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信息技術教案第一章 精打細算當管家
①拖動鼠標調整一列表格的右邊界(可調整到任意大小)。②直接雙擊一列表格的右邊界(調整至最合適的列寬)。③選定某幾列,雙擊右邊界,可以使選定的列的列寬相同。
教師布置任務:打開“成績表”,按書中第26頁例1要求,完成表格列寬的調整。
(2)改變表格的行高
教師布置任務:自學掌握改變表格行高的操作方法。
2.插入行或列
(1)插入行
教師講解并演示插入行的操作,在“裝機指南”表中添加顯示器的型號、價格,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插入行后“總計”一項的變化。
教師布置任務:插入書中第26頁例2給出的數據。
(2)插入列
教師要求學生自學在表中插入列的方法,并按書中第28頁例3的要求,插入一列數據,注意觀察“總分”、“平均分”數據的變化。
3.隱藏行或列
教師介紹:利用隱藏行或列的功能可以將暫時不用的數據隱藏起來。
教師演示隱藏一列數據和將數據恢復顯示的操作。
教師要求學生練習隱藏行列的操作。
三、課堂練習
完成書中第31頁習題1、習題2、習題3。
四、課堂小結
教師與學生共同小結本課所學知識,再次強調使用函數計算的特點。
五、布置作業
為學校秋季運動會設計一張“運動成績統計表”。
八、板書
教學后記:
第四節 使用公式計算數據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使學生掌握輸入數值、文本、日期和時間的方法。
2.使學生掌握修改數據的方法。
3.使學生學會利用公式進行數據計算。
技能方面:
使學生學會處理數據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
1.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的意識。
2.培養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
二、教學重點
1.輸入數值、文本、日期和時間的方法。
2.修改數據的方法。
3.利用公式進行數據計算。
三、教學難點
利用公式進行數據計算。
四、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觀察法。
3.自學法。
4.實踐法。
五、教學手段與教學媒體
多媒體網絡教室。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見下表)
八、板書
一、導入課題
教師打開上節課課堂練習完成的“賬目表”,讓學生觀察單元格中文字和數字的對齊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出計算機處理數值型數據和文本型數據的方式不同。由此導入課題。
二、新課
1.數據的輸入
(1)輸入數據的兩種方法
教師講解并演示:
方法一:單擊要輸入數據的單元格,直接輸入數據。方法二:先單擊單元格,再單擊編輯欄,可以在編輯欄中編輯或添加單元格中的數據。
(2)輸入數值
教師演示輸入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方法,并要求學生上機練習。
教師強調:
①輸入純分數時,要先輸入0和空格,否則系統會按日期處理。
②單元格中可顯示的數值長度為11位,超過11位時,以科學記數形式表示。
③在單元格中,系統默認的數值顯示方式是右對齊。
(3)輸入文本教師演示輸入字母、數字和符號的方法,要求學生觀察屏幕顯示內容并上機練習。
教師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