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的: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過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區域性政治組織和一些地區性沖突。教學重點、難點:國際政治地理的總體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說明。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室、有關掛圖等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法、列表法、講述法教學過程: 一、兩次世界大戰及其影響1.世界政治地圖 概念——表現全球政治區域劃分和國際政治關系的地圖,它著重表示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管轄范圍、國界和領土輪廓。演變的主要原因——國際間的政治和經濟沖突以及國際競爭。 2.兩次世界大戰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交戰方同盟國:德、奧、意(大戰中意脫離同盟)協約國: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戰)軸心國: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蘇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交戰原因帝國主義爭奪歐洲乃至世界霸權;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戰結果協約國勝反法西斯同盟勝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響德領土縮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崩潰,出現了匈牙利、波蘭等國(教材86頁圖5.1)沙俄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英法大傷,美日興起。德一分為二,日成為美國的附庸。歐洲東部依附蘇聯,中西部依附美國(教材87頁圖5.2)。美蘇由合作走向對抗,兩極格局形成。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殖民體系瓦解,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一支新興力量。 讀圖練習: ①閱讀比較教材86頁圖5.1中的兩幅圖,指出一戰結束后新出現了哪些國家? 答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南斯拉夫等。 ②閱讀教材87頁圖5.2說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歐洲哪些國家疆界發生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成為蘇聯的一部分,挪威、芬蘭、羅馬尼亞等面積縮小,蘇聯面積擴大。波蘭西部、北部面積擴大,而東部面積縮小等。二、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一)兩極格局的分解 1.社會主義陣營解體——50年代末出現分裂,到60年代末解體。 2.西方陣營出現分化——西歐和日本重新崛起、獨立自主的傾向增長,美國控制能力有所 減弱。(二)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歐洲政治地圖劇變: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國統一、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和南斯拉夫)、蘇聯解體成15個國家(中亞五國、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外高加索地區三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俄羅斯)美國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上還形成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多個政治力量中心。三、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和沖突 二戰后世界總體的局勢: 維持著和平的局面,但是這種和平的局面是不穩定的,威脅世界安全和穩定的隱患依然存在。(一)區域性國際(政治)組織 —— 例如:阿拉伯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非洲統一組織等 作用:維護區域安全、加強各國間的團結和合作、反對外來勢力干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問題思考 —— 日美同盟國、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成員國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組織主要成員國有:中、俄、哈、吉、塔、烏六國)(二)地區性沖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發局部戰爭—— 例如:阿以沖突、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克什米爾爭端等(三)阿以沖突 原因 內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領土和資源糾紛等 外部:帝國主義維護其全球戰略利益、插手中東事務 進入90年代,阿以沖突各方面由對抗走向對話,而以色列強硬派(沙龍政府)執政以來,對抗程度又加劇。 影響阿以和平進程的因素主要有: ①巴勒斯坦問題。 讀圖:在教材88頁圖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區面臨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氣候類型。 答案:地中海、亞喀巴灣、約旦河、死海、地中海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巴勒斯坦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聯結東西部阿拉伯國家的紐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0世紀上半葉,在英美支持下,猶太復國運動組織大批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人為爭奪土地爆發了激烈沖突。 1947年,聯合國第181號關于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大致內容(見列表)阿拉伯國猶太國面積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條件多為丘陵和貧瘠地區多為沿海肥沃地帶雙方態度反對同意分治計劃結果阿拉伯國未成立以色列國成立 ②耶路撒冷問題。 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舊城面積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歷史,凝聚著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數千年來產生、發展和紛爭的歷史。三大宗教都將耶路撒冷舊城尊為圣城。 知識回顧:伊斯蘭教產生于公元6世紀到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初的巴勒斯坦地區。 ③被占領土問題。 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耶路撒冷 埃及——西奈半島 敘利亞——戈蘭高地 以上是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先后占領的部分地區(教材88頁圖5.3)。以色列以國小狹長、需要足夠的生存空間和戰略緩沖地帶為由,拒不歸還部分被占領土,并且選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興建居民點。 ④水源問題。 以色列境內無大河,北部雨量較多,南部為大片沙漠。為解決水荒,以色列通過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攔截約旦河及其支流河水,還在被占領土上抽取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