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層的使用》教學設計
(二)激發探究熱情,自主實踐
1.講授“引導圖層”含義。引導圖層就是設定運動對象運動的某一路徑(路線),在引導層中畫好運動路徑,在被引導層(引導層的下一層)中使運動物體與路徑相吸附在一起(用鼠標點中運動物體的中心移動)。
2.學生自主嘗試制作。讓學生做一個圓球(作為參照物“太陽”),然后增加一個圖層,創建一個元件,把“地球”符號拖動到圖層2的第1幀。(教師指導,然后再點撥)
[教師演示,講授新課]指導學生添加引導圖層,構造引導圖形──橢圓曲線(運用橢圓工具,在繪圖區中繪制一個無填充色的橢圓,即為我們構造的物體運動的路徑)。
3.引導探究,自主實踐。
[教師問]:若要物體沿某一特定路徑運動,就要找到起始和結束位置,我們現在給出的這一橢圓封閉曲線,我們能否找出起始點呢?
[教師總結、引導]:要想在封閉的曲線上找到起點和終點是不可能的,那我們能否利用人眼睛的視覺差,在這一封閉曲線上做一些處理呢?
[學生探究]: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發散思維進行思考,并嘗試著動手實踐。
[教師引導]:我們可否在這一封閉部分剪斷一部分,或在某一處切開呢?
[教師演示]:將運動物體放到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用光標鍵進行精確定位),設置幀動畫的方式為移動。
成果初步展示。測試影片,物體沿著我們特定的路徑進行運動。
[總結,設置懸念]:我們構建的路徑在輸出的影片中沒有看見(引導圖層的內容在輸出的影片中是隱藏的),若我們需要橢圓曲線(路徑)也顯示出來,同學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學生探究]: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空間,并嘗試動手實踐。
[教師引導]:既然需要路徑,那我們就給它增加一個新的圖層(學生操作:添加新的圖層,并繪制橢圓路徑)。
(三)積極評價引導,拓展創新
1.展示成果,評價交流。學生測試自己的作品,領悟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選取典型作品,師生相互評價,交流心得。
[學生歸納總結] 讓學生自己理清思路:圖層1(建立參照物“太陽”)→添加一個新的圖層2(建立運動物體對象“地球”元件→把“地球”符號拖動到圖層2的第1幀→在圖層2“添加引圖層”→在添加引圖層繪制橢圓曲線(用橡皮工具將曲線截斷)→選中圖層2第1幀,將“地球”放在起點位置,然后選中第40幀將“地球”放置為終點位置→設置“地球”圖層的運動方式(移動)→添加可見圖層(橢圓曲線),調整大小。
我們是通過引導圖層給運動物體建立一個特定的路徑,若要讓路徑也在輸出到影片之列,就需再建立一個新的圖層。
2.積極引導,拓展思維。
[設置懸念]:地球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太陽的其他行星(金、木、水、火、土……)的運動方向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可以制作新的行星(金、木、水、火、土……)元件,添加新的引導層來引導行星。
[學生動手實踐]:再對自己所做的動畫進一步進行修改,讓動畫的表現具有科學性和完整性。
[設置懸念]:月亮(月球)還要繞地球運動,有其他方法能解決此類問題嗎?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把“地月系”制作成“影片剪輯”符號。就是把一個影片剪輯放到一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