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梨園春秋
元雜劇的黃金時代當然是元朝,而昆曲的鼎盛時期是明中葉到清中期,教材上的內容你可總結出幾個關鍵詞?
板書:2.昆曲:
關鍵詞:興起、主要特色、“百戲之祖”。
板書:2.昆曲:興起、主要特色、“百戲之祖”
興起于江蘇昆山。
主要特色:載歌載舞,將柔美的舞姿融入婉轉優雅的唱腔中,給觀眾以極大的視覺、聽覺享受。
“百戲之祖”:明中后期,熔詩、樂、歌、舞、戲于一爐的昆曲風靡大江南北,發展成全國性的劇種,對京劇、川劇、湘劇、越劇和黃梅戲等眾多劇種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譽為“百戲之祖”。
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的成熟,而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可以說,元雜劇和昆曲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中兩個至關重要的劇種,而集中國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者,非“國粹”京劇莫屬。
三、“國粹”京劇
既然稱為京劇,北京當然是京劇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請看教材,歸納京劇是如何在北京成長為一個在人類文化藝術的殿堂上放射著奇光異彩的戲曲劇種的?
板書:1.原因
原因:北京是達官貴人的天堂,為滿足這些人及廣大居民的文化娛樂需要,所以四方藝人云集北京;四大徽班進京直接推動了徽戲的改良,經過不斷融合吸收其它戲曲劇種的優點,京劇形成。
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自明成祖朱棣1421年遷都北京以來,北京作為明清兩朝的都城600余年,官員與商人云集于此,于是頻繁的文化娛樂活動應運而生。
第二個原因中四大徽班,即三慶班、四喜班、春班、春臺班,因為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故得此名。四大徽班在京演出期間,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了一個新劇種——京劇。因此,四大徽班進京,被視為京劇誕生的前奏,在京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至今已有將近2xx年的歷史。請看教材p42圖《同光十三絕》(也可參看地圖p33的相同圖片),這是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的13位昆曲、京劇名家。
那么,京劇有哪些藝術特征呢?
板書:2.藝術特征
關于京劇的藝術特征,我們可以參看教材p42最后一個自然段:(找學生閱讀)京劇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藝術程式,從臉譜、服裝、唱腔、動作等方面將角色劃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在表演藝術上發揚象征虛擬、歌舞并重的傳統,綜合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用鑼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節奏、渲染氣氛,在“字正腔圓”的唱腔、念白中滲透詩、詞的文學情趣,亮相和定型則給人以雕塑的美感,在小小的戲臺上隨心所欲地展現大千世界。
我們下面對京劇的一些基本特點做一下說明:
四大行當:
生分老生、小生、娃娃生、紅生、武生等
旦分青衣、花旦、刀馬旦、老旦、彩旦等
凈分文凈、武凈等
丑分文丑、武丑等
藝術手段:唱、念、做、打
唱:戲曲中劇中人物進行內心情感抒發或敘事的主要方式。
念:戲曲中劇中人物進行內心情感抒發或敘事的主要方式。
做:是對戲曲演員的身段、表情、氣派、風度等表演的總稱。
打:指戲曲中對戰斗場面的表現手段,也叫“開打”。
其它:
舞臺布置:一桌二椅:桌椅具體指什么,起決定作用的是演員表演。