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探索,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方向
美國在1983-1993年中,視“創造”為教育改革的主題,把創造貫徹于教育的始終。創造性思維能把學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問題之中,最能適應學生帶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在能力的培養中,不能忽視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把它視作思維能力的發展方向,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時應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從形象思維入手,通過感性材料,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例如:講授“季風環流”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不妨舉出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這一問題的感性材料,學生對季風成因的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師可以問:“夏天游泳時,當你中午赤著腳,踏在岸邊泥地上感覺怎樣?”“入水后感覺怎樣?”“為什么岸邊泥地上感覺燙腳,近在咫尺的河水卻很涼?”引導學生思考,認識到這是熱容量不同的緣故,大陸和海洋也是這個道理,這樣講述就把一個知識難點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化解了。
2.創設創造性問題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不同見解,為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眼前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對藏在后面的奧妙卻很感興趣”。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創設帶有創造性問題的教學情境,對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起關鍵作用。科學家都是富于創造性的,在課堂上適當介紹魏格納、李四光等科學家科學發現的事例,能起到誘導學生積極創造的作用。如在學習“黃赤交角及其影響”之后,可提出“目前黃赤交角為23度26分,地球上五帶如何?若黃赤交角增大為30度或減小為15度,五帶又如何?”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鞏固了對黃赤交角存在意義的理解。
3.開展第二課堂教學,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為創造性思維提供充足的營養。
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教學中,但又不能僅局限于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參加豐富多采的地理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工業生產布局、環境污染等社會調查、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等,給學生補充營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