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學會分析數據——Eexcel生成圖表教案
一、教學內容設計背景與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采北師大版信息技術初中第二冊第一單元《用電子表格處理數據》第五課《生成圖表》為教學依據。在本課教學中,將數學課有關知識融入到信息技術課中來,通過觀察、思考、想象,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本課的教學對象初三年級學生在學習excel圖表的過程中,我發現圖表可以直觀地反映各數據的分布變化情況及對比關系,而學生在數學課(初二)《統計的初步認識》一章中學會如何用統計圖表示各部分數量的大小、百分比結構、變化趨勢和規律等知識,因此,我利用excel的創建圖表功能來快速地繪制出各種類型圖表,幫助學生分析處理數據,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樣把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與其它學科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信息技術,同時也使信息技術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去。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結合教學統計圖的知識,能學會利用excel創建圖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種圖表類型的特點。
2、技能目標: 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解決數學知識;
能選用合理的圖表類型分析數據,做出合理決策。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用于創新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適當的圖標類型
2、創建圖表的源數據的選擇
四、教學策略
以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為本,貫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要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要發揮教師的引導、輔導、組織參與、評價等主導作用。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解決數學知識。整個教學可按照以下模式進行:教師示范引導——學生實踐反饋——教師評價分析——學生鞏固、提高練習。
五、教學媒體
教師: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配合使用
學生:計算機的配合使用
六、教學課時數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數學《統計的初步認識》一章中同學們已經學習了根據統計的數據表,畫出合適的統計圖,來直觀形象地反映數據,幫助我們分析數據,做出合理的決策,但是畫統計圖比較繁瑣,excel可以快速地幫我們創建圖表,不信嗎?那我們來試一試吧。
[分析]引發學生好奇心、探究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揭示本課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示范引導學習
利用“我的成績表”創建圖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學習狀況。
1、圖表向導4步驟:思考兩個問題為什么要用折線圖?如何選擇不連續的數據區域?
2、利用圖表分析數據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師用多媒體控制平臺同步演示學生直觀學習,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新知識進行輔導、學生在聽講過程中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實踐操作做準備。
(三)學生實踐操作
利用“家庭財政收支表”中的數據,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直觀地分析每個月的收支情況,并對收支情況做出你的判斷(加批注)。
[分析]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任務,利用已學數學知識和信息技術手段,自主實踐操作,發揮其學習主動性,并在練習過程中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評價分析
請一名同學展示實踐過程,教師及時點評強調重點、難點。
1、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適當的圖表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