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八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詳細研究一下達•芬奇畫的樹木,理解一下從根到主干、分枝、樹葉的表現方法。一般來說,越往上的枝越細,根和主干要畫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間,樹葉之間是怎么街接的。
●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表達看到和感受到的樹木。同組的同學可以合作一張大的畫,注意技法、形狀的個性表現。
●相互評價,教師總結。
【教后記】
第3課 變遷中的家園
【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通過對身邊建筑物的觀察和感受,認識建筑之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意趣。
技能領域:互相學同,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視規律,學會運用一定的繪畫技能和技巧,關注不同的觀察視角及構圖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嘗試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表達感受。
情感領域:通過欣賞和感受,體會生活中的藝術美,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園。
創新領域:通過觀察、欣賞和技法訓練,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個性,運用自己的埋解進行創作,表達自己對家園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欣貫和感受,運用一定的繪畫技巧表現有個性的家園,抒發對生活的熱愛,體驗美術創作的快樂。
【教學難點】
指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家園的美和各種特點,抓住家園的特色進行描繪。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從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園的資料、圖片、教學常規用具,協助學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動小組。
學生:從網上或書籍上查閱有關家園的資料,初步了解家園變遷的歷史,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時期或地區的家園進行較深層次的了解。觀看周圍自己喜歡的有代表性的家園,并有自己的觀感。自己選擇各種美術表現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進入活動:
師:據科學家們估計,地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歲。地球和太陽以及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一樣,都是由宇宙中的巨大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在它剛剛形成的時候,是一個沸騰的熱度極高的巖質和水汽的混合體。幾百萬年過去了,地球慚慚地冷卻下來,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密閉的地殼,水蒸氣冷卻后成了今天的海洋。我們從2億年前的化石中知道,最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細菌,然后又逐漸演化出藍綠色藻類植物。這些植物釋放出氧氣,氧氣從海中逸出,迸人大氣層,并形成了臭氧層。這個臭氧層隔開了太陽釋放出來的致萬物于死地的輻射,形成一把巨大的保護傘,庇護著生命向陸地和空中發展,至此,生命發展的條件已完全具備。
大約在6億年前,生命的演化出現了早期的水母、珊瑚等。4•5億年前,有了三葉蟲、鵝鵝螺等。1•5億年前,整個地球被龐大的恐龍家族統治著,一直延續到65萬年前?铸埾Ш螅B類和哺乳類繁榮昌盛。
距今25萬年左右,我們的家園里出現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員叫做"能人"的猿人。盡管他還不能直立地行走,但卻用制造出的粗糙的石器和簡陋的遮蔽物宣告了一個嶄新的世紀——石器時代的到來。距今5萬年前,我們的"能人"站立起來了,成為直立行走的直立人。距今5萬年前,現代人——智人亞種出現。到了公元前3年,使我們家園舊貌換新顏的另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氣候。從地球形成以來,氣候不斷地發生周期性變化。全世界各地在地質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大冰期,即震且紀冰期和石炭紀、二疊紀冰期及第四紀冰期。離我們最近的第四紀冰期的末期,巨大的冰帽覆蓋了世界上1/3的陸地,北美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都覆蓋在冰層之下。我們的廬山、大理等地,也留下了冰川的遺跡。寒冷的冰期,以及冰期末期的海平面上漲,對我們家園的居住者無疑是一場大的災難。只有在一些得天獨厚的小環境中生活的動植物,才有幸躲過。像紅杉屬的植物,在恐龍時代曾是北半球的優勢種,廣泛分布于亞洲和北美的中、局緯度地區。而在經歷了第四紀冰期后,僅僅留下了美國的巨杉、海岸紅杉和我國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種子遺植物。在生命進行的漫長歲月中,物種的形成和消亡一直在進行。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存活過的動物和植物已有99%自然滅絕了。當地球上的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有些生物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就被大自然無情地陶汰掉,從我們這個家園中消失了。在史前時期,曾經發生過幾百種生物大規模同時滅絕的事情,通常都是由于氣候急劇變化所引起的。一些物種滅絕了,又有一些新的物種誕生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在這個法則的約束下,盡管我們的家園發生過巨大的變遷,經歷了可怕的災難,卻一次又一次靠著自身的力量恢復到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狀態。當人類出現后,特別是人類活動迸人工業革命時期,我們的家園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曾經是動植物生存的地方變成了人類居住的村莊、城鎮和都市。一些魚兒回游的河流上矗立起了它們難以逾越的大壩。數以萬計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迸人到我們家園的天空、土壤、河流和海洋,迸人到我們家園每個成員的身體里。對于我們的美麗家園,這些化學物質完完全全是陌生的,沒有誰會知道它們將怎樣影響我們家園的命運。人類數量的急劇增加是我們的家園出現的另一個巨大的變化。當今的地球上,恐怕難以找出第二種像人類這樣擁有5多億之眾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從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這種變化對我們家園的影響。在人類出現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們人口數量增長緩慢。人們認為,在公元元年,世界人口大約為3億左右。那時起一直保持到18世紀中葉,人口增至8億。世界人口大約每xx年增加一倍。如果我們一直保持這樣的增長率,那么,要到第四個1年,即公元325年,世界人口才達到16億。然而,從18年起,人口增長速度開始加快,到19年,世界人口已達 17億。僅僅用了xx年而不是xx年,人口就增加了一倍,到195年,世界人口增至25億。這一次人口倍增,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而在195年到1987年短短的37年間,人口又增加了一倍,達5億。1991年,全世界的人口超過54億。羅伯特•里佩托曾做過這樣的計算:如果世界人口按每年1•67弘的年增長率繼續增加,到2667年時,地球上除了南極洲以外,所有的陸地表面都會擠滿人。如果冰冷的南極也能居住的話,也只能再為7年中增長的人口提供個立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