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4.2 外力作用 教 案
【板書】 二、侵蝕作用
【分析講解】 正像同學們剛才所觀察到的,流水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的破壞作用就叫做侵蝕作用,
當然這種作用不只來源于流水,風力、冰川、波浪也都有侵蝕作用。
【出示投影片】 風蝕蘑菇、石灰巖溶洞、海蝕、冰蝕等地貌景觀片。
【指投影片講解】 風對巖石侵蝕的結果:風可以吹揚起巖石的碎屑,并夾帶碎屑磨蝕巖石,投影片所展現的景觀為沙漠地區常見的風蝕蘑菇。冰川侵蝕的結果:高寒地區巨大的冰川,可以刨蝕流經的地面,形成冰斗、角峰和u形谷等地貌。海浪對巖石侵蝕的結果:海浪打擊巖石,也會對海岸起破壞作用,這幅圖就是海蝕地貌,矗立在海中的巖石稱為海蝕柱。流水對巖石侵蝕的結果:這幅圖不是常見的流水沖蝕而是水的溶蝕,這個地下的洞穴就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和沖刷石灰巖所形成的,從洞頂垂下的稱為石鐘乳,從洞底長出(沉積)的稱為石筍,連在一起的稱為石柱。
【轉折過渡】 以上我們了解了侵蝕作用種類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地貌,現在再讓我們回到剛才的小實驗上來。流水把沙子侵蝕下來以后又怎么樣了呢?把沙子帶走了,這就是搬運作用。
【板書】 三、搬運作用
【啟發提問】 流水搬運能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請同學們將水流略微調大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 流水推動物體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當水流變大后,水帶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除了水以外,風也具有搬運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區和海濱地區風力的搬運也很顯著。
【轉折過渡】 在流水和風力搬運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風速的降低,導致物質逐漸沉積,這種作用稱為沉積作用。
【板書】 四、沉積作用
【啟發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托盤中被水沖下來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樣的關系。
學生觀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在沉積過程中顆粒大、比重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物質后沉積,所以沿著水流方向我們先看到顆粒比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礫石、沙、粉砂、粘土等顆粒大小不同的沉積物。
【出示投影片提問】 (河流下游三角洲示意圖)這是一幅河流下游三角洲的示意圖,你能用沉積作用的原理來解釋它的形成過程嗎?
學生討論、回答 。
【教師小結】 河流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到達下游時由于流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積,常常會形成寬廣平坦的三角洲和沖積平原。在那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通常是良好的農業區。
【轉折過渡】 流水的沉積作用給人類帶來了肥沃的沖積平原,風力的沉積作用給人類又帶來了什么呢?
【分析講解】 在沙漠中有大量的沙丘,這些沙丘在風力作用下會成為流動沙丘,掩沒農田和村莊,甚至是整個城市。人類正在探索控制沙漠擴展的方法。
【轉折過渡】 沉積物經過物理的、化學的以及生物化學的變化和改造,又會重新變成堅硬的巖石,這種作用叫做固結成巖作用。
【板書】 五、固結成巖
【啟發提問】 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五種表現形式,它們之間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
【出示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