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9年級上:04課 凝固的音樂
3. 教學策略
從建筑藝術給人的視覺、形體和空間感受以及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樂”:即好的建筑不僅僅是用于遮風避雨的構筑物,它還像音樂一樣,使我們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華。
欣賞過程注重視覺效果的感受,啟發對生活的聯想,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從造型、結構、色彩、環境等方面對建筑作品進行分析,學習欣賞建筑藝術的基本知識,了解建筑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并運用于對建筑作品的評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嘗試,培養他們敏銳的視覺意識,能夠對建筑作品做出積極的?穴或許是獨特的?雪反應,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
制作活動分兩個部分,安排在兩個課時內完成:
第一課時:結合欣賞活動,參照圖片中屋頂和墻體的造型,經過剪切、折疊、粘合,用紙做一個簡單的造型;轉動這個造型,從不同角度觀察感受形體和明暗的變化;基于這個造型,設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畫出草圖,與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按設計風格進行小組組合。通過演示講解折疊、挖切、粘合等制作方法。依據經典作品,討論建筑形體的幾何關系、曲直、虛實對比關系的處理和運用,進一步理解作品和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設計選擇相應的方法,為小組制作提出建議。制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使不同能力差異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對教學做出總結,師生結合經典作品交談制作體會。為進一步了解建筑藝術提供教學資源。
4.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注意尊重、保護和發展學生個性,以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評價內容包括視覺效果感受、造型、結構、色彩等方面,分別對教學過程中視覺意識的表現、創意和制作水平做出評價;輔導過程中及時對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習慣等細節做出點評。
四、教 學 選 擇
兩個活動設置形成梯次又相對獨立,教學時可以靈活運用。活動一的重點在認識建筑形體的幾何關系,結合欣賞教學,在幾何體制作的基礎上稍加豐富和組合,便能成為一個簡單的建筑模型,使教學活動相對完整,便于在時間、材料條件欠缺的情況下單獨實施。活動二應該建立在活動一的基礎上,相對時間長,可以利用課時之間的空余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兩個活動之間建立知識銜接,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
根據地域特點,可以考慮采用建筑寫生的方法進入:運用前面所學的透視知識,對當地有特點的建筑進行寫生,通過作業講評,結合欣賞獲得有關建筑的知識,再進入制作,構成完整的教學活動。
五、教 學 建 議
1. 關于教材處理的建議
課堂欣賞的圖片材料有主次之分,不宜平均對待。從建筑藝術的形式美法則進入,運用直線和曲線造型、節奏與韻律、重復與再現、環境等要素進行分類,舉一反三,直接指向知識內核。
強調綜合學習的必要性,在欣賞活動中了解建筑體現的人文精神,在制作過程中運用幾何知識等等。
為了加強欣賞和制作之間的聯系,增加重復與再現、虛實關系等內容。如采用悉尼歌劇院的重復形狀的方法,而不一定模仿形狀;挖切可以體現墻體的虛實關系,而不僅僅是為了做窗戶等等。
模型制作盡量減少繁雜的表面處理,比如挖切很多的窗戶。多采用體積組合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分工合作的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