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表中的數據管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數據管理》是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單元 電子表格”第五節的內容。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如何建立工作表、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工作表數據的運算等知識的運用。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礎知識之上的延伸,貫穿于excel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本章的難點,它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一個必要環節。(針對我校實際情況,本節課安排兩課時,第一個課時要求學生掌握數據排序和篩選的方法;第二個課時要求學生進一步深入掌握數據分類匯總的方法,教學地點均放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下面我主要說說有關第一課時的一些教學設想。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熟練掌握數據的排序與篩選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培養并增強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的意識。
三、說重、難點
重點:數據的排序與篩選操作方法。
難點:排序、設置主要關鍵字、次要關鍵字和第三關鍵字;篩選:滿足多個條件的記錄的篩選。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采用了“任務驅動”與“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各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操作。同時運用演示、練習、講解、小組合作與交流,評價等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重點、難點的突破。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指導學生相互交流、小組合作、互相探討,在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進一步創新。
五、說教學過程
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的闡述都是前提和基礎,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才是決定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
根據本課時特有的內容,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七個探究,其中前兩個探究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能運用單個字段進行排序,第三、四個探究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能運用多個字段進行排序;第五個探究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能按單一條件進行篩選,第六、七兩個探究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能按多個條件進行篩選。
(一)導入新課(復習鞏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前一節課請學生課后分小組調查班級期中考試學生的各科成績。
課前請各小組將調查的結果按表格進行匯總。這樣做既可以復習鞏固前幾節所學的知識,又可以使學生有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素材,方便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排序、篩選、分類匯總這些知識,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設置懸念:同學們知道咱們班本次考試,誰的數學成績最好嗎?我們從這張工作表中能否快速地找出誰的成績最好嗎?
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將數學成績排序。
這節課我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工作表中如何處理數據?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