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教學設計
1.由學生說出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學情預設]: 學生大部分能回答,但回答的問題不夠全面。
提出問題:如果給一個工業區的實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優勢條件嗎?下面我們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來學習工業區位條件和發展的特點的分析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導入新課。
2.課件展示,請學生讀“世界工業分布圖”找出世界工業的分布地區。
3.學生讀圖回答
(1)亞洲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
(2)歐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
(3)北美洲的工業主要集中哪一個國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第一次和第二次技術革命時期的世界工業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西部、東亞的日本、中國、南亞的印度等地區。它們在本國乃至世界工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板書: 德國的魯爾區
英國中部工業區
世界傳統工業的分布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
美國的東北部工業區
中國的遼中南工業區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
二、德國魯爾區
1.課件展示,指導學生讀“世界工業區分布圖”和“德國魯爾工業區圖”
(1)在圖中找出魯爾區的位置。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幫助學生形成心理地圖。
(2)說出魯爾區有哪些工業部門,它們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地圖上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這些工業是集聚分布還是分散分布?
(4)這些工業在生產規模、資源消耗、運輸量上有什么特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對地理環境產生什么影響?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傳統工業的主要部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電力工業、紡織工業等。
傳統工業的特點:生產規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3.師生探討:
(1)課件展示,結合課文和圖4.9說一說魯爾區的主要礦產是什么?
(2)魯爾區沒有鐵礦,它鄰近的其它國家有沒有鐵礦?
(3)找出流經魯爾區和其附近的河流,有沒有運河?這能說明什么問題?魯爾區的水上交通便利,陸上交通如何?
(4)魯爾工業區分布歐洲的哪一部分?這里的經濟狀況如何?對魯爾區的工業產品銷售有何影響?
[知識鏈接]: 德國魯爾區形成于19世紀中葉,被譽為“德國工業的心臟”。它位于德國西部,魯爾河與萊茵河入口,面積4595平方千米,人口570萬,工業產值曾占全國40%以上。鋼產量占德國70%。
4.學生讀圖、讀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案例③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1)分析魯爾區有哪幾方面的優越的區位條件?(從資源、交通、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