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2課 蒼松翠柏
如果教師缺乏示范能力,也可以回避課堂直接示范這個環節?梢詡戎匾龑W生自己在良好訓練方法的指引下,于實踐中探索筆墨的特點與繪制的技巧。如果教學設備條件允許,教師直接使用教材配套課件中對應的演示影像資料,或許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建議
本課教學思路借鑒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學習方法。中國傳統藝術的教學傳統通常是從程式技法開始的,如書法、戲劇等等。傳統的教學有著長期的經驗積累,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其中列舉一二供老師們參考:
運用移情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樹的造型進行意義的聯想。樹的造型多姿多彩,生機勃勃,像特定性格的人物,像優美的舞蹈。如《芥子園畫譜》中把一大一小兩棵樹比喻成扶老攜幼的一對人物,又如《白楊禮贊》中把白楊樹比喻作樸實的農民。用擬人的手法去描述樹的造型,記憶樹的姿態,感受樹所體現的精神氣質,啟發學生的想像,豐富他們的情感。
在技法教學過程中,直接從書法入手,讓學生從“寫”的過程中體會用筆的方法和情緒的表現。借用書法體現的力度、形狀與繪畫作品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感受。這樣做既便于理解,又利于思維的擴展。同樣,把寫字的感受直接過渡到畫樹的用筆上,更利于對筆墨運用的理解和對筆墨效果的體會。
實際教學中,不一定都遵循從欣賞松石作品情感內涵入手的教學流程設計。如果先讓學生在臨摹動手實踐中體會一些程式化的技巧,然后對比感受不同程式化表現對應的情感差異,再引入特定作品欣賞的環節,或許更能提高學生對傳統國畫程式化藝術的認識水平。
教材的圖片資料中,不僅僅包含了松樹,還有其他各種類型的樹木。從教材的完整性與選擇性來看,這樣的呈現是不無道理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各種類型的樹木教師都要學生逐個嘗試練習,勢必導致教學的無序。
選擇松樹不但適合初步筆墨表現練習的難度水平,更易于集中體現教材中的精神內涵。
“以點帶面”的策略或許是本課更為科學與合理的教學設計思路。在課堂教學中,從作品欣賞、教學演示到學生動手實踐,都可緊緊抓住松樹這個點來重點突破,這樣在單位課堂教學時間里,學生學習任務達成的可能性將會更大。當學生大體掌握了一種樹木表現的學習方法與途徑,相信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后可以獨立嘗試學習更多類型樹木的表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