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4.2 外力作用 教 案
第四單元 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4.2 外力作用 教 案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理解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的概念和種類,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各種地形;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地理景觀圖的能力和動手做實驗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地表形態 的演化的,培養學生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3.使學生理解地表形 態對人類生產生活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變化所起的極大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人類必須根據自然規律來改造自然環境,初步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
1.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
2.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相互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外力作用各表現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態。
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的觀點。
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投影片、巖石標本、實驗器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內力作用,它使得地表形態變得高低起 伏不平,就好像是一個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這座雕塑還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大自然的這把細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板書】 第六節 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
【教師講解】 外力作用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多種表現形式,下面我們就逐一來學習 。
【演示巖石標本】 老師手里拿的這塊巖石叫花崗巖,這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巖石之一,人類經常用它作為建筑材料,要使用它鋪路幾十噸重的坦克都壓不壞。
【將風化的巖石輕輕碾碎】 同 學們看,我把這塊花崗巖很容易就碾碎了,是不是老師成了一個大力士呢?
【啟發提問】 肯定不是因為老師的力氣大,那是什么原因使堅硬的花崗巖變得如此松軟了呢?請同學們聯系你們學過的物理、化學、生物知識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花崗巖變得松軟了?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相互啟發補充。
【教師小結】 同學們分析得很好,溫度的變化,水的溶解,氧氣的氧化,生物的活動等都能使巖石遭到破壞。我們就把 這種巖石在溫度變化,水、大氣及生物的影響下發生的破壞作用叫 做風化作用。
【板書】 一、風化作用
【出示投影片提問】 (花崗巖的風化情況圖)這幅投影片所顯示的就是在野外的花崗巖景象。請同學 們思考為什么這些巖石都圓乎乎的呢?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同學們想一想,一塊四四方方的磚頭,最容易被破壞的是磚頭的角,其次是棱,沒有了棱角,磚頭就會變得圓乎乎了。在自然界中也是這樣,所以這幅投影片所顯示的是受到風化后的花崗巖景象。
【轉折過渡】 風化作用的風化產物,殘留在地表,形成風化殼,為外力作用的進一步展開提供了條件。外力作用還能做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在一個大托盤內盛一些沙子,學生將沙子堆成山的形狀,將托盤放到水龍頭下,用細小的水流沖刷,觀察水對沙子的作用。
【啟發提問】 同學們觀察到水對沙子有什么樣的作用呢?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水把沙子沖了下來,還把它帶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盤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來。這就 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個表現形式: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