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八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種類和布置方式,有別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態,依石似形,梢加雕鑿求之神似,種類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簡練,風格渾厚。這些石雕采用不線雕、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關鍵
部位細雕、其他部位胳雕的寫意方法,突出對象的神杰和動感,給我們留下了一組風格粗擴古樸、氣勢豪放的陵墓石雕藝術珍品。其中"石刻立馬"為主題雕像,雕塑朋灰白紅砂石雕鑿而成。石馬昂首站立,長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之首、長須仰面璧眉掙扎的人像。高大的戰馬氣宇軒昂,四蹄踏翻兇惡的敵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作品。其余則圍繞這一主題,與墳墓所象征的環境結合起來做全面性的烘托。
(多媒體演示圖片:霍去病墓整體圖片一張、《石刻立馬扒《伏虎》等圖片若干。)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區有32處南朝陵墓,每個陵墓前郡有石雕群。主要是鍛磷、天祿、辟邪、石柱、碑等。這些雕刻形象生動,氣勢宏偉,有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獸,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蕭景墓現存辟邪長3.8米、寬1•55米,高3卜米。雄獸,頭微南磚,向西而立,無角,長舌垂胸,須下拂,頭頂有四道達干背上,胸前長毛鬃曲,兩翼刻云勾紋,襯以鳥翅紋,尾長及地,足趾五爪。體形碩大肥短,各部分比例適當,昂首挺胸,兩翼振奮,雕飾精英,為同期辟邪中的佳作。
(多媒體演示圖片,蕭景墓石辟邪、六朝陵墓神道石柱、蕭道生墓石戳鱗等圖片約1幅左右,供學生欣賞)
敦煌莫高窟修建于前奏二年,在以后的1多年里,人們陸續在此開鑿石 窟,隋唐時期達到高潮。開鑿的窟室有1多個,保存到現在的洞窟有492個, 是現存世界最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余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申佛像明顯體現了惜代佛像藝術特點,干腆繡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容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多媒體演示圖片2一3張。)
樂山大佛位干四川樂山市,依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開鑿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坐像。始鑿丁唐亥宗開元初年(公元7xx年),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1996年12月,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多媒體演示圖片1-2張。)
小結: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中圍古代雕塑作品從內容、題材等方面進行小結。
(多媒體演示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作品圖片若干。)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開鑿于北魏中期,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5•1萬個。其中第2窟釋迎佛雕像,高13•7米,前額寬闊,直鼻大耳,著右祖架裝,盤腿而坐,目光凝視,似乎在沉思,表現出一副超然大度的神情,在靜穆巾蘊含著戚嚴與容智。其形象和雕塑手法,仍然有印度健陀羅藝術的
影響。(多媒體演示圖片2一3張。)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千米處,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唐詩人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