,使它成為永恒。提倡課堂教學運用教材中提示的作品局部放大法,強化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視覺記憶,同時為作品筆觸、造型等具體的形式分析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教材p30的兩組圖片比較明確地呈現了印象派繪畫與古典主義繪畫的風格差異。適合作為學生展開“學習活動一”設置的教學討論素材。強化作品形式的比較和風格的感受,嘗試引導學生就兩組作品從三個方面對比分析,并展開討論。
1、畫面色調的比較;
2、 光色的不同表現;
3、 筆觸。
如果教學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利用影視媒體設備,展現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圖片。也可以根據對教材的理解,課前尋找其他一些風格明顯、畫面清晰的經典作品,作為教材作品圖片的補充信息,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
p31一段介紹莫奈的文字提供了對《日出·印象》的一種藝術感受及與此幅作品相關藝術事件的簡單描述,教學中不宜把對作品的審美感受拘泥于教材的這一種介紹,鼓勵學生自己感受作品的視覺印象才是更為合理的教學選擇。
《日出·印象》的欣賞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側重對細節進行研究和討論:畫面氣氛、色彩關系、造型手法以及筆觸的運用、表現題材等等。
務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幾個方面: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運用有關色彩知識和學習方法,分析畫面的色彩關系;感受畫面上表現早晨的朦朧氣氛;比較學院派嚴謹的造型結構和細膩的形象塑造、莊重嚴肅的主題等等,逐步整體把握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
歸納總結:
1、 印象派藝術風格的主要特點。
2、 作品欣賞學習活動中掌握和運用的方法。
布置課后學習活動,明確為第二課時準備的資料收集和短文寫作的方法及要求。
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提供有關書目或直接提供資料供學生選擇,根據學生特點分別指定任務。短文寫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重點落在對具體作品形式美感的感受上。
積極策劃一次班級演講活動:鼓勵學生獨自完成或小組合作,制作多媒體演示講稿,整理自己對藝術作品進行自主欣賞探究的結果。
(第二課時)
展開即興演講活動,學生根據課前收集、整理的結果,評論自己喜愛的印象派繪畫作品,借助媒體,展示學習探究的成果。
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同意見進行辯論。活動前教師可以明確提示從以下幾點評價學生的演講,引導學生演講努力的方向。
1、 自覺運用比較的欣賞方法,研究印象派繪畫的基本特點;
2、 具有較好的邏輯分析能力,在欣賞活動中把情感與理智有機結合起來;
3、 在欣賞活動中能夠表現出對自然色彩、生活情感的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
4、 大膽參與,見解獨特,語言生動,表達清晰。
本課時生動活潑的關鍵是把課堂教學時間作為教學成果展示的時間,把教材上“活動二”的欣賞短文寫作變成課前的準備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能,也提供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學習空間。
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活動過程中,教師盡量在每次學生展示后及時做出簡短的評價,一是對應關照活動前提出的評價要點給予學生合適的定位,重點是鼓勵;二是必須及時更正學生在演講過程中出現的知識性錯誤;三是提示學生提高作品欣賞水準的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