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教學設計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 世界性鋼鐵過剩
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環境污染
9. 師生探討: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對癥下藥開始了綜合整治。從圖4.13可以看出針對工業結構單一、工業分布過于集中、經濟的單一化、環境污染等方面分別采取措施是什么?
10.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調整工業結構
調整工業布局
魯爾工業區綜合整治的措施 發展第三產業
優化環境
三、聯系實際
1.“遼中南”老工業區,注意比較與魯爾區有哪些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2.我國東北的一些老工業區從中應得到什么的啟發?魯爾區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3. 讓同學們分組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一個代表當“某東北老工業區的領導”,并做好記錄,振興東北,應采取哪些措施? 魯爾區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設計意圖]:用這個案例目的這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學情預設]:學生討論比較激烈,課堂氣氛活躍,但從同學們回答及做的記錄來看,對比兩傳統工業區的相似之處歸納較好;但對魯爾區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鑒,文字歸納不夠精確。也不夠全面。
四、板書設計
1.傳統工業共同的區位條件
豐富的煤礦、鐵礦、水源等資源
便利交通運輸條件
廣闊的市場
2.衰落的共同原因:
生產結構單一
環境污染
國際市場的沖擊,市場變小
經濟的轉移到新興工業區
新技術的沖擊
3.綜合整治的措施
調整工業布局
發展第三產業
優化環境
調整工業結構
五、課后作業與探究活動
1.出示材料:
(1)山西省是我國最大的產煤基地,作為能源大省,它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山西省尚未成為我國的經濟大省。
(2)中國水資源分布圖、主要煤礦和鐵礦分布示意圖、南水北調路線圖
2.學生完下列要求
(1)與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和德國魯爾區相比,山西省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什么?為解決山西省這一資源短缺問題,建設了什么工程?山西省比魯爾區欠缺的區位優勢還有哪些?
(2)為了盡快使得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借鑒美國綜合治理的成功經驗,你認為應當怎樣調整經濟結構,變能源大省為經濟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